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刘老说券(58) 北京鼓楼“冒烟”的故事

刘老说券(58) 北京鼓楼“冒烟”的故事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5-03-21 查看次数:552;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刘铭元

图片总大小:267KB;最小图片:17KB;最大图片:87KB;


      我有两枚北京鼓楼门券,一枚主图案为鼓楼全景摄影,上附一面架鼓轮廓图案(见照片一);一枚主图案为群鼓部分摄影,上附鼓楼轮廓图案(见照片二)。两枚门券图案互补的设计形式很新颖,放在一起欣赏更有味道。尤其群鼓那枚门券,突出表现了一面黑白破鼓和一面修复后的彩色新鼓对照摄影图案,一下子把我拉到解放前的少年时代。记得是上小学的时候,跟随表叔上了一趟鼓楼,楼梯是直上直下一直到楼上,没有一点缓冲,而且光线很暗,只记得楼上有破鼓外,到处是蜘蛛网和灰尘,没有一点看头,还有点恐怖感,没呆几分钟就跑下来了。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直至今日没有再光顾鼓楼。据资料记载,1957年鼓楼还有钟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对外开放,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照片一副本_缩小大小.jpg  03照片二_副本_缩小大小.jpg

    写到这儿,浮想联翩,突然想起鼓楼冒烟的故事,这是桩真实的故事,是件本人经历的故事,今讲给朋友听。

04照片三_副本_缩小大小.jpg

    鼓楼,北京地标性建筑(见照片三)。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鼓楼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地安门外大街北段,为古代城市的报时台。鼓楼为二层结构,內砌69级石梯可通上下(见照片四)。原有主鼓一面,群鼓24面。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鼓楼文物遭严重破坏,仅存主鼓一面,而且还留下刺刀捅破的刀痕。1988年依据旧主鼓复制了两面新鼓。后又依据清嘉庆年间的史料记载仿制主鼓一面,群鼓24面(见照片五)。

05照片四_副本_缩小大小.jpg

06照片五_副本_缩小大小.jpg

    那是1950年的炎热夏天某天黄昏,在夕阳照射下闪着金光的鼓楼脊两端的兽头处,升起了一缕缕青烟轻轻飘动,且经久不散,见者无不称奇(见照片六—电脑模拟当时鼓楼冒烟的照片)。更令人不解的是,此后每日黄昏均有黑烟飘飘然,但白天则一切如常。一时间“鼓楼冒烟”之事传遍全城,每日黄昏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纷纷前来观看,附近的如天津、河北等地也有很多人跑来看热闹,鼓楼周围人满为患,甚至影响了交通,有轨电车都停了摆。我家住鼓楼东大街交道口,每天晚饭后和哥哥弟弟们都去看“鼓楼冒烟”,记忆犹新。解放初期,社会还不甚稳定,各种谣言四起,传说最多的是:“鼓楼要着火了”、“鼓楼冒烟,八路军要颠儿”(颠儿就是走了,跑了的意思)......谣言越传越凶,人心惶恐。北京市政府为稳定人心,保证治安,责令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弄清真相。鼓楼本身经查没发现任何火情。于是市区公安局便决定搭脚手架从鼓楼上外边现场勘察,公安人员、科技人员和建筑人员爬到楼顶后,竟发现楼顶上空有众多的蚊子成团飞舞。夕阳西下,霞光远照,在地面上仰看40多米高的鼓楼上,这些蚊子就如同一缕缕青烟。科技人员当场采集了实物,拿下来让群众观看,群众知道了真相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喷洒了灭蚊剂进行了清除。从此,鼓楼冒烟之谜被揭开了,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和平。

07照片六_副本_缩小大小.jpg

     195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还登出了一条消息,称“京市鼓楼顶上‘浓烟’萦绕   原来是蚊虫飞舞不散”。见《人民日报》文:“京市鼓楼顶上两角,近几日来,每日下午六时左右,有形似浓烟一缕,萦绕不散。很多好奇者聚集观看。因未能了解事实真象,纷纷揣测,以为楼顶冒烟。该管区公安局为彻底了解事实真象,于十五日派工人架设木架至楼顶,于当日晚六时三十分由公安局派人伴同中国科学院鼓楼教育馆工作同志等,前往观察。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同志会同架设木架的工人等登木架至楼顶,发现是很多小飞虫飞聚不散。当时即用白布罩捕捉此类飞虫甚多。楼下围观市民目睹此情况,疑团顿释,皆报以热烈掌声。据中国科学院的同志称:此系一种蚊虫,生长在潮温泥水地方,可能是由什刹海飞来。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此种蚊虫的详情。”

     后记:当时北京市政府为了彻底弄清“鼓楼冒烟”的真相,还责科学院参与调查。委派昆虫研究所著名昆虫专家时任副所长的朱弘复教授率人参与。还在黄昏时的鼓楼近处、远处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并走访了周围环境。最后发现不远处的什刹海正在进行挖掘,形成了很多小水塘和淤泥。朱教授此时则胸有成竹,初步认定是蚊虫在什刹海浅水中大量滋生后成虫“婚飞现象”。登上鼓楼捕捉的“黑烟”,果然是蚊虫。科学家介绍,这种蚊虫不是一般的蚊子,它不吸动物血,叫摇蚊。摇蚊发育成熟后既要成团群飞同时进行交配,这就是所谓的“婚飞”。“鼓楼冒烟”则是由于每当黄昏在西下阳光照射时,楼顶的黄琉璃瓦产生了金光闪闪的反射光,在昆虫趋光习性的作用下,成群的摇蚊即被吸引到鼓楼顶上飞舞,因而在远处看去则恰似一缕缕青烟。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章云; 时间:2015-03-21 00:08:18;  
欣赏了,我转给我们的朋友看看。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5-03-21 04:25:25;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刘老说券,诠释由头。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03-21 07:14:46;  
不知缘由,神了;了解真情,原来如此。
姓名:刘天视垍; 时间:2015-03-21 07:47:53;  
照片见证历史,故亊引人入胜。谢谢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03-21 08:33:00;  
科学攻谣言一攻自破。
姓名:胡保平+0请;25; 时间:2015-03-21 08:45:12;  
有根有据,有滋有味。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5-03-21 08:47:58;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于此又见一斑!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5-03-21 10:46:50;  
新奇的故事,引人入胜。谢谢刘老!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5-03-21 18:07:41;  
故事新奇,好听!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03-21 21:53:12;  
亲眼所见的故事更好听。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5-03-21 23:23:36;  
谢谢刘老!
姓名:李玉辉; 时间:2015-03-22 12:06:29;  
谢谢刘老师的介绍,长知识了。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5-03-22 14:05:06;  
谣言不可信,科学来解释。此故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5-03-22 15:12:44;  
故事真事,件件动听。谢谢刘老师!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5-03-22 16:55:42;  
故事动听,依据真实。好!
姓名:汤汉军; 时间:2015-03-22 22:47:00;  
新奇的故事,引人入胜。谢谢刘老!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5-03-23 05:46:20;  
有趣!!!
姓名:曲克彬; 时间:2015-03-23 07:18:59;  
故亊引人入胜,谢谢刘老师!
姓名:雨人; 时间:2015-03-23 08:43:18;  
大自然的现象确实神奇!!!!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5-03-23 11:06:57;  
真实自然,奇闻大观。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688711; 今日1450; 昨日4990;
本页访问量:2638511; 今日67; 昨日376; 收录总数:6602243; 今日:658; 昨日:231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