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论博物馆门票

论博物馆门票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4-12-30 查看次数:629; 复制本文地址
秦晋庭

图片总大小:122KB;最小图片:6KB;最大图片:36KB;


   论博物馆门票

   秦晋庭

          (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北京 100031

 

摘要博物馆门票的历史,是与博物馆的形成与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博物馆门票经历了由小到大,由薄到厚,由黑白到彩色,由简洁到豪华的发展轨迹,也经历了由便宜到昂贵,由昂贵到免费的历史演变。博物馆门票决不会由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而消失,相反,其前途是光明的,伴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会打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博物馆  门票

博物馆门票,是一个通称。其实,在各级各类博物馆门票的票面上印制的名称以参观券、入场券居多,此外还有门票、赠票、赠券、入门券、优惠券、特惠券、免费券、免费门票、参观门票、参观留念、参观纪念券、免费参观券、免费接待券等多种称谓,不一而足。至今尚未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统一称谓。

一、博物馆门票的历史

博物馆门票的历史,是与博物馆的形成与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开放时,观众以购买“博物苑观览证”作为门票入馆参观。由此,博物馆门票应运而生。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博物馆门票经历了由小到大,由薄到厚,由黑白到彩色,由简洁到豪华的发展轨迹,也经历了由便宜到昂贵,由昂贵到免费的历史演变。

二、博物馆门票的作用  

一般而言,博物馆门票的作用,只有两条,一是凭证,二是纪念品。所谓凭证,就是观众购票(或是全价,或是半价,或是优惠价)付费的凭证,也是观众符合博物馆的有关免票规定而领取的入馆凭证(如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凭有效证件免费领取)。

所谓纪念品,就是观众参观博物馆之后长期留存的一种纪念物,睹物思情,当年、当时参观的愉悦情景历历在目。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有的博物馆以邮政邮资明信片为载体制作发行门票,不仅使观众增强了购买门票的欲望,而且观众通过邮寄(加盖销票日期戳和落地日期戳)更加增添了留念意义。有的博物馆还给观众提供门票免费或收费“过塑”服务项目﹝注1﹞,并且还将观众的现场照片、参观日期打印在门票上。多年过去后,保护良好的门票让当年参观的此景、此情永远留在了观众的心坎上,纪念的意义相当深远。作为纪念品,翻阅博物馆门票,那真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三、博物馆门票的设计
    1、  门票形式设计

从形状而言,样式多样,有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方形、圆形等,不一而足,尤以横长方形门票居多。

从质地而言,种类繁多,有纸质、塑料、金属、磁卡、不干胶等,应有尽有,尤以纸质门票居多。

从设计印制的形式而言,在集邮中常见的单枚票、小套票、大套票、票中票、小全张,在博物馆门票中也是屡见不鲜。

所谓单枚票,就是单枚自成体系的门票。这种形式,在博物馆的普通门票中较常见。

所谓小套票,就是由多枚票(或以2枚、3枚,或以4枚、5枚、6枚)组成一套,多以括号标出总枚数和顺序号,排列有序,自成体系。这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以后比较盛行。从票价上看,发行2枚套票的初衷是为了区分学生票和成人票。广州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发行使用的2枚套票,图案、文字基本一致,只是颜色、票价不同,绿色半票3元,红色票价6元。后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内外有别的新形势,一些博物馆开始增加发行外宾票,13枚或颜色不同,或插图有别,或背景图案不一致,基本特点是票价从低到高依次递增。安徽省博物馆本世纪初发行使用的门票13枚,其颜色、主图一致,只是插图、票价有别,插图为商代兽面纹铜尊的,票价5元;插图为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和钵的,票价10元;插图为清代柳浪鱼跃图砖雕的,票价20元。有的博物馆在发行纪念门票时,由于内容的需要,有11枚的、4枚的、5枚的或6枚的。

所谓大套票,就是由10枚以上多枚票组成的大套,目前见到的有110枚的、14枚的,最多达到56枚之多。这种形式,比较少见,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值得关注。

所谓票中票,就是将曾经发行过的门票作为主图或附图加印在新门票上。南通博物苑在创建100周年之际曾发行过一套5枚的门票(以5种不同颜色相区分),其主图为南通博物苑建筑的素描图,而附图则是该馆创建初期使用过的门票“博物苑观览证”。这种形式,比较稀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曾获集邮爱好者的好评。(注2

所谓小全张,就是由多枚票、多种票印制在一张小型纸上。山西大同蒸汽机车陈列馆2002年发行的小全张门票,由1枚成人票、1枚学生票和1枚外宾票组成,齿空清晰,设计独特,形制犹如邮票一样。南通沈寿艺术馆20世纪90年代末发行的小全张门票由4枚参观券和1枚贵宾券组成,设计新颖,印制精美。北京发行过名人故居联票2种,其一是2001年发行的包括宋庆龄、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鸿、梅兰芳等7个纪念馆的小全张,售价20元;另一是2003年发行的包括宋庆龄、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梅兰芳等6个纪念馆的小全张,售价30元。2个小全张的设计、印制都有独到之处。这种形式,也不多见。

2、门票内容设计

博物馆门票的正面内容多为馆标、插图、票价及馆址等,背面内容一般为开放时间、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网址、乘车路线、参观须知、参观路线图或地理位置示意图等。

博物馆门票上的馆标,以印刷体居多,也有手写体。印刷体多为楷体,也有秦篆、汉隶。手写体,多是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名流、书法家题写的。馆名的题写,不仅显示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博物馆的重视,同时也标志着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显著地位和无上荣耀。而有的博物馆门票上的馆标,却将题写者的署名省略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遵义会议会址等博物馆馆标,都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但在门票上已不见题写者的名。当然,也有一些博物馆的门票上的馆标依然保留了题写者的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邓小平)、湖南罗荣桓故居(胡耀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江泽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叶剑英)、天津戏剧博物馆(邓颖超)、绍兴鲁迅纪念馆(郭沫若)、大连自然博物馆(郭沫若)、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赵朴初)、湖南彭德怀纪念馆(启功)、山西河东博物馆(范曾)等,字体飘逸,清晰可见,令人耳目一新。﹝注3﹞

博物馆门票上的馆标所用文字,有汉字、汉语拼音、英文译名、日文译名。边疆民族地区的博物馆门票还广泛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蒙古文、维吾尔文、壮文、藏文、阿拉伯文、彝文、朝鲜文,比较常见。

博物馆门票上的插图,可分为背景图(多为博物馆大楼外景)、主图(多为博物馆场景)和点缀图(多为馆藏珍贵文物)等多种。在博物馆门票上加入插图,无疑增加了博物馆门票的视觉效果,观赏性显著提高,同时,宣传力度也随之提升。在博物馆门票上插图,是博物馆门票发展史上一项重大突破。20世纪80年代之前,博物馆门票所用的纸张,是低廉的、单薄的,不能够印制插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博物馆门票所用纸张,越来越考究,其插图也从黑白逐步过渡到彩色。20世纪90年代之后,博物馆门票上的插图越来越精美。

 四、博物馆门票的种类

博物馆门票按博物馆级别划分,可分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级、市(自治州)级、县(自治县)级;按博物馆类型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类(历史、文化艺术、人物纪念、民族宗教)和自然科学类(自然、科学技术);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单日票、双日票、通用年票;按使用范围划分,可分为半票、全票、联票、通票、儿童票、学生票、团体票;按发行性质可分为普通门票和纪念门票。

纪念门票,有开馆纪念门票、开馆周年纪念门票、人物诞辰纪念门票等。北京老舍纪念馆是在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199921日)时开馆的,发行开馆纪念门票14枚,正面主图分别以文字、素描、手稿等形式介绍了老舍的4部代表作。背面则以汉、英、日三种文字分别介绍4部代表作的主题、创作或发表时间。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20081211日)之际开馆的,发行开馆纪念门票16枚,主图分别是博物馆外景及馆藏珍贵文物。河南省博物院2007年发行建院80周年纪念门票11枚,简略朴实,免费发放,严禁出售,是专为大型精品陈列《国家宝藏》而发行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曾发行11枚纪念门票,富丽堂皇,除了封面和封底,中间共有6个插页,形成一个小册子,其中收录了馆藏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物10件,历代文物12件,封面主图为博物馆外景,左侧还镶嵌了一枚图案为舞马衔杯银壶(国宝)24k镀金纪念币。山东省博物馆2004年发行建馆50周年纪念门票110枚,左图都是博物馆外景,右图分别是从古至清代的馆藏珍贵文物。北京梅兰芳纪念馆1994年曾发行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门票21 0枚,其中14枚,主图分别为梅兰芳先生主演剧目《桑园会》、《太真外传》、《断桥》和《贵妃醉酒》的剧照;另16枚,主图分别取自梅兰芳先生从童年到晚年不同时期的生活照。

五、博物馆门票上的变化

博物馆人之所以如此勤勉地设计制作博物馆门票,就是因为博物馆门票真正是博物馆的一张特殊的名片,“是知识的宣传卡片,是历史的老照片”,“其内容的更迭与价格的变化也成为了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温度计”。“每一张都有一个故事,它们成了时间的浓缩”。(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语)﹝注4﹞博物馆门票,是时代的晴雨表,不仅反映着博物馆的变迁,也映照着物价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博物馆门票,不仅仅表现为规格、色彩、厚薄、插图等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变化。

1、馆名的变化

博物馆馆名的变化,在博物馆门票上也可见一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588月中共中央决定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19617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开放,2003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名随之改为现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556月馆名称为陕西省博物馆,1983年开始筹建陕西历史博物馆,1991620建成开放,馆名正式改为现名。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始建于“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当时馆名为“九一八”事变陈列馆。经扩建,新馆于1999918日落成并对外开放,馆名随之改为现名。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6101日正式开馆时名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19884月海南撤销行政区和自治州建省后,馆名随之改为现名。从博物馆门票上的馆名变化,也可探寻博物馆的发展变化。

2、馆址的变化

馆址的变化,反映了博物馆的发展与进步。某些博物馆由于原馆址属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已不适合继续做博物馆馆址,不得不另选新址重建。首都博物馆从筹建一直到对外开放,长期蜗居于孔庙之中,馆址一直是东城区国子监街13号,后来,从旧庙里迁往了新的现代化建筑之中,改为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山西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都有类似的馆址变化经历。也有一些博物馆因场地狭窄偏僻等原因,已不适合继续做博物馆馆址,迫不得已另选新址重建。河南省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都有类似的馆址变更的经历。从博物馆门票上的馆址变化,也可窥探到博物馆的发展轨迹。

3、票价的变化

博物馆门票价格的变化,也反映着社会物价的变迁。其中票价的改值,就是社会物价上涨的客观反映。在博物馆门票上,有加盖红戳改值的特殊现象,原价2角改8角,3角改5角,5角改1元,1元改2元、3元,2元改4元,4元改8元,5元改10元,10元改15元、11元改13元,15元改25元,25元改30元、35元。这种现象说明社会物价在上涨,原印制的门票尚未用完,以加盖红戳的办法加以补救。在博物馆门票上,也有30元改免费的,说明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尚未用完的旧票还在继续使用。

20世纪60年代北京自然博物馆壹人券门票售价0.05元,后来改为0.10元,70年代售价0.50元,以后直线上涨,从1元、2元、6元涨到15元,90年代初期我带女儿去参观时儿童票价高达10元。直到201111月实行了常设展览免费参观。

博物馆门票的售价,从20世纪50年代的0.05元、0.10元,一路飙升,到新世纪初期,一般都达到30元或35元。同类型的博物馆之中,最贵的当数湖南省博物馆、中国三峡博物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博物馆,达到50元。湖南省博物馆的门票售价从20世纪50年代的0.05元,到本世纪初期50多年的时间涨到了50元,涨幅达到1000倍。

六、几点思考

博物馆门票,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博物馆与门票是难舍难分的,二者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1从安全考虑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实行免费开放后,许多博物馆(纪念馆)继续保留门票,实行免费不免票,这就是“免费参观券”的由来。这种免费参观券,继续发挥着掌控参观人数、验证观众身份的作用。由于凭身份证、现役军人证、老年证等有效证件领取,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安全功效。博物馆是高雅文化的殿堂,不是随便出入的商场。然而,个别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的同时,也将门票省略掉了。随便出入不仅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玷污了其高雅文化殿堂的声誉,实在可惜。位于北京西客站附近的一家著名博物馆就有过类似的经历,由于既免费又免票大批旅客提携着大包小包涌入到博物馆展厅中,成了西客站的又一个候车场所,给安全管理、观众参观、展厅秩序增添了诸多麻烦。自从实行了免费不免票之后,无序的状况才大为改善。

2、        从经济考虑

在个别博物馆(纪念馆)看来,取消门票,不仅省却了门票的印制费,而且连发放门票的管理人员也可裁减了。如此做法,从表面看,的确省事、省经费。但是,从深层次研究就会发现,省下来的是有形的有限的,而失去的却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

首先,许多博物馆的成功案例说明,与资质比较全、信誉比较高的企业合作印制门票,正面是博物馆门票,背面为企业广告,二者巧妙地结合,使博物馆与企业之间搭起了双赢的桥梁,有人形容为这是企业搭台,博物馆唱戏。如此互惠互利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个别博物馆(纪念馆)的不作为,不仅失去了宣传博物馆、吸引大批观众的良机,而且也丧失了营销带来的丰厚利润。如此看来,省却印制门票那一点点费用,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有些博物馆在做到免费不免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出售整套纪念门票搞创收。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14枚的纪念门票,其背景主图组合成一张“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照片。这套纪念门票,作为纪念品在小卖部有售价格不菲,但购买者大有人在。4枚门票,主图难以寻觅,设计别出心裁,而且编号一致,这些因素,无疑都是一个又一个卖点。北京民族文化宫2009年年底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本次展览是祖国大陆首次举办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大型主题展览。展览期间免费发票,凭票入场。观众很快发现,门票上的主图是台湾各个“族群”,每天各1枚。如想获得整套门票,就必须连续14天前往参观。美中不足的是,门票左右两边都是撕开的齿孔。展览组委会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就在小卖部出售14枚整版的未撕门票,价格不菲,但购买者不乏其人(详见插图)。门票印制精美独特,内容别具一格,而且是整版票,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卖点,购买者满意而归。作为纪念品,在小卖部出售博物馆整套纪念门票,对观众而言满足了收藏的需求心理,而对博物馆而言无疑是一种经济创收,这正是双赢的范畴。有人认为这是博物馆广开门路搞创收,观众自觉自愿掏腰包。假如对这种互惠互利的美事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那么,对于博物馆来说就是揣着金饭碗讨饭吃,对观众来说就是除了不满足、不满意的记忆外什么也没有带走。如此看来,省却印制门票的那丁点费用,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        从文化考虑

“风物长宜放眼量。”印制精美的富有特色的博物馆门票,不仅是宣传本博物馆的必备需要,而且也为中国博物馆门票文化增光添彩。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包括名人故居、纪念馆)客观上的确存在着经费欠缺不足的实际困难。但是,面对实际困难,不能消极等待得过且过,而应该积极地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创收节支,有所作为。在免费的同时省略门票之举,实在不敢恭维更不能恭维。应该说,省略印制门票的那点小钱,与博物馆文化相比简直是不足挂齿。

七、结语

从各级各类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尽管有个别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的同时也将门票免除了,但是人们发现,有许多博物馆陆续发行了更加精美更受观众喜爱的门票。首都博物馆从2013年初开始发行16枚的免费门票,除周一闭馆外,从周二至周日每天一枚,不仅颜色有别,而且主图各不相同,都是镇馆之宝,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免费门票在出示身份证领取的同时,票面上就会自动打印出参观者的姓名和参观日期等信息,而且设计精美,大气磅礴,不愧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副其实,大有独此一家之感,参观留念的意义更加突出。

本文曾提到156枚的大套票,这套大套票是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后,于2010年发行的免费参观券。依照国务院公布的56个民族的先后为排列顺序,并且以文字介绍每个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吉祥物及人口数,美仑美奂,令人爱不释手。这套门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事实。无论设计、印制,还是选题、枚数等各方面看,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集大成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此可以预见,博物馆门票决不会由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而消失,相反,其前途是光明的,伴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会打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注释:

    ﹝注1﹞过塑,又称印后贴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一般来说,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亮光膜、亚光膜两种。

    (注2)沈庆达《难得的“券中券” ━━南通博物苑的参观券》(见《中国集邮报》2005年7月8日第51期第8版)

    ﹝注3﹞秦晋庭:《中国博物馆馆标》,《民族文博研究》,338—350页,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版。

    ﹝注4﹞郭礼典 奚可桢:《印象中的记忆—南京博物院参观券》,1页,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特辑,2003年9月版。

转载:2014年第一期《“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刊》

郭礼典供图,并祝全国券友新年快乐!

(感谢郭礼典老师推荐秦晋庭先生此专论——编者)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24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4-12-30 00:06:03;  
这篇专著,对博物馆门票收集、分类有很大帮助,是指导性的论文,拜读了,受益匪浅。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4-12-30 05:18:31;  
具有专业水准的长篇巨论,拜读了!谢谢作者!!!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4-12-30 07:11:10;  
好论文,学习了。在博物倌分类上,还可分为综合博物馆如新疆维吾尔自冶区搏物馆和专业博物馆如和田玉博物馆。就更加全面了。
姓名:汪建峰; 时间:2014-12-30 07:20:48;  
拜读问候!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4-12-30 09:17:31;  
拜读了,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12-30 09:43:45;  
专业论述,不同凡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门券收藏也有帮助。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4-12-30 09:46:37;  
作为门票收藏爱好者,更关心的是门票票面包含的信息,我期盼博物馆门票利用票图多多介绍、宣传自己馆藏的珍宝,而不要刻意炫耀馆址建筑物。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4-12-30 09:59:43;  
拜读了,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4-12-30 10:02:13;  
此文对博物馆专题和各地博物馆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4-12-30 10:37:06;  
好文章,欣赏问候!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4-12-30 10:41:56;  
一篇优秀的专题论文!归纳汇总的很全面!!赞!!!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4-12-30 13:32:53;  
此文是研究博物馆门票的专题论文,论据全面,见解很好,可以说填补了博物馆门票专题研究的空白。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4-12-30 15:41:42;  
内涵丰富,值得我们集券人很好的学习借鉴!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4-12-30 16:15:16;  
值得我们劵人借鉴、学习、研究的一篇的专题论文。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4-12-30 18:16:45;  
优秀的专题论文!学习了。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4-12-30 18:31:16;  
拜读了,受益匪浅,值得我们集券人很好的学习借鉴!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4-12-30 19:09:09;  
对博物馆门票的全面研究分析,读后很受启发,谢谢!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4-12-30 19:41:47;  
论述全面,学习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4-12-30 20:42:51;  
好论文,对博物馆门票的研究分析很全面,尤其是对免费发票的论述很有指导性,应该让博物馆的领导看看就好了。
姓名:王斌坤; 时间:2014-12-30 20:53:17;  
分析透彻,阐述全面,是具有指导性的论述。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4-12-30 21:12:36;  
论述全面,拜读了!
姓名:于国琪; 时间:2014-12-30 21:25:31;  
学习,拜读!
姓名:彭俊模; 时间:2014-12-30 21:54:40;  
非常受益,好!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4-12-31 08:43:08;  
拜读!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208020; 今日53396; 昨日66898;
本页访问量:2786110; 今日157; 昨日225; 收录总数:12537962; 今日:21790; 昨日:3000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