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丝绸之路上另一位使者的归宿

丝绸之路上另一位使者的归宿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5-08-08 查看次数:625; 复制本文地址
陕西:谢家树

图片总大小:268KB;最小图片:35KB;最大图片:91KB;


    乙未初春,与挚友相遇大唐西市小聚后,驱车乐游原上。俯视源下古寺院中桃花、樱花盛开,引得一路疾驰来到兴教寺院外。
    院内古树参天,萦绕大殿;香炉中袅袅青烟缕缕环绕树荫之间;幽静的院落中轻撒着佛家梵乐,使人身心轻盈与安宁;
    兴教寺院落中,建有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墓塔。陪葬于玄奘塔侧的有其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新罗人)的墓塔。
   

片段_缩小大小.jpg

 

   玄奘(600~664)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学家,卒后初葬于长安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唐高宗总章二年(669)迁葬现址。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名兴教寺,以资纪念。(上图塑料券) 唐末战乱,寺遭兵火,塔被盗掘。宋以后历代屡有修葺。清同治年间,寺内殿舍再遭兵火,唯玄奘、窥基、圆测三塔幸存,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史迹。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片段_2_缩小大小.jpg

                              
   兴教寺内的3座砖塔在今寺西部“慈恩塔院”内,品字形参差排列。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墓塔。玄奘塔的左右各有形式略同但规模较小的砖塔一座,均为3层,高约7米,底层边长2米,系玄奘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的灵塔。窥基塔创建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大和三年(829)重建,背面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所立“大慈恩寺法师基公塔铭”刻石。圆测塔则是宋政和五年(1115)自终南山丰德寺迁葬圆测至此时修建的,塔背面嵌有民国(约1930)重摹宋政和五年“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刻石。

片段_3_缩小大小.jpg

    兴教寺早在唐代就是樊川的八大寺院之一。唐初贞观三年,玄奘前往西天印度求取真经,历时17年始归,他在印度著书立说,名震天竺,后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史书记载说当玄奘回到长安时,市民闻讯纷纷前往迎接,唐太宗也在朱雀大街举行盛典,亲自迎接,礼遇非凡。玄奘回国后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三大译经地潜心翻译佛教经典,历时19年,共翻译了梵文经典74部、1335卷,他还根据自己在取经途中的游历见闻,著作了《大唐西域记》等书,对中亚、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古代历史和地理都作了详实的记载,成为研究中西亚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玉华宫位于宜君玉华山(今陕西省铜川市),是唐坊州中部县今黄陵县境乔山的支脉,坐落在子午岭南端的谷地中,北依陕北黄土高原,南视渭水与长安。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和交通要冲。为解除突厥的威胁,高祖就于武德七年在“ 直道” 与“ 干道”中间的玉华山,修筑了前哨阵所“仁智宫”。     
    于贞观二十一年“秋七月庚子,建玉华宫于宜君县之凤凰谷”,由唐初著名的建筑工艺大师阎立德设计营建。据《关中胜迹图志》和近几年发现宋代张崛年立的游玉华宫遗址碑文记载阎立德设计的玉华宫,以凤凰谷原仁智宫为主体,以玲珑的石桥、廊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珊瑚谷联结为一个大林苑。凤凰谷的玉华殿俗称正宫,内有沿山凿成的石室今仍存在,这个宫殿群,有名字可查的六处正殿叫玉华殿,其北为排云殿,再北是庆云殿,这是一组建筑。另一宫殿叫庆福殿,正殿宫门为南风门,其东边是皇太子居住的晖和殿,宫门日嘉礼门,这是一组建筑。还有一组建筑,宫殿门失去记载,其宫门叫金畴门,凤凰谷西北的兰芝谷,还建有别殿肃成殿,后改“肃成宫”。
    唐高宗即位后崇信佛教,永徽二年改玉华宫为寺,作为向北部边疆传播佛教的中心。显庆四年“京城人众竞来礼渴,玄类乃奏请逐静翻译,救乃移于宜君山故玉华宫”。随着玄奘僧徒的到来,玉华寺才真正成为佛教胜地。从近几年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看,玄奘僧徒译经的地方是故玉华宫的正殿。

片段_4_缩小大小.jpg  片段_5_缩小大小.jpg


    这里苍松环绕,静穆异常。他们在“ 悬崖峭壁间开凿石窟,内造八佛完,两完之间石隔墙上雕刻有莲花、菊叶、缠枝卷叶、执戟力士、骑士等浮雕”。石窟内还发现有石刻佛足印、佛像座各一件。佛足石侧刻缠枝莲,佛像座上雕刻莲花瓣饰纹,侧面刻“ 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迩佛像供养” 二十个字。玄奘僧徒在玉华寺,从显庆五年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梵本共二十万颂的《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冬月二十三日完成,历时三年整。完成之日,玄类异常高兴,他合掌向众徒说道“ 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时,今得终讫”,“ 此镇国之典,人天大宝,徒众宜各踊跃欢庆”。麟德元年正月初一,玄奘开始翻译《大德经》,译完四行后,他已精疲力尽,便收起梵本,向众徒说道“ 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今欲往兰芝等谷礼拜俱脂佛像。” 徒弟陪他到兰芝谷、珊瑚谷朝拜回来后,二月五日半夜时分就圆寂于玉华殿,众僧徒在玄奘圆寂后也相继离开,玉华宫从此冷落下来。玄奘于麟德元年(664年)圆寂于玉华寺,初葬白鹿原,总章二年(669年)改葬今址。灵塔坐北朝南,为方形五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21米,底层边长5.2米。塔身层间以砖叠涩出檐,施两排菱角牙子,檐角缀风铃。二层以上塔壁作枋木结构,每面三间,以砖隐处倚柱、阑额及斗拱。塔顶平砖攒尖,置宝瓶式塔刹。底层南面辟龛室,内置玄奘泥塑像;北壁嵌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碣1方。墓塔全部是用砖砌筑而成的,塔通高21米,是较大型的墓塔,塔的平面呈四方形,五级,楼阁式,每层的边长5.2米,向上各层逐级内收,收分较大,因此塔身稳重坚固。第一层塔身的南面辟有砖砌拱门,内有方室,供奉着玄奘的塑像;北面镶嵌着石刻《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塔的各层隐砌八角形倚柱和简洁斗拱的手法,在其它建筑上十分少见,是唐代早期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塔的典型。铭文详细记载了玄奘的生平事迹。玄奘圆寂以后,玉华寺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渐成山间小寺,其寺院范围也仅局限于肃成院一隅。历宋、金、元,明数代,绵延不绝,历代文人墨客多巡游凭吊,辞赋文章镌于碑石,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宋代文人苏舜钦有诗赞曰玉华山:
月晃长江上下同,
画桥横绝冷光中,
云头艳艳开金饼,
水面沉沉卧彩虹,
佛氏解为银色界,
仙家多住玉华宫。
     兴教寺,这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丝绸之路的申遗中发挥着作用,使这座国宝级的千年古寺,成为更多游客的必游景点。(摘自《门券博览》2015年第2期总第34期)

感谢谢家树主编传送稿件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15-08-08 05:55:43;  
丰富了历史知识,赞一个。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5-08-08 06:01:07;  
文章拜读 受教非浅。谨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08-08 06:20:35;  
增知赏券。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5-08-08 06:54:57;  
这段佛门轶事对我的佛教专题很有帮助,谢谢介绍!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5-08-08 07:13:31;  
有兴教寺门票,但不知背后的故事。原来兴教寺与絲绸之路有缘。谢谢谢老师!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5-08-08 07:14:55;  
增益长智,谢谢介绍!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5-08-08 07:26:46;  
欣赏学习了,精彩好文章。感谢谢老师!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5-08-08 07:36:33;  
介绍详细,增长见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5-08-08 07:52:00;  
拜读了。谢谢!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5-08-08 09:15:29;  
好文!拜读!
姓名:雨人; 时间:2015-08-08 13:17:54;  
欣赏拜读了!!!!!!!1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5-08-08 14:58:51;  
长见识!学习!!!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5-08-08 15:08:55;  
学习新知识,受益好文章。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5-08-08 15:18:45;  
兴教寺是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景观。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08-08 16:05:02;  
长见识.谢谢!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5-08-08 17:34:12;  
玉华宫演绎佛门故事。谢谢介绍!
姓名:章云; 时间:2015-08-08 19:14:59;  
增长知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5-08-08 20:41:19;  
学习欣赏,谢谢介绍。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08-08 21:05:22;  
拜读了,谢谢精彩美文。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08-08 21:09:54;  
又详细了解了一个景点,谢谢介绍。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5-08-09 10:38:41;  
学习新知识,又解了一个景点,谢谢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5-08-11 17:07:01;  
拜读了。谢谢!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342154; 今日30698; 昨日79499;
本页访问量:2786380; 今日70; 昨日144; 收录总数:12599156; 今日:15725; 昨日:3529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