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大年初九独行西安城西

大年初九独行西安城西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8-03-28 查看次数:731; 复制本文地址
陕西:林延军

西安城西,是西安市的长安区西北部,周朝首都沣镐城遗址所在地;再向西是户县,中国的农民画之乡,也是道教全真祖庭、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对于这条线路我早有观看体验的想法。今年寒假在家过年、单位值班、业余制作门券专题,吃得腻了,呆得腻了,门券专题刚好也缺少西安城西这几处景点的门票,于是大年初八决定:初九独行西安城西。

过了一条河,爬了一道坡,绕了一大圈。

年初九在西安西门等了1个来小时的终于坐上了开往马王沣西车马坑的公交车,买票时突然得知一个不好的消息:现在马王在修沣河大桥,车只到马王的前一站“斗门”,然后步行可以到达。是去?是回?我心中迅速的思索。去!既然出来了,就去!

车内乘客很多,大过年的不是走亲戚就是购物的,手中都提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我坐在车内突然闻到很大的土腥味从车外传进来,透过人缝观看:车已经出城。车速明显提高了,很快到达了斗门镇,在售票员的指引下我开始了独行。

路两边的麦苗已经返青,让人看着心情豁然开朗、舒畅,耳边不觉响起了韩磊的《走四方》:……。一次也没有去过马王,更不知道斗门到马王要走多长时间,路上也没有行人,我只有不停的走,沣河大堤终于在眼前了,路开始上坡了,来到堤顶果然在修桥,只好沿着路人踩出的小路小心地向在建的桥下缓行,下到河底,河水顺着临时疏导管哗哗的向下游泄着,疏导管上的泥土由于天热已经反潮了,都是泥巴,我深一脚浅一脚,连蹦带跳的过了河,再看上河堤的路比下河堤的路要陡很多,起码在70度,于是我找了处平地飞快的起步,发力一口气跑上了大堤,抬头一看1961年国务院立的沣镐遗址保护碑就在眼前,已经是马王镇了!再看脚上的鞋,除了面儿,四周沾满了黄泥巴。

跺跺脚,擦擦鞋,继续前行。

边走边问。镇子上卖百货的越来越多,小镇上倒是热闹,在路人南辕北辙的指引下我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子才找到了“沣西车马坑”的大门。一看时间花去了两个多小时。估计由于指错方向浪费将近一个小时。

进入大门,传达室的老人很热情,就像过年家里来了亲戚,老人将我送到二门内时被一名工作人员看见,也是那么热情,将我领到所长办公室。别看这个文物点偏僻,但所长室内的设备可都是现代化。我向所长认真地说明了来意,所长耐心的给了答复,这里免费开放,来参观的人也很少,一直没有使用过门票,你参观完,我让人送给你一张简介做个纪念吧。(估计这位所长是从别的地方调过来的,不是一直在这工作升迁的。回到西安后我在朋友处,搞到了此处五角和一元五角的门票)。

一名工作人员在所长的分配下,特意打开遗址大厅的两重大门陪同参观,我看来要享受贵宾待遇了。在这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认真地看,更认真地问,将以前在书上看到的不明白的统统来问,这位工作人员看样比我能大几岁,很有耐心,问必有答。问“怎么知道有奴隶陪葬?我怎么看不到?”答:“在车的下面发现了人的指骨,车已经腐朽了,为了保存车的完整性就没有再清理。”问:“南边的车,马笼头怎么是铜的,北边的车,马笼头怎么是贝壳的?贝壳在那时候应该是货币吧?”答:“南边的车是战车,为了显示威武用的是铜的,北边的车,就是有钱人家座的车,为了显示财富就用的是贝壳货币。”……在贵宾级的待遇下我参观完又得到了几份珍贵的简介,也不枉此行。

闪电游画乡

从沣西车马坑出来也不知道在那能坐上到画乡户县的车,于是雇辆“摩的”(载客摩托)即省了走路,也有了向导将我拉到等车处。坐上开往户县的车,由于路况很好,车开得飞快。做稳没有多久,售票员报站:大王镇到了。真想下车买些“大王香醋”带回家。因为在西安老百姓心目中陕西的岐山香醋和户县大王的香醋是使用的首选。但时间对于下面的行程已经显得比较紧张,只有放弃想法。

飞快的车驶进了画乡的县城。虽是小县城,却又不失都市的时尚和浪漫,大街上多是年轻人,女孩子们的穿戴和西安没有区别,要不是红扑扑的脸蛋比较多,根本想不到是在县城。听刚才长途车的售票员介绍,在户县县城内坐出租到那统统2元。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坐上一辆,果真如此。我想直接到去祖庵镇的乘车点,当车行至户县“中搂”广场时,只见左右都是人,我赶紧下车,来享受这省城难得的过年滋味:敲鼓的,扭秧歌的,卖农民画的,卖水果的,卖秦镇凉皮(陕西最有名的凉皮)的,卖粽子的……最有特点的还是在户县文庙大殿前吼秦腔的老汉、老婆们以及一群一群围坐在一起,光光的头上夹着石头镜那长长的腿的老汉们(典型关中老汉的眼镜戴法)在打一种类似麻将的纸牌,那场景简直就是剪纸“陕西八大怪”……

我匆忙在户县“中搂”买了张全品票也没上去就往祖庵镇赶去。对于祖庵重阳宫看多了历史资料在我心中是辉煌的,到了新修的大门口,以前的感觉全无,进得院内看看历史上留下的两座硬山式大殿,房屋小得像普通民宅,显得寒酸。根本无法与历史记载同日而语。倒是碑廊内高大的十几通石碑让人找到辉煌的感觉。当天主持道人不在家,没法谈优惠票价的事,只有原价买了普通票和半价票。

赶回户县县城时,已经快下午5点了,看来到农民画展览馆还来得及,急忙挡2元随便坐的出租车奔到展览馆,还好大门还开着。没有什么人参观,我喊叫后才出来人卖票。说明来意,女(发4声音)子(关中地区对年轻女孩子的称呼)到内屋请示后,高兴得给我保留了全品门票。我估计内屋定有管事的在春节值班,悄悄问女子果然是。于是赶紧将我带的异形异质门票集推荐给他们看。那位领导很热情,认真地观看。闲谝(聊天)中还让馆员找来一些早期的塑料门票。我如获至宝,付了意思性的银子,宝贝就归我了。

赶回西安的时间太紧张了,我没有来得及参观就赶紧挡车到长途车站,坐上车上高速不到半小时就回到了夜幕中的西安城南客运站。

大年初九独行西安城西,疲乏劳累虽然有,门票收获心喜欢。为了几张票跑了一整天,这就是收藏门票人的乐趣!

相关景点介绍:

1、沣西车马坑

在长安县沣河西岸马王镇的客省庄、张家坡两地,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查发掘,清理出182座百周墓和171座东周墓。同时,在张家坡村还发掘清理出了十几处西周车马坑,现保存了其中最完好的一处。

这座坑是长方形,南北长56米,深约2米。坑内有两辆马车,南北并列,车辕向东,车为木质。车厢呈长方形,前后长68厘米,左右为138厘米,四角均有一根立柱,高约45厘米以上。车厢的前面有用木条做的较矮的栏干,车厢两侧也有栏干的痕迹,可能比车厢前面的栏干还要高些。车门在车厢的后面,宽约40厘米。门两边也有栏干,高约32厘米,也用小木条制成。两车各有车辕一根压在车轴上.伸出车厢前面的车辕微向上,马驾在车辕的两旁,和今日的马车形制大不相同。南面的车毛匹马驾着,有车夫1人,马上下都有席子的痕迹,4匹马头都放在车壁小龛里。南边的车西服(辕马)正卧,稍马侧卧。北边的车两匹马驾着。马蟋屈正卧,上下铺着席子。6匹马的头排成弧形,很整齐,显然是将马用某种方法致死后由人摆置的。马的头部和身部都有很多铜制的贝制的装饰品。戴在南车马头部的兽面银饰共4件,这些银饰制作精细,正面的兽面纹饰浓眉圆眼,巨鼻大口,一对獠牙伸出口外,使人望而生畏。每个马身上都有成套的马具,包括络头、笼嘴和挽具等。还发现一具殉葬人的骨架压在车底下。发掘时为使车子完整。未将人骨架全部利剔出来。从车马的装饰和车的形制着,这两辆车都是战车。

按西周社会的风俗,奴隶主死后,他生前乘坐的马车及给他驾车的车夫都要随主人殉葬。这里的车马是西周康平时奴隶主死后的殉葬品。车马坑人殉情况,为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经济结构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2、中楼

中楼又名大观楼,位于户县县城四街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仿西安钟楼格式。

原名文昌阁。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后称大观楼。

又以位居四街中心,群众习惯称中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修东北角台座;1957年大修,亮椽揭瓦并油漆;1980年加固重修楼座;1981年彩绘外部。

大观楼基座一层,楼阁二层。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总高24.55米,基座高6.40米。四周洞口题字东“迎旭”、南“览胜”、西“瞻紫”、北“拱极”。

现存清乾隆李文汉《重修大观楼记》石碑一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中楼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治理,新建的古槐广场位于中楼的西东南角、文庙广场位于中楼的东北角,两个广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及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3、重阳宫

重阳宫是我国金元时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北京自云观、山西永乐宫、户县重阳宫)之一,是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

重阳宫在元代规模宏大,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有道土近万人。明清以后,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现仅存灵宫殿、祖师殿两座,原有碑石散弃露天,1962年,户县人民政府将这些碑石集中至玉皇殿旧址,成为“祖庵碑林”。1973年建敞房十一间,使碑石得到妥善保护。

祖庵碑林,收集陈列元时道教全真派石刻文物80余通(件),大部分为碑石,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的12通,二级10通,三级4通。这些碑石记载着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修炼要旨等。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类、书法名碑类、八思巴文类、内丹功法类四种。如《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孙真人道行碑》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颛所书,是我国书法名碑,而《皇帝玺书碑》等5通蒙汉文对照碑,碑文为八思巴蒙古字与汉字合刻,“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还原及演变,尤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古代蒙古语言的研究也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631--632)。现存八思巴古字碑在全国已发现者约有20余种,祖庵碑林即保存有5通,这样大量集中保存元代全真教金石文献者在全国实属罕见。现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4、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 

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四十余年来,户县农民画经久不衰,生机勃勃,成果丰硕,累计创作作品30000余件,其中15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28件在国内各美术展览中获奖,4500多件应邀在4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余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户县农民画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户县也许是得益于古城西安久远的历史文明,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也得天独厚的受到其滋养,并且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一出生就显得格外富有生命力,这一点在户县农民画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户县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画乡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户县的农民不是用双手在画画,而是用他们的心灵在画画,其构图、色彩、造型、图案、纹样可以清楚的看出户县农民画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户县农民画与优美的西部民歌一样,它抒发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它歌唱着自己日新月异的美丽家乡,它洋溢着三秦农民淳朴、善良、和豪迈的感情本色,闪耀着现实的美好与理想追求的绚丽色彩,她所取得的荣耀声誉和巨大成果凝聚了多少画乡人的汗水和心血。

户县农民画的出现是一个奇迹,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成千上万的人,无可厚非的在中国现代文化殿堂里占居了一席之地,他是中国西安户县文化史上空前辉煌的一页。

独行城西感悟点滴:

1.沣西车马坑所在地,马王镇的村民许多不知道车马坑的具体位置,问路后造成南辕北辙现象。当地政府或文管所应该重视。最好在镇子的相关路口树立宣传牌或路标。方便游人也宣传自己。

2、重阳宫的门票主图是新修的大门,无法体现重阳宫的辉煌历史。最好采用那些珍贵的国宝石碑碑文、石刻图画。让游人从中能感受一些曾经的厚重与辉煌。

3。户县农民画展览馆的门票色调设计的协调,不愧是出自画家的手笔。但该票的主图是馆景,副券的反面则是馆长的一幅作品,而检票方式是撕掉副券。这样一来游人连带有农民画宣传小样的门票也带不走,没法回家品味。门票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展览馆和宣传画家的作用。如果将主图换成某位画家的作品,检票方式改成打孔。将门票开发成宣传画家的成套的名片与门票的联合体。估计会比现在的票,喜欢的人更多,更有收藏价值。门票的宣传作用会更大。

林延军

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56249; 今日3619; 昨日20568;
本页访问量:2658384; 今日11; 昨日282; 收录总数:6921755; 今日:834; 昨日:657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