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西江流域的龙母传说及信仰文化

西江流域的龙母传说及信仰文化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5-07-30 查看次数:1301;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226KB;最小图片:16KB;最大图片:44KB;



龙母传说源于先秦远古时代西江流域的百越族,经两千年多年的演变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岭南地域色彩的龙母信仰。龙母信仰早已成为岭南民间信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在西江流域的汉壮等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岭南地区包括港澳在内以及东南亚的越南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

时代与地域的差异导致了西江流域的龙母传说不尽相同,就内容来说形成了以西江上游的环大明山版本及中下游的梧州—德庆流域版本为主的两个不同的故事。

环大明山版本主体:有一天一位雅迈(雅迈在壮语中是寡妇的意思)去潭里挑水,一条小蛇跑进了她的水桶,倒了三次仍不走,雅迈看其与自己有缘,便将小蛇带回去放在水缸里当做儿子养了起来。有一次,雅迈不小心把小蛇的尾巴砍断了,从此把它叫做“特掘”(特掘在壮语中指没有尾巴的男子)。至此之后雅迈对它更疼爱了,久而久之,村里的人也按照壮族的习惯把雅迈叫做“乜掘”,意思是“特掘的母亲”。“特掘”一天天长大,吃得越来越多,水缸已无法容纳它的身躯。年老的“乜掘”也没能力再为它提供大量的食物了,就对“特掘”说:“儿子呀,你已经长大了,自己该出去谋生了”,于是就把“特掘”放到了潭里。在潭里生活的“特掘”并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乜掘”,常常抓鱼回来给“乜掘”吃。后来“乜掘”病逝了,那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特掘”腾空而起化作一条龙把“乜掘”葬在了山上。于是“乜掘”便有了“龙母”之名。

梧州—德庆流域版本主体:相传龙母父亲为广西藤县人,姓温,名天瑞;母亲为广东德庆县悦城人,姓梁。温氏夫妇生了三个女儿,龙母排老二,她一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长,身体奇伟,脸慈祥。她有一颗善良的心,长大后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好事。龙母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精通各种医术,救死扶伤,义务为百姓服务。每逢天灾龙母都会带领百越族群众与之斗争,以换取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养生息,因而深受人们的拥戴,被推为氏族的领袖。一天她到江边去洗衣服,偶得一个大如斗的蛋,于是便抱了回去。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蛋孵出了五只喜水的四脚蛇,它们在龙母的悉心喂养下逐渐长大,将它们放入江中能够抓鱼。某日龙母不小心砍断了在她身边的一条四脚蛇的尾巴,于是它们离去了,数年之后化作龙归来。归来后的五龙常和龙母一道造福于民,因而被人们称之为“龙母”。龙母去世后五龙为报答养育之恩鼓浪聚沙成坟将其厚葬。

龙母随着社会的进步从原始的图腾信仰转化为氏族始祖神的祖先崇拜,文明的不断扩散最终使龙母演化成了西江流域乃至岭南地区的守护神。信仰一旦成熟祭祀的庙宇便会建立,鼎盛时期西江流域的龙母庙就有300座之多。现存的西江流域龙母庙主要有:广西的梧州龙母庙、藤县龙母庙、岑溪大竹村龙母庙、岑溪三堡龙母庙、武鸣罗波镇罗波庙、上林石门村敢仙洞天地庙等;广东的德庆悦城龙母庙、肇庆白沙龙母庙、佛山龙潭龙母庙、佛山黄岐龙母庙等。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龙母诞期间(壮族为“三月三”祭祀),各地龙母庙不仅会举行祭祀朝拜活动,摸龙床、饮圣水、吃金猪(烧猪)、放生、盖龙母金印、舞龙舞狮、划龙船、抢花炮、歌圩(壮族)等民俗庙会活动也一并开展,即娱神又娱人。

龙母文化的具体发源地目前还无法定论,毕竟涉及起源的问题异常复杂,非一时半会的研究所能解决得了的,也不由一小群政客与文化精英所能左右的,最终的答案还需要经过长久的研究、多代人的探讨才有可能得出。现在大家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你争我夺,什么龙母祖庙、龙母太庙、龙母家庙、中华龙母第一庙……凡是能安上的响亮名头的统统加上,以证明其为正源,这种功利化的行为只会让人嗤之以鼻。传承、发扬其中的利泽天下、母慈子孝、和亲团结、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等正能量才是正途。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1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5-07-30 04:49:43;  
民间传说的故事是扎根于民间的。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5-07-30 06:14:10;  
民俗的东西,很多都是口头相传,没有定规,但都是传承后人好的品德和高超的技艺。喜欢这样的介绍,谢谢!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5-07-30 06:28:11;  
在河北也有与梧州相似的传说!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5-07-30 08:41:09;  
图文并茂地介绍龙母的传说,谢谢!
姓名:胡保平+0请;25; 时间:2015-07-30 09:03:02;  
历史传说与民风民情密不可分。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5-07-30 09:08:26;  
学习,欣赏!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5-07-30 09:23:41;  
为什么许多地方抢龙母?说白了,为了抢钱!理想伩念在哪里,值得深思。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5-07-30 09:36:49;  
历史传说,民俗民风,关键是传承正能量。
姓名:雨人; 时间:2015-07-30 10:25:35;  
欣赏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07-30 10:57:37;  
拜读了,谢谢作者!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5-07-30 11:01:24;  
美好的传说故事,龙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之一,受人敬仰。
姓名:戴杰; 时间:2015-07-30 18:46:30;  
部分文章的格式和字体大小出问题了,不知能否统一一下,谢谢!
姓名:章云; 时间:2015-07-30 19:28:29;  
历史传说与民风民情密不可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07-30 19:55:13;  
谢谢作者!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5-07-30 20:33:56;  
闻听美丽传说,谢谢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07-30 21:39:58;  
谢谢介绍,欣赏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08-03 13:10:38;  
民间传说与当代功利,谁是谁非?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250241; 今日18388; 昨日77191;
本页访问量:2786172; 今日6; 昨日213; 收录总数:12556721; 今日:8633; 昨日:3189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