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刘老说券(57) 天安门“宝匣子”——“镇楼之宝”的故事

刘老说券(57) 天安门“宝匣子”——“镇楼之宝”的故事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5-03-01 查看次数:968;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刘铭元

图片总大小:429KB;最小图片:34KB;最大图片:134KB;


    天安门的门券,我有多枚,但最喜欢其中三枚,一枚是天安门1984年对外开放初期使用的门券(见照片一),一枚是对外开放十周年的纪念券(见照片二),另一枚是我登天安门使用的门券(见照片三)。三枚门券图案各具特色,放在一起欣赏,很有味道,欣赏之余想起天安门“宝匣子”——“镇楼之宝”的故事,今讲给券友听。

02照片一本_缩小大小.jpg

03照片二_缩小大小.jpg

04照片三_缩小大小.jpg

    天安门宝匣子的故事是桩真实的故事,但鲜为人知。

    天安门,最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年间,更名为天安门。明、清两代是皇宫的正门,曾是封建王朝权力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成立,天安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7.2级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地区,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有甚。为确保安全,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门城楼。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重建天安门城楼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执行这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正处在内忧(“文革”)外患(中苏关系紧张)形势下,意义显得格外重大。

    修建天安门城楼的任务,周总理指定由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担任。公司派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他们按部队编制施工,对外保密。好大一座天安门城楼,用苇席搭成了天棚,将城楼围个严严实实,仅用了八天时间就搭好了这座庞大的天棚,可堪称世界之最。

    在拆卸天安门过程中,按指挥部的命令,选派了很有经验的姚来泉带着两个“精兵”登着杉篙绑起的梯子,爬上了天安门最高的脊瓦处。他们找到正中的脊瓦并作了记号,向指挥部汇报。指挥部领导、专家、警卫人员都上了楼顶,领导指着中间那块黄琉璃瓦对姚来泉说:“把它砸开”。费了好大劲才把脊瓦撬开,露出一个30公分见方的木盒,尽管很旧,但上面清晰地雕着一对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宝匣子”。领导看到这匣子很严肃的对姚说:“打开”。姚用手抠抠木匣子的面说:“是金丝楠木做的”(见回复的宝匣子照片四),指挥人员示意取出里面的东西。所有的在场人员几乎都拼住呼吸,紧盯着姚的手。拿出来了!姚说:是块“铜疙瘩”。尽管光泽不那么亮,但可识别出实实在在是个金元宝!领导示意再摸摸!姚又摸出块石头模样的东西,有大拇指大,大家惊奇的说:红宝石。再摸出来的是一粒粒像红铅笔头似的东西,手指一捻变成朱红色粉末。专家拿在手闻了闻说:这是百年真朱砂。还有经辨认有五彩粮:黄豆、高粱、黑豆、谷子和玉米等物已分辨不清了。据说这个金丝楠木盒里的东西,都是辟邪或吉祥物,全部上交了国库。

05照片四_副本_缩小大小.jpg

     新盖的城楼在原放“宝匣子”的地方仍由姚来泉放了一块汉白玉石,这块汉白玉石高17公分,宽12公分,厚3公分,上面刻有:1970年1—3月重建字样,并金箔贴字,耀眼明亮。姚是先让瓦工在正中脊瓦处别打满水泥,预留20公分。将这块汉白玉石字体朝南,小心翼翼地插进混凝土里三分一处,然后将脊瓦盖上封好。这块汉白玉石将成为新中国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历史见证。

    故事讲到这里,朋友一定会问:难道我们现在社会就不尊重我国古建筑的“宝匣子”了吗?在我们这一代“宝匣子”被废除了吗?问得好!再让老叟讲一讲紫禁城太和殿的“宝匣子”故事吧!

    太和殿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修缮中,被取出的“宝匣子”,为铜体抽屉式,表面鎏金,镌刻龙纹(见照片五)。匣内应有金银铜铁锡钱、金银铜铁锡牌、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见照片六)。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匣内物残碎成粉末。宝匣等物件一直存在库房中。直至2006年初太和殿进行最大规模的修缮,于2007年9月5日,太和殿修缮工程近尾声正脊“合龙”时,原“宝匣”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安放归位“龙门”(见照片七)。这是故宫“宝匣”50年来首次归位,并举行了简短仪式,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宣读了记载此次太和殿修缮经过的《太和殿修缮工程纪事》,并将“纪事”放入宝匣。(注:“龙门”是指正脊中心位置,将宝匣放入正脊的过程叫“合龙”)

06照片五_副本_缩小大小.jpg

07照片六_副本_缩小大小.jpg

 

    太和殿宝匣中的原物件,因年代久远,有的已无法辨认。此次回放物件包括金錁、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残余部分,工作人员将它们用纸包好注明,外套一只黄丝袋,放入匣中。回放的物件中有些是新的,尽管是新的,也全是按照历史记载做的。通过此次太和殿宝匣归位,故宫博物院领导表示:今后紫禁城建筑大修,将恢复这一传统,逐步实施其余现存宝匣的归位。这象征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归位和传承。

08照片七_副本_缩小大小.jpg

     后记:

    “宝匣”又称“镇物”,可称“镇楼之宝、镇殿之宝”等,宝匣内的东西都为辟邪或吉祥物,这也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不可或少的。内放物件为何离不开数字“五”呢?这是和皇帝身份关系密切,皇帝是“九五之尊”,但是,因为“九”代表皇帝自己,因此“镇物”不能使用“九”,于是就降低为“五”了。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1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5-03-01 00:52:04;  
镇楼镇宅 有关风水,不可不信 也不可迷信!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5-03-01 05:03:16;  
鲜为人知,有收获!
姓名:王学增; 时间:2015-03-01 05:11:50;  
听刘老师讲故事了解好多历史知识。
更正:邢台地震是1966年。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5-03-01 06:24:40;  
天安门重修时尺寸比例已经有所变化。
姓名:胡保平+0请;25; 时间:2015-03-01 09:26:34;  
古建修复,就应该尊重古代规制,故事讲得好!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5-03-01 10:41:23;  
好故事。
姓名:汤汉军; 时间:2015-03-01 11:53:48;  
鲜为人知!好故事!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5-03-01 12:24:15;  
这回,鲜为人知我们知。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5-03-01 16:06:07;  
谢谢王老师的更正。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5-03-01 16:06:19;  
故事好听!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5-03-01 16:58:14;  
风水学应该也是一门科学。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5-03-01 19:23:05;  
所谓建筑的风水术,有些带有迷信色彩,但大多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5-03-01 21:10:28;  
鲜为人知!好故事!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5-03-01 22:10:28;  
实际现在好多事情也讲风水,特别是民间。好听的故事,谢谢刘老师。
姓名:曲克彬; 时间:2015-03-02 12:42:39;  
难得的好故事,喜欢听,长知识。感谢刘老师!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5-03-02 21:03:02;  
鲜为人知的好故事,学习了,谢刘老师!
姓名:雨人; 时间:2015-03-03 09:04:30;  
想不到还有这秘密,谢谢老师的精彩介绍了!!!
姓名:马聚海; 时间:2015-03-03 09:11:06;  
第一次听说,长知识。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218828; 今日64197; 昨日66898;
本页访问量:2786132; 今日179; 昨日225; 收录总数:12542783; 今日:26609; 昨日:3000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