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莲花池”
一、景点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全国十大历史名园”之称的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的大字横匾为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手书。古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始建于公元1227年。现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塘面积7900平方米。池塘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渠曲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幽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造园艺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坏,仅存婆婆涟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称其“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从此,莲池成了达观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雍正年间,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行宫和慈禧的行宫御苑,皇帝多次出游驻跸。清朝的乾隆、嘉庆时代,是莲池的鼎盛时期。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3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洗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又将莲池修复为慈禧的行宫御苑。1908年,直隶提学使卢靖,重新把莲池建成治学之所,成立最早的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缮,莲池才恢复了妩媚绚丽的风光。莲池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书法名家书写的碑刻140余通,成为莲池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见于著录的唐代书法家苏灵芝的《田琬德政碑》;有罕见的宋代书法家蔡京的《贺李宗升迁碑》;元代四面刻字的《老索神道碑》;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大草碑》以及清代帝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的御笔碑;还有集怀素、褚遂良、颜真卿、米芾、赵孟芾、董其昌等六家八种的《莲池书院法贴》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古莲花池现存一套完整的《大清三藏圣教真经》,这部书是我国唯一的一套最完整的佛教经书总集。全书共七百二十四函,七千二百四十卷,是我国佛教经典的稀世珍籍。
2004年11月到2005年7月,保定市投资对莲池十二景进行大规模复原整修,除绎堂、蕊幢精舍、鹤柴3景未得到修复外,其他十二景中的春午坡、万卷楼、书院南苑、高芬轩、藻泳楼等9景大都得到修复,使这座北方园林更加秀美,并于去年10月1日恢复对外开放。80多岁的古建泰斗,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的爱徒罗哲文老人参观完修缮后的古莲花池非常欣慰,他用“书院重修,辉煌再现。莲池整饰,胜迹重光”这16个字来概括修缮后的古莲花池。
二、景点门券
古莲花池自对外开放以来,共使用过5种正式门券。目前用券是去年“十一”恢复对外开放后重新设计印刷的纸质门券,主图为荷叶衬托下的水心亭。据悉,这枚门券为短期使用券,从今年“五一”开始,景点将使用3枚1套的磁卡券,相应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三、莲池春景

水心亭春景

莲漪夏滟

远眺水心亭

莲池书院旧址

碑刻长廊

水东楼

康熙手书

碑廊
四、景点交通

(文/张顺光 券、影/王建池)
2006-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