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其它类别】-〖其它类别〗: 寻逐春光著迷处

寻逐春光著迷处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记上海旅游门券收藏家郭效文
显示日期:2008-04-06 查看次数:1102; 复制本文地址
上海市:姚金文

一个人当他呱呱坠地起,他的生命就开始被赋予美妙的使命。许多关注他的眼睛将她当作世界上最向往的风景。日光飞逝,他已度过童趣的风景,可爱的风景,进入一个缤纷的风景。

郭效文就是经过这些风景线的,并定位于他的使命,就是当一名专职导游。定位于人生和自然的双重风景线。他跋山涉水30余载,时而流连于云烟明山之间,时而沐浴于春光秋色之中。作为一名导游,他具备相当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园林、宗教、民俗等综合性知识。他问学求知迫切,孜孜吸绵知识于跬步之寸进,终成旅游界一大家。在他的门券博物馆内一壁书橱,尽是旅游书籍、资料,如一打开书页,知识犹如水源奔涌而出。案头籍册盈堆,好读书,重学养,成为他灿烂风景的基石。扎实的职业素养,成为他日后在旅游门券收藏中的骨骼。也是成为他日后在门券收藏中的辉煌起点。在郭效文门券博物馆内另有三个硕大书橱,橱内陈列的几百册门券收藏品,洋洋大观,顶天立地。这些藏册里每一枚门券都是他的珍藏品,每一枚门券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一花一季节,一券一天地,君已见旅游门券天地,那是一个绮丽丰繁的世界,君可知郭效文收藏旅游门券的经历和成就,其中是否有捷径,那是一条怎样的捷径呢?

契而不舍,金石为开是郭效文集券成功的首选“捷径”。

二十多年前,他带队去黄山,在温泉门口,疲惫的游人纷纷跳入池去,享受滑爽的温泉浴。唯独不见郭效文,事后才知,不吸烟的他拆开盒烟,正陪着收门券的看门人聊天。“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此刻正瞄准了那个硕大的陈年票箱,待到烟过数支,郭效文的话题转到温泉风景区的门券变革上,随后要求翻翻票箱……此计果然得手,一大堆废票倒在了郭效文的脚下,他的眼前顿时花花绿绿了起来,以致于得到了早年温泉门券并“富裕”了大量的复品。

清溪九曲,峰峦叠峰的武夷风景区,据说外宾券特别漂亮,神往已久,但无缘觅得。二十年前,郭效文有幸带队去武夷山,安置好队伍,他便奔管理局而去,但翻遍角角落落,连存档的竹筏门票样张都不曾得见。管理局同志建议他直接去码头找找老船工,他二话不说,揣上几盒烟直奔竹筏码头,见人便一支“红双喜”。如此这般,他寻觅到了许多门券。郭效文不死心,又去船民居住区,无意间从船民孩子的课本中,终于找到了心爱之物。这套五大景点(大王峰、水帘洞、一线天、云窝、九曲竹筏)门券,一不留神,居然弥补了门券界历来认为武夷山只有四景门券之说的论点。

待人诚恳、善于交往是郭效文集券成功的又一“捷径”。

这几十年来,他的通信交友、网络交友多达800位,全国30几个省(市)都有他的朋友。通过彼此信任,各地的门券都是用他真挚、热情的待人态度,及他自己丰富的门券资源交往而来。有一回,郭效文无意间发现一位友人的笔记本中有一套“菽庄花园”套券,欲开口去要,恐引起朋友“革命警惕”。无奈中突然想起,年关将近,他耐心等待机会,待到那大年初一大早,他突然出现朋友家门口,被郭效文精石为开。此套券印刷精美、色泽艳丽,据悉使用了仅数月,故流传甚少,被集券界视为稀珍。在交往中,券友的要求就是他的责任。有一年,南通券友蒋省吾希望得到一套独乐寺重建1000周年纪念门券。至于交换券,很难为情,暂时拿不出。郭效文见蒋老求券心切,慷慨相赠,令蒋老深为感动。随即在《旅游之星》上撰文感谢。

2000年,在扬州的一次旅游门券交流节上意外发现了二枚解放前上海博物馆老券和二枚逸园(跑狗场)门券。返沪后一年中以近百个电话与对方联系,终于使其感动,但要以高价转让,使得上海博物馆1935年的老券重回故里,并先后四次配齐了六枚一套。被集券界公认为绝品佳券,上海历史博物馆也曾想将之收为馆藏品。

博览群书、行走万里是郭效文集券成功的第三“捷径”。

作为导游,郭效文走南闯北,遍及全国各地。他对各地的民俗、民风有着深刻的了解,见多识广,讲解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真是一种艺术享受。同样他也是上海各大旅行社争相聘用的热门导游。上海门券组织每次组织到外地参加门券交流展览活动,都由郭效文安排车辆、路线、景点、住宿,我们曾去过浙江海盐、杭州、仙居、江苏泰州、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湖北黄石、山西太原、陕西西安、上海市郊等景点。在车行中,安排各种游戏,欢声笑语,歌声满溢车厢,郭效文而且能歌善舞,擅长调节气氛,每次券友联谊会中都少不了他的组织安排。

积极参与,勇攀高峰又是郭效文集券成功第四“捷径”。

天道酬勤,20年来全国旅游门券收藏活动发展至今,到处可见郭效文的身影以及他的作品。有了丰裕的门券基础,有了丰富的门券知识。首重本根,本根既具,乃得枝叶,尔后始见葱郁。郭效文从90年起连续参加了十一次全国旅游门券展(从全国第六届——第十五届),这也许是全国仅有的一位,而且每届展中均能获奖。

历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获奖经历

1990年参加第六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北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获三等奖
1992年参加第七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杭州)《让博物君子伴游中华》        获一等奖
199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成都)《世界各地》                  获特别奖
1996年参加第九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西安)《丰富多彩的茶艺、茶俗》      获优秀奖
1997年参加第十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南京展区《形形色色的门券》          获三等奖
1997年参加第十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太原展区《故乡的回忆》              获优秀奖
1999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广州)《迈向新世纪的上海》        获二等奖
2000年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天津)《国外博物馆》              获三等奖
2002年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哈尔滨)《门券一百年》            获一等奖
2004年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重庆)《百年上海滩》              获优秀奖
2007年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旅游门券展览(黄石)《新世界七大奇迹》          获银奖

每部作品都倾注了郭效文大量精力,其中六届展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专集确实不同一般。可称上“全”、“精”皆备,所谓“全”,即该专集收藏了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陕西、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的有关孙中山、宋庆龄的故居、陵园、陈列馆、纪念碑、展览会、纪念馆的门券,几乎没有遗漏;而称其“精”,则是展品中不少是外宾券、边远券、绝版券。为此专集,他特地去上海孙中山故居了解有关资料及全国各地孙中山纪念地的分布情况。

《旅游之星》报早在1991年(总25期)上就有介绍郭效文集券的报导,对他参展作品的构思、创作、编排、参展作了详细的介绍,成为以后券友参展的指南。

1991年10月,曾在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大型个人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后又多次举办小型个人门券展。1994年参加中国首届体育收藏展,并获优秀奖。2005年4月在上海西南文化中心又举办了郭效文个人大型中外旅游门券收藏展,另十多次应邀参加各省市的旅游门券展览,被上海市收藏协会评为“十大收藏热心人”和“旅游门券收藏家”。几十次被电台、电视台、各类报刊杂志报导。撰写的旅游门券收藏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劳动报》等,并与人合著了《旅游门券鉴赏》一书。2005年4月正式建立了“郭效文中外旅游门券博物馆”。

竞竞乎重铸之千锤,宁负重攀高巅而不欲假舆马以驰之坦途。目前郭效文向更高的顶峰攀援,主攻解放前后券、文革券、国外券、世界文化遗产门券,抢救、挖掘老门券。在他的上海老门券中不乏有很多孤品、精品。其中有1935年的上海博物馆孤品门券、解放前外滩公园、哈同花园、胶州公园、汇山公园、半淞园、泰山公园、衡山公园、迪化公园门券,另有跑马厅和跑狗场等大量上海早期门券。并藏有民国七年的武汉琴台门券,故宫的前身北平古物陈列所门券,1929年的首届西湖博览会门券等。在他收藏的近千张文革券中,尤以珍贵的一套庚桑洞【张公洞】更为鲜见,每张券都印有毛主席头像和语录。国外门券现有近80个国家,达数千枚。
郭效文现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旅游门券收藏专业委员会候补常委,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收藏协会旅游文化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松江区收藏协会名誉会长。

郭效文是一位勤奋的收藏家,是一位追逐春光而着迷的人,心里总是灿烂的。回顾几十年的收藏历程,畅游于门券这个风景境界之中,高山仰止,高触及爱国之心,小则熟练技巧。最终绽放的个性之光。脱俗而称雅调,弃其玩耍之意而留其挚情。你接近了郭效文,定会被小小的一枚门券,引人联想到大自然的风景和人心中的风景。

撰稿人:姚金文

2008.2

联系电话:13764964145

郭效文

联系电话:021-54825273

13901865796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08-04-07 22:31:3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志存高远,矢志不移,脚踏实地,上下求索,是郭先生成功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715107; 今日6843; 昨日5613;
本页访问量:2640471; 今日580; 昨日370; 收录总数:6614643; 今日:3022; 昨日:2702;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