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西胜沟”
西胜沟原名西沟。1942年日军进山扫荡,军民齐心抗日,打败了日寇,取得重大胜利,保护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机关和重要物资。为纪念这次重大胜利,时任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的陈舜玉提议将“西沟”改为“西胜沟”。 由于西胜沟人烟稀少,峡谷幽深,便于隐蔽,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遇到敌人扫荡情况紧急时,这里时常成为我军民的隐蔽所。据当地老人介绍,当年的特殊日子里,沟内时常有几百人出入,多时达千人。 当年,白求恩战地医院就设在西胜沟的虎落堂。虎落堂是一个山洞,长约20米,宽处仅3米,最高处仅1米多。平时,晋察冀卫生学校和医院在神北村(后搬到葛公村)开展工作,抢救伤员。敌人扫当时,卫校和医院就全部转移到附近的西胜沟内。每当伤员从前线下来,虎落堂便成了白求恩抢救伤员的战地医院。由于洞内地面小,光线暗,只能点着毛油灯、弯着腰在地上为伤员作手术。当年白求恩在这里挽救了多少伤员的生命无法核对,但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当年留下的感人故事却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传送。白求恩去世后,柯棣华大夫继承白求恩的遗志也多次在这里抢救伤员。 在西胜沟景区内,还有八路军的兵工厂。1939年春,晋察冀军区为了保障前线作战需要,在距西胜沟2公里的神南村创建了研究炸药技术的实验室,同时在西胜沟内建起化工厂制造炸药。这些炸药被秘密送往唐县老姑村修械所和古洞村兵工厂,用于制造地雷和手榴弹、炮弹等,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胜沟风景名胜区”现使用竖式纸质摄影门券,高185mm,宽65mm.门券上部近三分之二的位置是景区内天门峡谷风景摄影图案,余下部分是景区名称、票价及副券。 景区目前收费每人10元。服务热线:0312-6416918 (保定冀兵)2006-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