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一起看国保(80)【陕西宝鸡】—金台观、北首岭遗址

一起看国保(80)【陕西宝鸡】—金台观、北首岭遗址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5-09-26 查看次数:704;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2.3MB;最小图片:57KB;最大图片:198KB;



 金台观.jpg

    金台观是国7,当年曾是宝鸡的金、银、玉三大道观之一,可惜现在只残存了金台观这颗独苗。金台观在市区北面的陵源上,在下仰望,高台腾空,气势上倒是先声夺人。这个道观与张三丰有着牵绕,据说为其所建和修道之地,院里的明碑倒是洋洋洒洒记录了一番。

001TI9PZgy6UPEqR0hleb&690.jpg

001TI9PZgy6UPEriFuGf2&690.jpg

001TI9PZgy6UPErqRbI4a&690.jpg

    金台观分中院和东、西偏院三部分,有玉皇阁、三清殿、吕祖殿、慈航殿、八卦亭、三丰洞、姜嫄洞、药王洞、朝阳洞等建筑,都是些明清建构,国朝刚修缮好的痕迹,在光鲜中闪耀。至于看点也乏善可陈,到此一游罢了。

001TI9PZgy6UPErRD2if2&690.jpg

001TI9PZgy6UPEsoAEi12&690.jpg

001TI9PZgy6UPExfTL69c&690.jpg

    从金天观步行到摩天院路,等候5路公交去北首岭遗址。车一来忙问,“去不去北首岭遗址?”“不去。”“那坐几路车啊?”“你先上车,别扶着车门不动。” 一上车小司机便狡黠的笑说:“我把你先骗上来再说。”细看小伙原是浓眉大眼的一品帅,脸上泛着坏坏的得意感。车走了几站后减速,他给我指着一小巷说,一会到站后,往回走几步顺着那小巷一直下去就是北首岭了。


    北首岭遗址在原宝鸡一中校园里,现在已独立成一片遗址保护区。位置紧贴渭河的支流金陵河,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类型,距今约7千年到5千年。时间跨度2千多年,遗存堆积非常殷厚,有房屋遗址、窖穴、陶窑、墓葬等。这个景区规制的还比较成熟,但毕竟是史前遗迹类,游人寡落,情理之中。

北首岭.jpg

北首岭 (1).jpg

中间站的看的是原宝鸡一中教历史的李老师,正是他的执着,北首岭遗址才得到重视和保护。


北首岭 (2).jpg

北首岭 (3).jpg

1977年挖掘的77F3,正方形半穴式,是北首岭最大的房屋遗址,面积有88平方。


北首岭 (4).jpg

    遗址区分挖掘现场和房屋复原2块,仿制的半穴式金字塔形房,内有木骨支架,外用草涂泥敷,前有雨棚探出。这类居房,小为居所,大为部落聚众的地方,远处再挖上壕堑,躲狼避虎的和谐局面奠定了,虽“穴而处下,润湿伤民。”但祖先也就一茬一茬的活下来了。

    在遗址的东南面还有简陋的出土文物陈展室和丛葬墓,陈展的东西差强人意,但也没法强求,感觉除陶纺轮是真货外,其余多像仿品。世是迁流,界是方位,遗址是迁流中的过去式方位,是曾经的世界和记忆,似乎感觉有些远,其实有时也很近。

北首岭 (5).jpg

77M17墓葬,为无头男性,头部位置放有尖底陶器,只用以替代主人头颅。


北首岭 (6).jpg

北首岭 (7).jpg

随葬品,船形网纹陶壶。


北首岭 (8).jpg

    从北首岭遗址出来,又有点迷茫了,在门口询问怎么去火车站倒车到青铜博物馆的时候,这时一小伙主动说,走,反正顺路,我给你送到公交站位置。旅程的魅力,就在于下一刻不知会发生什么,惊喜或失落。行程中,进一寸,就有一寸的感知与收获。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1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5-09-26 05:59:26;  
拜读了,谢谢介绍!
姓名:寻波; 时间:2015-09-26 06:49:03;  
谢谢介绍!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09-26 08:57:49;  
谢谢介绍!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5-09-26 09:32:31;  
谢谢介绍!
姓名:雨人; 时间:2015-09-26 10:25:30;  
谢谢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5-09-26 10:54:24;  
谢谢介绍!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09-26 11:16:51;  
非常感谢先生介绍我们家乡的景点——乏善可陈的评语基本是正确的............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5-09-26 14:55:09;  
拜读,谢谢介绍!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5-09-26 17:28:54;  
谢谢骆老师的分享!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5-09-26 19:16:21;  
又欣赏了一处国保。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5-09-26 19:42:34;  
又欣赏了一处国宝。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5-09-26 20:28:13;  
拜读、欣赏、学习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09-26 22:06:47;  
欣赏了。第二枚邮资门票不错。
姓名:郑航宇; 时间:2015-09-27 06:56:52;  
欣赏。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09-27 12:07:33;  
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
姓名:汤汉军; 时间:2015-10-10 13:34:53;  
欣赏了,谢谢介绍!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269818; 今日37931; 昨日77191;
本页访问量:2786202; 今日36; 昨日213; 收录总数:12565616; 今日:17517; 昨日:3189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