陈祥明的《古典文学之旅》专题门券独辟蹊径

2005年9月中下旬,北京安立路休养所军休干部陈祥明在中灿苑社区、总参某部第一干休所和老干部大学巡回展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之旅》门券专题,这个专题用75张贴片、150枚券品,按照自编的336个字的《中国古代文学四字歌》为基本线索,将有关古代神话、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门券、磁卡、戏票等券品串成一体,并配有人物图像、历史资料,组成一个新的展览专题。展览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将寻访中国文化名人的足迹与学习中国历代名篇有机地结合起来。展品涉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陶渊明、曹操父子、李白、杜甫、王维、王之涣、白居易、杜牧、李商隐、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仁、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蒲松龄等63名中国文化名人的一些纪念地,展示了《诗经》、《论语》、《孟子》、《离骚》、《观沧海》、《朝发白帝城》、《垂老别》、《琵琶行》、《长恨歌》、《赤壁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窦娥冤》、《西厢记》、《桃花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等69篇传世之作的精采片断。战国时期的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的楚辞新诗体,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是楚辞的名篇,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他以高度的艺术技巧,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高尚品质。在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建有《离骚碑》,将屈原全文的373句、2477个字刻在碑上,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魏晋时期的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意义。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一生留下了许多名篇。《观沧海》是曹操北征鸟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山水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山位在今河北昌黎城北,历史上秦始皇、曹操、唐太宗等九代帝王曾登临此处,现巳重建《碣石刻石》,成为河北省一处重要的旅游景观。“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登临此地可亲自体验当时曹操观沧海的诗情意境。杜甫是盛唐时期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的诗人。他一生写诗1400多首,被后人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名作。成都杜甫草堂的团体参观券上印有杜甫《垂老别》的示意画,“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多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门券上的画面再现了当年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中看到唐朝官兵深夜到农舍紧急抽丁、补充兵源的情景和贫苦民众的辛酸的遭迂,加深人们对“三吏”、“三别”诗篇的理解。赏门券,学名著。通过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家重要纪念地的门券,便能加深对历代著名的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作品的写作的历史背景、主要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线条。

展出后受到老干部和老年大学学员的好评。普遍认为陈祥明的旅游门券专题脉胳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明,券品适当,使参观者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引发对学习古典名篇的兴趣。原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社长崔坚参观后留言:“创意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老干部大学书法老师孙吉梦还给陈祥明书写了“纵横今古,独树一格,华夏精粹,尽收眼底”的条幅。陈祥明习作的《中国古代文学四字歌》也受到了门券界和有关媒体的关注,上海《旅游之星》曾全文作过转载。2003年7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在播放《重现历史之光》专题片时,播出了采访陈祥明时的一组镜头,其中也提到编写四字歌的情况。第一干休所还将展品拍成录相,制作了光盘。

(北京 长国、自乐)

中国古代文学四字歌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追溯先秦,神话广传。古代歌谣,《诗经》最佳。

论语孟子,诸子经典。庄老荀墨,百家争鸣。楚辞名篇,屈原《离骚》。

传记文学,史记首创。汉赋乐府,盛名汉朝。建安风骨,承前启后。

曹操父子,堪称代表。西晋文坛,竹林七贤。田园诗篇,陶潜最佳。

南朝二谢,名句流传。北朝杰作,诗赞木兰。唐代诗歌,日趋繁荣。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盛唐泰斗,李白杜甫。山水边塞,两派皆兴。

中唐诗人,居易领先。杜牧商隐,晚唐称雄,宋朝作词,成就最高。

苏轼柳永,名作连篇。弃疾陆游,情系祖国。词中女杰,要数清照。

宋代散文,千古传颂。岳阳醉翁,楼亭生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元朝戏剧,作品辉煌。关氏汉卿,堪称大师。王著《西厢》抨击礼教。

杂剧散曲,延至明清。显祖四梦《牡亭》占首。尚仁《桃剧》,轰动京师。

明清小说,影响甚广。历史演义,要数《三国》西游水浒,各具特色。

曹著红楼,艺达顶峰。永乐大典,稀世典籍。四库全书,纪昀总纂。

三言两拍,通俗可读。聊斋鬼狐,风趣有味。五四之后,再开新篇。

[注]此篇作品是陈祥明仿照北京大学高明教授《中国历代王朝四字歌》编撰的。

部分贴片门券欣赏

(资料提供:北京 陈祥明)

2006-03-22

冀ICP备06014230
本站Email: menquanyanjiu@163.com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