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一起看国保(60)【陕西西安】—西安钟楼、鼓楼

一起看国保(60)【陕西西安】—西安钟楼、鼓楼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4-11-20 查看次数:2819;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2.7MB;最小图片:59KB;最大图片:251KB;


西安钟楼.jpg

    西安的钟、鼓楼来过多次了,这次拿着“锦绣”卡可以免费上一次,不上去觉得有点浪费资源。钟楼位于整个明代古城的正中,东南西北4条大街这此相汇,四周花草成坛,钟楼高耸其中,像个孤岛景观。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钟楼。明万历年间的关中大地震,此物坚忍不拔。后一御史听术士忽悠,说地震后要降魔,于是将钟楼折腾搬家,向东移了1公里,等于是原来在鼓楼的西边,现在搬到鼓楼的东面了。这个体态丰满的大宗物件,拆卸、复原的工程绝对是浩大的。

西安钟楼 (1).jpg

西安钟楼 (2).jpg西安钟楼 (3).jpg

    钟楼的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型基座,基座4面有十字相交的拱券门洞,在过去也是过街门楼。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从地面到楼顶总高36米,巍然大观。三滴水屋檐,绿色琉璃瓦覆盖,戗脊上均有仙人走兽的脊饰,屋顶为方形攒尖式。

    北有台阶可以登楼,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楼内已重新敷绘,绚丽多彩,梁架结构复杂,看的比较眼花缭乱。这里已成为娱乐场所,吹拉弹唱定时表演,另外还时不时的搞书法、绘画、篆刻和秦砖汉瓦什么的展览,这样能让游人感觉充实点,门票也可以有上涨的理由。

西安钟楼 (4).jpg

西安钟楼 (5).jpg西安钟楼 (6).jpg

西安钟楼 (7).jpg

    “晨钟暮鼓”旧时的报时机器,即为钟楼,它的钟已哑然多年了。在明万历年搬迁后,这个钟楼的钟就不在房子里了,楼建的太好,密不透风,使钟声“纳而不出”,因此就将铁钟移到了1楼层的西北角。现在悬挂的有“景云二年”年号的大钟,是个仿唐山寨版,老货已退休在碑林博物馆享受社保了。


========================================================================================================


西安鼓楼.jpg

    钟楼向西200多米,和回民街“北院门”交叉的地带就是西安鼓楼了。这个鼓楼也是中国之最,1996年和钟楼合并在一起,列入国4名录。鼓楼建于明洪武13年(1380年),比钟楼早4个年份,现存的建筑历朝多有修缮。

    鼓楼为长方形建筑体,近8米高的砖石基座,东西长52米,南北宽38米,所以建筑面积要大于钟楼的,通高34米,与钟楼比肩。鼓楼南北正中开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洞,使得北院门街和西大街贯通,现在已封闭。东西两边辟有登楼砖阶,移步上楼。

西安鼓楼 (1).jpg西安鼓楼 (2).jpg西安鼓楼 (3).jpg西安鼓楼 (4).jpg

    整个建筑高大上,歇山式重檐三滴水,素瓦相盖,南北各有“文武盛地” “声闻于天”四字牌匾在高处悬挂。1层以上有腰檐和平座,外围循环走廊。1层楼外置放着24节气大鼓,里面是各种鼓展览,和钟楼一样,娱乐元素不能少,击鼓的表演还要有。2层是红木家具展,一看顿时味如嚼蜡。

西安鼓楼 (5).jpg西安鼓楼 (6).jpg西安鼓楼 (7).jpg

    钟鼓两楼,一东一西彼此相望,双秀盈彩,它们也和清真大寺、都城隍庙、大学习巷清真寺形成了西安一条品质还凑敷的国保线。



西安钟鼓楼.jpg西安钟鼓楼 (1).jpg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19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4-11-20 07:09:36;  
更喜欢钟鼓楼内的雕梁画柱。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4-11-20 07:57:32;  
学习了,谢谢介绍!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4-11-20 08:05:05;  
谢谢介绍!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4-11-20 08:28:14;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国保建筑。谢谢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4-11-20 10:05:52;  
谢谢介绍,西安钟楼我还没去过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11-20 11:10:36;  
两次登临也没有读此文了解的透彻。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4-11-20 11:15:23;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4-11-20 14:20:47;  
看了介绍,西安钟鼓楼无愧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真是富丽堂皇、高大雄伟的古建筑。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4-11-20 15:54:05;  
拜读,谢谢介绍!
姓名:王斌坤; 时间:2014-11-20 18:23:39;  
国保单位各具特色。西安钟鼓楼去过,但没有骆老师看的仔细,看到此文弥补了很多遗憾。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4-11-20 18:42:30;  
鼓楼内的鼓文化展还是值得一看的。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4-11-20 20:20:49;  
1993年12月在长安开会,曾坐车绕城边转了一段,还真没近瞧钟鼓楼,谢谢作者补了欣赏这一课。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4-11-20 20:24:53;  
匆匆去了趟西安,只在外面看了看钟鼓楼。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4-11-20 20:28:27;  
好介绍!好熟悉!!!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4-11-20 20:48:54;  
骆老师的介绍好详细,学习了!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4-11-20 22:18:38;  
介绍祥细,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4-11-21 09:17:22;  
用骆先生的照片做门票图,肯定增色不少。
姓名:强汉生; 时间:2014-11-23 21:49:51;  
去过西安,很遗憾没去看钟、鼓楼,谢谢骆先生的介绍。
姓名:李龙棣; 时间:2015-09-25 10:45:32;  
点个赞!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205904; 今日51281; 昨日66898;
本页访问量:2786105; 今日152; 昨日225; 收录总数:12537150; 今日:20979; 昨日:3000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