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许世友调坦克检验南京长江大桥 |
世界桥梁史的奇迹 许世友调坦克检验南京长江大桥 这是一枚南京长江大桥游览参观券,参观券的右边是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大桥上面印有“南京长江大桥”5个大字,右边标明票价柒元,编号为008672 。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南京长江大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是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两条铁路干线,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也是南京的著名景点之一,以“天堑飞虹” 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上层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个桥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两端有4座70多米高的桥头堡。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曾经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南京长江大桥除了曾经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之外,还有一项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许世友调坦克检验南京长江大桥。 1969年9月,毛泽东视察南京长江大桥时,问起陪同视察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争需要?为了检验大桥质量和坦克部队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经批准,南京军区决定组织坦克编队通过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军区决定组织坦克编队通过南京长江大桥,以此检验大桥质量,不少人有疑虑:觉得大桥刚建成出问题不得了,也担心坦克会不会碾坏桥面。许世友司令员力排众议,命令许枫汇集有关参与建造长江大桥的桥梁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坦克车队能否通过的数据。时任南京军区某坦克师副师长的许枫,受命此次军事行动后,组织参加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调来当时最大的重达32吨的2辆坦克试验,并测得多组科学数据,为后来的车辆通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9月25日前夜,许枫指挥所属坦克某团到达桥北指定集结地,上百辆坦克等一字排开,整个车队绵延几公里。指挥现场,许枫认真仔细检查落实坦克编队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各项准备工作。 9月26日8时,坦克编队由4辆三轮摩托车开道,2辆宣传车紧跟其后,4个大喇叭全程广播宣传。100多辆坦克和保障指挥车辆组成的坦克编队缓缓驶向大桥,直到11时,整个坦克编队全部通过大桥桥面。许世友调百辆坦克检验举世闻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说明:史料来源:2015年5月6日党史信息报《许世友调坦克检验南京长江大桥》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76号2单元202室 古向东 邮编:341000 联系电话:0797—8210805
【编辑:王建】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王建 |
目前,网友留言共2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5-10-24 02:59:13;
确实是奇迹!谢谢介绍!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5-10-24 06:18:26;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检验大桥的建筑质量,不象现在经常出现“豆腐渣”工程。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5-10-24 06:37:36;
奇迹!谢谢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5-10-24 09:10:48;
第一次听说,谢谢介绍!
姓名:万钢; 时间:2015-10-24 09:16:02;
历史在给现实响亮的耳光!
姓名:胡保平+0请;25; 时间:2015-10-24 09:41:02;
好介绍,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5-10-24 10:46:43;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建桥历史的丰碑!!!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10-24 10:59:49;
听故事,享乐趣。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5-10-24 13:02:25;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雨人; 时间:2015-10-24 14:19:02;
欣赏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10-24 14:41:27;
第一次听说,谢谢介绍!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5-10-24 15:26:36;
,又了解了一段趣闻,南京长江大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谢谢介绍。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5-10-24 15:32:19;
第一次听说,谢谢介绍!
姓名:章云; 时间:2015-10-24 19:35:51;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10-24 20:09:56;
第一次听说,有意思。现在多一些质量过硬的工程,老百姓放心。
姓名:汪政宏; 时间:2015-10-24 20:18:47;
谢谢介绍!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5-10-24 20:53:23;
闻所未闻,谢谢古老师!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5-10-24 21:27:33;
我也是头一回听说!
姓名:汤汉军; 时间:2015-10-25 10:04:15;
确实是奇迹!第一次听说。谢谢介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10-25 19:33:28;
过得硬!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5-10-25 20:54:25;
谢谢介绍!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
整站访问量:55269973;
今日38086;
昨日77191; 本页访问量:2786202; 今日36; 昨日213; 收录总数:12565659; 今日:17560; 昨日:31894; |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