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风光美 金陵券界有盛会
——南京市第七届春季门券交流会走笔



乘机赴会

阳春三月下“金陵”,各地券友喜相逢。

南京市第七届春季门券交流会于2006年3月11日-12日在南京中华门饭店举行。笔者于3月9日乘飞机赶往南京,客机经过1小时40分的飞行,顺利降落在禄口国际机场,之后乘机场大巴至到达活动举办地——中华门饭店,该处位于江宁路,距著名的夫子庙仅十几分钟步行路程,交通十分便捷。

晚23点20分,中华门饭店走进中华门饭店大堂,工作人员十分热情,欢迎标语迎面而“立”,让券友们倍感亲切。

翻看登记簿,笔者已是第22名“迟到”的券友了。因时间已是夜11时30分,冯良先生告知忙了多日的周昌林先生刚刚离去。

笔者住的是标准间,卫生整洁,放下行李箱,急忙到各房间觅券访友。真热闹啊,已是午夜时分,各地券友温晓坚(山西)、李亮(湖南)、张德赛(南京)、吴梦玮(天津)、徐良(安徽)、章松涛(上海)等等等等,均在交流的不亦乐乎。

喜逢罗老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推门而进,一位慈祥的长者高声问道:是李醉吧?!原来是年已八十七岁高龄的券界元老罗敬平先生带领南通券友们来了。罗老在房间内,与我热烈握手,二话不说,便从包中取出佳券相赠。大家相谈甚欢。后又相约到罗老的房间,谈到了我们神交已久的感慨,特别是当初罗老对《券界之声》的大力支持,捐款赞助、热情支持的往事历历在目;谈到罗老收藏张爱萍将军墨宝的经历、、、、谈到了门票博物馆、更谈到券界的过去和未来。

随后,接到前台服务员七、八个电话,均是询问“有人找李醉…”,大多是通信数年甚至十余年而未谋面的朋友,让人真正感受到了小小门券架起“友谊之桥”的巨大魅力。

昌林印象

笔者到南京的第三天上午(3月11日),周昌林先生、郭礼典先生等几位南京券协骨干忙着整理将要展示的博物馆券集。笔者与周昌林先生在客房畅谈,并赠送南京券协、券友门券。周昌林先生介绍了交流会的组织筹备简况,因恰逢南京交通系统在中华门饭店召开会议,中华门饭店的客房已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券友的需要,周昌林会长积极与店方协调,又专门联系附近饭店,可是,大多数券友均愿意“挤在一起”,于是,昌林会长又经与店方协商,许多客房临时加床,解决了稍后赶来的众多外地券友的“住宿难题”!周昌林会长克服工作上业务量较多,工作地点远,交通不便利的诸多困难,全身心的投入到交流会的各项工作之中。

交流活跃

交流中,各地券友券品成交活跃,许多券友可谓“放血”不少,收获多多。如一陕西券友一次性“吃进”了全部两种“人体展”(大票幅)券;天津一知名券友便毫不犹豫的一次性将笔者带去的五、六十年代剧院(戏院)入场券(含相对应的(剧院)戏院节目单)买走。笔者也有不错的收获,以50元购得一套(三枚)黄山麦杆等券,930元购得6枚文革门票,829元购得早期券若干。整个活动中,笔者购券共支出2867元,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了。

3月11日下午,笔者本计划乘坐下午5点的飞机返回古城西安,当笔者办完退房手续,正准备离店时,安徽钟杰券友及另一位山西券友“半路拦截”,结果,笔者在中华门饭店大堂茶座内又打开行李箱与二位券友进行“大宗”交易、交流,因赶时间,最后成了“论捆”“论本”交换,三人哈哈大笑,各取所需。

钟杰券友抱走选出的“一堆”门券后,又委托潘向阳券友两次出来赠我门券佳品,并承诺下次联系再回赠佳券。

误乘飞机

笔者匆匆打的赶去乘飞机。结果,因“最后的交流”耽误了时间,竟误了航班。无奈之下,又返回中华门饭店,巧的是刚从徐州赶来的张学福等券友正在与前台服务人员“理论订房”,原来,饭店竟没有空房了。

张学福券友赶了个交流会的“末班车”,抓紧时间,在西安张长生券友的券集中挑券,一会儿工夫儿,便觅得230余元的券品……

在无房的情况下,笔者等券友住到了距中华门饭店较近的闽龙宾馆(笔者住的单间每天130元),张学福券友的朋友在不十分了解“地形”的情况下,竟开车到很远的地段交定金定下了一家宾馆(打的30多元)。

说声再会

南京券友为这次交流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周昌林先生、郭礼典先生、董宁平先生、张德赛先生、冯良先生等券友热情周到、认真负责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还抽空重游了“江南贡院”、“乌衣巷”,再次感受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性家”的幽幽古韵。当笔者在万米高空时,心中依然有一个美好愿望:南京券友,明年再会!

文:李醉(西安)

2006-03-15

冀ICP备06014230
本站Email: menquanyanjiu@163.com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