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2) ——易县,王丽娟
一、泰陵概况 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埋葬着世宗雍正皇帝及他的皇后孝敬、皇贵妃敦肃。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整。西陵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 1723年(雍正元年),清朝入关第三代皇帝世宗即位之后,追随其父亲和祖父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的九凤朝阳山选择了陵址,但是因为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而被废掉。后来,雍正帝命王公大臣在全国各地卜择万年吉地,最后发现河北省易县太平峪一带“山脉水法条理详明,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堪称上吉之壤”,因此,于1730年(雍正八年)开始营建,到1737年(乾隆二年)完工。工程结束后,陵寝正式命名为“泰陵”。这是清西陵营建的第一座皇帝陵寝。与此同时兴建的还有雍正皇帝21位妃嫔的园寝——泰妃园寝。 从神道向北进入陵区,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五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从南往北分布着四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建筑,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 桥北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其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泰陵作为典型的清式宫殿式建筑群,不但更注重以最完美的融山水环境、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中国“风水”相法为选址依据,形成山形河流作为“风水”中强调的靠山、案山、照山,龙脉和水口,建筑与整体布局也最为完整与巧妙,更加注重实用性;建筑风格与规制更加精美豪华,使之更具有观赏性。 二、泰陵门券
三、景点掠影
2007年1月11日
|
冀ICP备06014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