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 当前位置:【券坛史料】-〖网站活动〗: “我与券研网同行”征文(21)券研网是块大磁铁 |
券研网是块大磁铁 河北 刘铭元 年逾八旬的老汉,每天除了饮茶、吃饭、散步、读书、阅报、看新闻、睡觉外,又增加了上网看门券。这个网就是门券收藏研究网,这个网是咱门券人办的自己的网。只要上了这个网,就好像进入一个美满、和谐、快乐的大家庭,就像一块大磁铁吸引着我,舍不得离开,在这里“玩”门券,只有快乐,没有烦恼,高兴之余,挥笔抒心。 衷心祝福 今年,门券研究网开通十周年了,首先,祝贺券研网在为全国券友服务宗旨、理论研究和专题展示方向、荟萃藏券经典成果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可谓功德无量。 十年前,保定券协刚成立不久。在相对于盛世收藏、门券收藏界网上活动却不太活跃的当时,以王建池为会长的券协领导,大胆提出创办保定收藏界第一家网站、河北省门券收藏组织第一家网站、全国第一个以“门券收藏研究为主旨”的网站——门券收藏研究网,首先是券协领导有一个高瞻远瞩的大气魄,更有对券界需求的准确判断,才有这样的大手笔。十年来,网站坚持胜在通俗易懂,同时又能保证深度,給券友很多启发。这个网站除了券友,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即使不是门券收藏爱好者,也喜欢上网浏览,身觉轻松。 券研网办的不但高水平,而且高质量,給券友带来乐趣,提高了欣赏能力。网站还紧跟热点,与时俱进,潜力很大,祝网站能办成家喻户晓的品牌,明天一定会更好! 一次飞跃 我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收藏旅游门券,二、三十年来,对门券只是狐芳自赏,偶尔写些小文章,自感心慰。自从2007年加入保定券协后,才真正体会到收藏门券的意义。我们的老会长王建池有句口头禅:“我只是带领大家一起‘玩’门券”。几年来,体会到“玩”门券的乐趣,“玩”的开心。就在那个时候,每逢券协开会,券友们总是介绍在券研网上“玩”门券的快乐,我羡慕极了。女儿看出我的心意,于是把他们的电脑搬到了我家,对电脑我是一窍不通。女婿告诉我:要上网首先要学习用电脑打字。电脑打字要过汉语拼音这道关,我们这代人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学的是旧注音符号,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岁数不饶人啊!当时76岁了!最大的困难是记忆力差了,孙女把汉语拼音字母写成卡片,放在电脑前,随时查看。在打字中还碰到一个难题,就是现在的发音和我年轻时学的发音有的不同,如波,现在读bo,我读po,有时打一个字,还不得不借助字典。我就动员老伴帮忙,她学的比我快,发音也准确,一般情况下,文章我还习惯手写,由老伴打字,两人顶一人。也就在这时王会长邀我写门券文章在网上发表,我非常高兴一气呵成了两篇。如何传递的问题又摆在面前,女婿又教我如何把文章复制到U盘的操作方法。用U盘把两篇文章交给了王会长,王会长把U盘查入电脑,一眨眼功夫就收入了他的电脑。并且告诉我,“以后可以不用U盘也能把文章传给我,但需要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地址”,并详细给我介绍一些细节。我当时真是迫不及待。 我很快申请了属于自己的电子邮箱。王会长知道后,登门教我上网、浏览,当我看到我的两篇文章发表在券研网,并有券友跟帖时,高兴极了,一下子把我和券友的距离拉近了。王会长还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发电子邮件,并把我常用的券友和亲朋的邮件输入电脑备用。从此,我给券研网和其他报刊投稿,不但丢掉了纸稿,U盘也弃之一边,实现了投稿电子邮件化,方便之极。是我“玩”门券的一次飞跃。 友情无价 几年了,通过上券研网,有时也上朝花网“玩”门券,使我认识到:上网使门券收藏丰富多彩,魅力无穷;上网交了好多朋友,帮己进步;上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拓宽视野。特别体会到“金银有价,友情无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首先是券研网编辑部领导对我的关怀和鼓励。为我开辟《刘老说券》系列专栏,到目前为止,已发表70期。这是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更是鼓励,也是鞭策。王会长经常赠我门券还关心我的“传说故事”撰写情况,陶会长每月都赠我传说故事的书、刊,给我提供资料。这份友情是任何金钱买不到的,也请领导放心,“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加鞭自奋蹄”。 第二是广大券友的热情支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邢台券友王学增老师知道我准备写:“汉牡丹的传说故事”,很快给我寄来了两枚“汉牡丹园”门券,使汉牡丹的传说故事有了载体门券,才能和朋友见面。“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故事”发表后,湖北宜城市的券友王斌坤老师跟帖,告诉我汉阳有古琴台门券,并很快寄给我古琴台和多枚襄阳地区的门券,使我激动万分。在我制作“红色印迹”展品中,只缺少“三大”会址门券,保定券友陈明新和张全保二位非常支持我的展品制作,通过网络帮助找券,终于在山西的券友常金海老师手中找到,但只有一枚“三大”门券复品,忍痛割爱,无赏赠送,圆我愿望,使《红色印迹》展品得以圆满和朋友见面。真是“金银有价,友情无价”啊! 互动受益 几年来,通过上券研网浏览、欣赏、学习券友文章,使我爱上了“跟帖”,无论讲“传说故事”还是发表文章后,多次查阅跟帖,视跟帖为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视跟帖为互相交流的机会,视跟帖为互动,是任何报、刊、杂志都不能比拟的。 《陨石雨的传说故事》发表后,陈明新老师跟帖:“天人合一,信不信由你!但事实就是巧合,自己悟吧!”陈老师跟帖宣传了“天人合一”的科学思想。顾宗玲跟帖:“哈哈,天机不可泄漏。”把陨石雨的天然现象,美化为“天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日本鬼子与阿里山的传说故事》发表后,刘国庆跟帖:“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叶永坤跟帖:“由于用阿里山的神木做靖国神社的顶梁柱,所以里面的鬼魂永世不得翻身。”传说故事和券友产生共鸣!作者、读者互动,自己也很受教育。《杨贵妃死于日本的传说故事》发表后,叶永坤跟帖:“原来日本的美女都是我们贵妃娘娘所传啊!找个时间该回来认祖归宗了!!!”叶老师以幽默的语言讽刺日本美女,是我值得学习的。珍贵的跟帖莫属于“意见”。能提出“意见”是读者认真浏览的体现,同时亦显现出作者的粗心大意,我视这种跟帖为珍宝。《红色印迹》展出之后,赵义方老师跟帖:“其中二大、五大、九大、十六大的开会时间‘月’均为笔误为‘有’了。”《寒山寺的钟声传奇》还是赵老师跟帖:“二十个节气”中遗漏了“四”。在这里感谢赵老师认真的态度。《寺庙主持教诲弟子的传说故事》李新建和周新娥二位老师跟帖,把福建南普陀寺的门券,用到了浙江舟山普陀山,在这里谢谢二位老师。这更说明在券研网上“玩”门券的互动效果,是任何书、刊、报达不到的。在浏览、阅读时,我也跟帖,但因打字慢,又不愿事事麻烦老伴,所以跟帖字数总是不多,今后会熟练的。“跟帖”是我的良师益友,所以还建立了“跟帖”记录本。 最后,还要再次感谢券研网,她使我了解到广大券友宣传门券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使我学习到欣赏门券的“良方”是思考,在欣赏门券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日积月累也就升华为感悟,赏于心,悟于心,写文章自然也就是用“心”在写了。 刘铭元先生近照
[作品编辑 张景生 网页编辑 崔艳红]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崔艳红 |
目前,网友留言共2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5-11-15 00:11:17;
一位耄耋老人写出如此质朴的文章,让人感动!一句话一个字“赞”!!!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5-11-15 00:36:09;
券研网的多产作家。赞一个!!!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5-11-15 05:49:40;
活到老学到老,老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5-11-15 06:19:13;
老有所乐,老有成绩,一切归功于券研网。
姓名:杨帆; 时间:2015-11-15 06:48:21;
赏于心悟于心,说得好!
用心写的好文章!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5-11-15 06:54:46;
拜读。问候刘老!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5-11-15 06:59:15;
十年来,一位历经逾古稀、过耄耋之年的老者,把网站识作家园,把藏研作为志趣,情系网站,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在券友们心中升起一颗明亮之星。敬仰您——刘铭元老师!
姓名:王学增; 时间:2015-11-15 07:34:36;
拜读了。向刘老师问好!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5-11-15 07:39:46;
在这里玩门券只有快乐,没有烦恼。精辟的概括。向刘老师学习。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5-11-15 07:53:11;
刘老师我敬佩的前辈,向您学习、致敬!祝您健康、快乐!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15-11-15 08:25:00;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向您学习!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5-11-15 09:05:54;
建议刘老买一套汉王手写笔,跟帖就不用求人了。
姓名:曲克彬; 时间:2015-11-15 09:16:13;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活的精彩,敬佩刘老师!!!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5-11-15 09:51:41;
《刘老说券》我喜欢,谢谢刘老!!!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5-11-15 10:12:47;
真是快乐啊!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5-11-15 10:50:33;
刘老的执着精神值得称赞!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5-11-15 12:28:18;
向您学习、致敬!祝您健康、快乐!
姓名:雨人; 时间:2015-11-15 15:48:03;
非常喜欢刘老的专栏,每次看后都很有收获!!!!!!1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11-15 16:34:13;
向刘老问好!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5-11-15 18:14:13;
刘老师是我敬佩的前辈,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11-15 19:05:16;
爱看《老刘说券》,故事动听且富含哲理。耄耋老人的稿件如此丰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11-15 19:06:26;
谢谢刘老!祝您健康长寿!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11-15 19:30:07;
刘老依附于券研网,多说,多些,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欣赏到了刘老的雕刻葫芦的技艺。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5-11-15 21:15:06;
用心在写!祝刘老福寿康宁,天天快乐!!!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5-11-15 21:33:12;
《老刘说券》办得好,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5-11-15 22:12:57;
笔耕不辍,与时俱进,向您致敬!
姓名:章云; 时间:2015-11-16 00:19:22;
券研网的多产作家。赞一个!!!
|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
整站访问量:55291809;
今日59899;
昨日77191; 本页访问量:2786273; 今日107; 昨日213; 收录总数:12573845; 今日:25737; 昨日:31894; |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