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一起看国保(56)【特辑】—5个免费国保大学 |
1.东吴大学旧址(苏州) 苏州十梓街的尽头,浓荫覆盖,各式各样的小楼点缀其间,犹如苏州城的精致一样,它们散发着不可复制的古韵味道,悠然静处,内敛蕴秀,这里就是现在苏州大学的本部,曾经的景海女师和东吴大学旧迹。 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和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之江大学(现浙江大学)、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师范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等等大学,其前身都是在华的2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这些大学的创立,其绩至伟,功不可没。
这座大学的建筑特点就是西化程度最强,但也不乏中西合璧的折衷艺术建筑。有宗教特色浓郁的钟楼,还有纯种的哥特式建筑精正楼。每个独立的建筑在校园里,显得疏朗但又蕴含大气,突出了教会学校建筑的异国风采,又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位于校区中轴线上的钟楼,英国人设计。它曾是苏州最大的西式建筑,青砖墙面,红砖勾勒窗楣,优雅挺拔,现在它依旧是苏州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钟楼1903年建成,又名“林堂”,以纪念东吴大学的创办人之一,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建筑东西风格迥异,西边有玫瑰窗和花式窗棂,宗教元素十分凸显。 精正楼现在苏州大学的数学所。哥特式建筑,完全是个西洋景。看介绍说它的母本就是美国常春藤大学校舍。尖券门廊。线脚和装饰,工艺相当精湛。“磨洋工”一词来源于北京的协和医院,利用青砖或红砖表现复杂的西式线脚、花饰、叠涩,都是要靠软砖磨光而成,该词即为此意。精正楼就是“磨洋工”的杰出产品。
始创的于1900年东吴大学,已走过了110年的历史。费孝通、孙启孟、雷洁琼、赵朴初、李政道、金庸等这些名流皆出其门。东吴大学虽也是几易其名,但不能忘怀的应该是那风格独特的教学楼和朗朗读书声。 这些老建筑不要单纯是看其新奇的外体,其实它们都是可以触摸的历史。徜徉校园,感受自然沁入。无数人为之终生呕心沥血,凸显出就是“教育”两字,其内涵之重,今天人都在无限的受用。
2.金陵大学旧址(南京) 金陵大学旧址在汉口路22号的南京大学里,其肇始于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汇文书院(Nanking University),比东南大学的历史还要长。1910年宏育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成立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9月私立金陵大学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金陵女子大学)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历史渊源比较复杂。1952年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和原南京大学一部又组成新的南京大学,文脉绵延承传。 金陵大学是依旧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和规章制度等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先进的教育模式,影响深刻广泛,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
金陵大学的初建时旨在建成一所完备的高等学府,包文任校长为此制定了宏大的建校规划,首当其冲的是购置土地,建立新校舍。当年即购得位于鼓楼西南坡的2000余亩土地,开始筹建新校舍。同时从美国聘请测绘师、建筑师等规划设计新校舍,全部工程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承包,建筑材料除屋顶用瓦、墙砖等基本材料外,所需木材、水泥、玻璃等大多从国外进口,乃至大楼前的草皮也千里迢迢的从美国运来。
现在留存的地面的东大楼、西大楼、北大楼、图书馆、东北大楼、礼拜堂、学生宿舍等十余幢建筑,都是青砖流水墙,歇山顶覆灰筒瓦,不彰显但又把持个性。建筑都是用南京明代城砖建成的,十分罕见。600年前的洪武遗物,被新的价值所代替,整个建筑群不成为文物,倒显得不可思议了。 徜徉在校园里,虽然看到的都是建筑的外表,但所蕴含时代的信息不可阻挡的扑面而来。这些近代优秀的建筑,流眄着建筑艺术的独特韵美,无法复制。
3.之江大学旧址(杭州)
之江大学旧址就是浙江大学的之江校区,现在是法学院。它是六和塔的邻居,进去也简单,身份证一登记就OK了。之江大学在钱塘江边的缓山上,红色建筑高低错落,花木葱郁,宜景宜情。钟楼、慎思堂、图书馆、编号楼、上下红房等和环境融为一体,这些老外真会选地方。
浙江大学校舍始建于1907年,分二期建设,红砖清水外墙,红瓦顶为主基调,是西方近代建筑糅合东方建筑而成的建筑群。整体感觉虽不如东吴大学的壮观和细致,但优质的环境,其他学校是无法堪比的。这个学校很有意思,好像没有学生似的,钟楼里的教室课桌上,灰尘积满,校园里晃荡的都是手机、相机拍照的闲散人,和我去过的浙大玉泉校区相比,显得过于静谧和幽暗了。 里面的优秀建筑有钟楼,曾经的经济学馆,1936年由《申报》史量才独资捐建。图书馆现在依旧是图书馆。三层红砖清水外墙,红瓦披顶,漂亮雋秀。慎思堂,曾是学校主楼,行政办公楼,圆拱形窗户,下面是多立克石柱的门厅,楼前有2颗秀颀的棕榈和200年粗壮的香樟树。
下红房是司徒雷登故居。建于1902—1903年,圆拱门廊,雕花柱子,有古罗马建筑的痕迹,非常考究,是典型的磨洋工建筑。顺便多说几句,老司离开杭州后,后创办了燕京大学,成为第一任校长。别了司徒雷登后,老司对中国情感至深,念念不忘,希望百年后葬在北大燕园,但世事诡谲多变。2008年其终于被葬在杭州的半山,飘忽的灵魂安栖在了魂牵梦绕的“故乡”,遗愿实现。
4.金陵女子师范大学旧址(南京) 金陵女子大学即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它又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校址初设在绣花巷的李鸿章花园旧址上,1922至1932年,动用了10年的功夫,终于在今天的校址(随园)上,建造成了庞大的建筑群,让六朝故都又增添了一处文化景致。 金陵女子大学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则采用西式钢筋混凝上结构,有的建筑物之间有古典式外廊相连接。黄红黑调色的中式歇山建筑矗立在幽深处,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深藏历史,无论时间走过多久,终不会遗忘。
走在校园里,似乎还能看到2个不曾走远的身影。一个是吕彦直,他协助墨菲参与设计了这所有中国韵味的大学。广州的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和南京的中山陵都是他的杰作。可惜这位俊才英年早逝,留下的建筑遗产,都成了他无形的纪念碑了。 另一个就是魏特琳。这位在中国待了28年的穿着旗袍高跟鞋的“华小姐”,以她超人的胆气和智慧,捍卫了生命最本质的尊严。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让她经历了她人生的最黑暗的时代。她没有离开,因为她觉得她天赋使命。时为代理校长的她,拒绝了中央医院、气象台多次征用校舍的请求,让带着求生欲望的人们走进了校园,“这是美国学校”,为苦难的生命提供最原始的安全庇护。
1940年魏特琳因病离开中国。战争的刺激和劳累让她患上了抑郁症,1941年在离开中国的整整一年后,其在印第安纳州的公寓里自杀。她的至尊功德就是避免了1.3万人的杀戮。她的墓碑上有4个漂亮的汉字“金陵永生”,成为她永恒的希望。她说:“倘若有第二次生命,我仍愿为中国人服务。”她爱东方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多灾多难的中国人,与拉贝、威尔逊医生、马吉牧师等等人一样,都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外国人。 校园里曾经波涛汹涌的难民场面,现在早已化成了寂静。100号楼前的草坪上,曾经扯起过巨大的星条旗,为的是让倭鬼的飞机能看见,强势的国体有时候也是安全保障,但洋旗也只能遮护一时。覆巢之下无完卵,内忧外患的中国,承担苦难的永远是百姓。殷鉴不远,自我强大而不畏,这才是立邦之本。
5.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开封)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即今天的河南大学。1912年以林伯襄等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贤,在袁世凯的协助下,仿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和上海南洋公学,在开封清代贡院的东半部分旧址上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3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而此学校直至1922年被中州大学所取代。 整个校园建筑群的设计,注重了艺术构图,强调了古典蕴味,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主流,它也是我去过的第7个国保大学。中轴线由复建的预校大门、六号楼、小花园和大礼堂组成,两边是东辰、西月2条梧桐路,再左右分别为东斋房和七号楼、西斋房。
建筑群中大礼堂以大气势的美感给人震撼,这幢宫殿式建筑于1934年建成,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耗资20万银元。灰瓦、青砖、歇山、斗拱等这些中式元素,配有高拔的罗马柱,2种建筑文化搀和交柔,精致华美但又不张扬,这正是它的魅力。 河大校园里,适逢春日,花木扶苏,流淌着惬意,其又紧邻着开封城墙和铁塔公园,多种文化聚合,形成了人文景观片区。
【编辑:崔艳红】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崔艳红 |
目前,网友留言共2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4-10-10 05:43:14;
教育乃立国之本。想想百余年前的老外都到中国创建培养中国学生的大学,我内心是真心地敬佩他们···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4-10-10 06:11:50;
谢谢介绍!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4-10-10 06:50:57;
精致的图片,惟美的文字,专业的诠释,用心的骆友。
姓名:杨宏伟; 时间:2014-10-10 07:38:25;
虽是老建筑,仍让人感覚一新,厚重的校史呵。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4-10-10 08:23:13;
骆友很用心,券友很受益。
姓名:程涛; 时间:2014-10-10 09:20:15;
过瘾,这类国保都是免费对外开放,进去参观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建筑之美,也可以从内心深处体味一所大学的学风和文脉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4-10-10 09:22:51;
五所大学,五处国保。其绩至伟,功不可没。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4-10-10 10:16:07;
走进校园,走进“国保”,感受那些年代的文化。谢谢骆老师!
姓名:甄文兴; 时间:2014-10-10 12:47:10;
好文章,长知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4-10-10 14:58:55;
拜读。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4-10-10 16:14:33;
佳文共赏!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4-10-10 16:43:52;
好文章,长知识!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4-10-10 17:50:51;
欣赏国保,感受文化底蕴,受益匪浅。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4-10-10 19:39:24;
文风独树,阐释国保渊源!长知识,好享受!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4-10-10 20:24:27;
五处国保大学,建筑精致华美,文化底蕴厚重。谢谢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4-10-10 21:40:54;
每处国保都介绍的那么生动,拜读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4-10-10 23:10:46;
专业的介绍,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10-10 23:26:54;
中西合璧,文明互补,尊重历史,褒扬先贤,诠释国保的渊源,彰显文化的厚重。好图,好文!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4-10-11 05:33:02;
欣赏骆老师的作品,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谢谢!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4-10-11 10:26:40;
谢谢介绍!
姓名:王伟超; 时间:2018-05-10 14:12:42;
南京的还有东南大学
|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
整站访问量:55212294;
今日57668;
昨日66898; 本页访问量:2786115; 今日162; 昨日225; 收录总数:12539630; 今日:23458; 昨日:30006; |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