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处理公务的衙门,它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中心。该署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康熙八年(1669年)改做参将署。清雍正七年(1729年),奉谕大兴土木,改建为直隶总督署,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才被裁撤,历经八帝180余年历史,始终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共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李卫、方观承、刘墉、那彦成、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都曾任过直隶总督。该署曾多次组织镇压过农民起义,期间也有不少兴农治水、察吏安民的事例,历史内涵非常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直隶总督署整体建筑风格受北京皇宫的影响,主体建筑大都放在南北向的轴线上,东西两侧各有一路对称型辅助建筑,构成典型的署衙建筑格局。现在总督署与雍正初年建成的总体面积布局基本相同,东西广约130米,南北深220余米,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将衙署分为中、东、西三路,主体建筑在中路,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并配以左右耳房、厢房共五进院落,这些建筑均为小式硬山建筑,布瓦顶。它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地方省级衙署。该署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月辟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以它浓郁的时代风采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迎接着前来游览观光、研究历史的各方人士。

总督署目前使用全价(20元)和半价(10元)两种门券,票幅相同,均为240x85cm,铜版纸彩色印刷。背面均为景点简介。正面摄影图案有区别,其中全价券图案为二堂内景,半价券图案是从仪门外向里拍摄的中路远景图,票面上由近及远仪门匾额、戒石坊、大堂大门清晰可见。

资料提供:总督署博物馆宣教部主任 李冬梅

整理:王建池

2006-03-11

冀ICP备06014230
本站Email: menquanyanjiu@163.com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