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2015年全国门券收藏论文评选活动征文(8)

2015年全国门券收藏论文评选活动征文(8)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试论当前券界之急需
显示日期:2015-09-07 查看次数:727; 复制本文地址
江西:彭安荣

试论当前券界之急需

江西  彭安荣

    关键词】 当前券界之急需  试论探讨

【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券界之现状,试从四个方面剖析,探究其化解攻略及解决办法。

【正文】 目睹券界的日渐发展,喜上眉梢。回顾券界的成长历程,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初萌,到如今的硕果累累,历经几十个春秋,其中饱含着多少券友们的心血。

综观当前券界,人才济济,老少同堂,藏龙卧虎,富庶兼备,已具有良好的继续发展势头。但也不容乐观,许多没暴露、已暴露或正在暴露的现象以及某些制约发展的瓶颈,足以说明应该很好认识券界当前之急需,以求谋取较为切实的解决办法。

一、组织的健全与领导功能

先看看券界高层。初来由散在性的个人收集到成立门券协调组(以《旅游之星》刊物传递信息下达通知),到后来挂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建的“中券委”(办理全国会员登记和发证),以至再后来“中券委”自动消亡,到现在成立的全国协调组识,经过了多次曲折迂回,虽然没有正式的社团名称,但“高层”现在总算保住了框架。

应该说,“高层”领导们在石家庄全国17展以前,确实起到了协调领导作用,做了大量工作,有目共睹,也为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17届展以后的日常工作中,除理论部外,有组织的大型活动很少见。在此,应特别赞赏“两网”(门券收藏研究网、朝花网)“一刊”(门券博览),多少年来,是他们以形形色色的多种活动,吸引和团结了全国券友,时时注入正能量,维护着券界的正常发展。

现在的“高层”也做了不少指导工作,但不很理想。且不论其它,原定全国的《词典》编纂工作,已经建立了写作、搜集资料班子,落实了人员,曾经沸沸扬扬了好一阵子,令人兴奋,可后来,渐渐冷场,声息已弱,直至没有了动静。大家理解,如果单靠理论部的少数人,面对浩大的编纂工程确实是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还听说衡阳18届展后的19届展,花落何处,至今也无人知晓与问津。

再看看各地的门券组织。近几年来,发展虽然很快,究其管理,有的隶属于当地社团组织或收藏协会,有的仍然“独立”,无依无靠,还是无人痛爱的“孩子”。各地组织,诸侯分封,我行我素之现象无处不见。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缺乏一种全国性的统一管理体制,才有如今这尴尬。我想,如能弄得个正规“名号”,如集邮协会、中国记协、律师协会等,(连我这行业都有个“全国中医药协会”),这对券界来说,无疑方便得多。

话得说回来,毕竟全国的门券组织不是行政机构,高层领导也是无任何报酬的“玩家”,包括各级组织的领导们为券友们所作的工作都是奉献。

据民政部2012年6月21日在京发布《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6.2万个,为何唯独“容不下”门券收藏这一组织呢?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报是有些难度,其规定在50人以上,3万元活动经费以上。但事在人为,这人数不在话下,经费几万元也不是问题(可在会员会费中筹措)。关键的关键,难就难在谁会热心去办这事。可喜券界藏龙卧虎,囊括了社会各阶层人物,希望能有几位热心于门券事业、乐于奉献、精力体力充沛,且在京城或影响大的都市里居住者,积极操办,何愁事不成功?在这里,别说我是“嚼梅不知牙齿酸”,这只是我的想法吧。

有了顶力的全国组织,犹如雁群中有了“领头雁”。凸现其强力的领导功能,才能名正言顺地指导部署工作,才能号令各地“诸侯”,更好地安排全国各地门券组织开展新的、正规有序的工作与活动。

二、创建和谐的券界氛围

随着门券收藏爱好者的增长与券界队伍的扩大,受社会经济的影响,券界交流不只限于原来的友间相互交换交流方式,有了拍卖、地摊(包括床头)买卖、交换自选、网络贴图相互交换等等新作法,由此,新的矛盾也不断产生。自去年以来,曾有《朝花》网与其它门券商业网站,爆出多次因交流、买卖而引发的纠纷与争吵。最近不久,我本人也经历过一场不愉快,至今还心有余悸。究其原因,主要是友情概念淡薄。门券进入市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人不适应、不赞同原来传统的交流交换方法。其实,说穿了,门票在玩券者手中是“宝”,但对于不爱好的圈外人是“用过了的废品和破纸片”,不屑一顾。有关此事的探究,我曾在去年的《券研网》上以《金钱买不来的友情》为题,专门论述了此事,这里就不赘述了。

其次,是缺乏包容与宽容。在日常交换、选买中,任何一方,都难免有不是故意的疏忽之处。古人尚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今人乎?千万别为了区区几枚纸片而脸红目赤,动辄指斥,伤情伤人。须知,门票是可以弄到的,感情裂缝的修补是不容易的。这种情况,多因券友年龄的差异,方式方法的一时不适应所引起,只要多点沟通,多点包容与宽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两网一刊”多从这方面挖掘正能量文章与实例,不回避现实,不和“稀泥”,就事论事,讨论争鸣,以公正的正义感,弘扬正气,克服与抑制歪风,重情义,轻钱财。如此,则能更好地创建与巩固券界的和谐氛围。

三、券界的传承当从现在抓起

每见券界媒体上,有人因为年老或后继无人而转让全部所藏,多数上了年岁的朋友也担忧身后的传承问题时,令人倍感心酸。

综观当前券界,年轻者屈指可数,山东的马聚海先生、浙江的陈捷先生、河北的林强先生……等屈指可数,对比我们应该是“年轻”,但我估计他们也应该过了“而立”或“不惑”之年了。看看每次全国或地区性的门券活动报道图片,绝大多数都是一些白发苍苍的翁妪,真令人揪心。

常见网上报道川券委或乐山券协、承德券协等组织丰富多彩的门券展览活动,我为之叫好!还有各地很多门券组织或个人展览进社区、进学校的成功展出报道,也令人振奋。郑州交流会时有报道河南大学生魏先生加入券界队伍,更令人高兴不已。

券界的传承当从现在抓起。一是家庭的培养与薰陶,让孩子耳濡目染,从而激发其爱好兴趣,淳淳善诱,逐步指导。二是由当地的券协出面,联系学校开展集券讲座与示范展览。三是请网络媒体的热心撰稿者们多撰写与发表此类信息文章,多采撷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进一步做好门券传承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四、门券理论的探究应进一步深入

宜宾全国第九届门券理论研讨会后,全国门券协调组织理论部已经充分注意到这一问题,有了这方面的工作布置与目标,但按券友间的评论,是“风声大,雨点小”。除了历届征集数篇论文召开一次研讨会以外,其余时间未能真正组织过什么学术讨论,所以,对券界某些方面的理论争论至今仍无统一。这点,大家能理解,“高层”功能的徘徊,的确让人不能放手大干。

目前,在几年前有关纪念券的不同意见后,又有资深券友提出的关于各地交流会纪念券泛滥的问题、有关均衡论引入门券界的问题、券与票的界限问题、交流会的报道问题,等等,细思之下,有些觉得有理但又感觉似是而非。但有的问题,也的确在某些方面成了“瓶颈”而制约了券界的发展,不得不引起人们再度深思。如此问题,建议应该进一步探讨。必要时,理论部可以借助网刊媒体,选准议题,一年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次或几次讨论,允许学术争鸣,形成共识。

【尾声】以上所论,就事而谈,我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不是针对任何人与任何组织的,请勿对号入座。

因为本人水平所限或认识肤浅,若因个别用词激烈或不当之处,也祈请各位师友们批评赐教。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2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5-09-07 01:05:20;  
拜读了,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三点是根本之需!普及,唯有普及才是推动门券收藏发展的根本之需……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5-09-07 04:30:58;  
门券收藏要有人后继,否则,以后的发展前景不会太乐观。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15-09-07 05:47:42;  
组织得力,宣传到位,推进发展很有必要。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5-09-07 06:39:31;  
有人担当,事事人为。期盼全国性的门券组织早日出现。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5-09-07 07:04:48;  
期待宜宾理论研讨有所突破。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09-07 07:12:53;  
领头雁当引吭高歌,各地券协组织通力协作,全国的门券收藏爱好者和谐共处,那券界的明天定会更美好!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5-09-07 09:16:49;  
本文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券藏人深思!
姓名:胡保平+0请;25; 时间:2015-09-07 09:28:46;  
关心券界发展,助力排难前行。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09-07 09:33:02;  
深有同感!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5-09-07 14:48:53;  
拜读。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5-09-07 14:54:50;  
学习拜读,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5-09-07 18:44:47;  
负责任的探讨。赞!
姓名:章云; 时间:2015-09-07 19:47:09;  
好文章。拜读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09-07 21:15:05;  
关心券界发展的好论文,每一点都关系着门券收藏研究的前景。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5-09-07 21:40:42;  
好论文!建立全国性的门券收藏组织,是广大门券收藏爱好者的一致要求,彭老弟喊出了大家的心声!!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5-09-07 21:46:28;  
拜读,学习。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09-07 22:14:01;  
赞!
姓名:于国琪; 时间:2015-09-08 07:25:03;  
统领最重要,谁是我们的领导呢?近来,不少券友提出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5-09-09 09:45:18;  
问题提得好,值得关注!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5-09-10 09:02:12;  
拜读学习了!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266209; 今日34331; 昨日77191;
本页访问量:2786193; 今日27; 昨日213; 收录总数:12563939; 今日:15842; 昨日:3189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