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雕刻时光(13)华章灿烂忆梁斌

雕刻时光(13)华章灿烂忆梁斌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4-07-21 查看次数:638;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陶万春

图片总大小:363KB;最小图片:60KB;最大图片:128KB;


雕刻时光(13)华章灿烂忆梁斌

坐在太原开往保定的动车上,我和王建池老兄带着晋南采风的疲倦,就开始盘算着去即将开馆的“梁斌黄胄纪念馆”,有门券最好,没有至少也淘它一张请柬之类的物件,留作纪念,因为今年是作家梁斌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梁斌(1914——1996年),原名梁维周,保定地区蠡县梁庄人。1930年考入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32年参加了该校开展的驱逐反动校长、反对国民党镇压抗日活动的“七.六”学潮。同年家乡发生了“高蠡暴动”,对他影响很大,为后来创作《红旗谱》、《播火记》打下了基础。1945年,任蠡县县委宣传部长,次年任县委副书记。1948年随大军南下,后任湖北襄樊地委宣传部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长。1953年开始长篇小说《红旗谱》的创作。1954年调北京任中央文学讲习所支部书记。1955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1957年《红旗谱》出版,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并被多次改编为话剧、电影,并被翻译成外文。该书从出版到1978年第四次再版,印数达500万册,成为纯文学文坛上少有的现象。堪称古城保定人的骄傲。

                         (梁斌先生在作画)          (1990年3月北京第22次印刷的《红旗谱》封面,                                                  郭沫若题字,黄胄先生作于1961年1月的《胜利归来》画作)

梁斌先生是从战争烽火中走出来的人,经历丰厚,创作激情每每撞击胸怀。梁斌的创作状态异乎寻常,他完全沉浸在《红旗谱》中,不谙世事,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梁斌曾这样描述:“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黎明起床,略作洗漱,即开始写作。早餐时间已到,我还没写完一个节目,当我写完一个段落,饭时已过,午餐晚餐莫不如此。有时写着写着,想起来我还未吃饭,其实两顿饭已经过去了……”

梁斌夫人散帼英回忆丈夫创作《红旗谱》时的日子说:“他就像傻了一样,送饭就吃,不送就饿着。不跟人说话,别人说话也不听,但提起《红旗谱》中的人物时,他马上眉飞色舞起来。写作之后,他脑子仍处在亢奋状态静不下来,除了失眠还是失眠。”那时候,他除了《红旗谱》,什么也没有。夏天和人聊完天,总忘拿扇子,一个夏天丢了100多把扇子。保定的夏天酷热难耐,梁斌写作的地方没有避暑降温的设施,低头写作,汗滴常会打湿稿纸。为此,梁斌想出了一个“湿被单降温法”。他把被单沾上凉水,挂在屋中,再打一盆凉水,泡上一块毛巾,实在热了,就用冷毛巾擦头、擦洗身上;还热,索性把凉水盆搁在桌下,把两脚放在凉水里。

《红旗谱》的人物,几乎个个都有生活原型。想到那些与自己生死共患难的同学、战友和农民兄弟,梁斌常常潸然泪下。有一次,梁斌写到朱老忠济南探监,隔着铁窗见到运涛的情节,禁不住失声痛哭。

为写《红旗谱》,梁斌还曾“三辞官”:第一次是辞武汉日报社长一职;第二次是辞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支部书记一职;第三次是辞天津市副市长之位。梁斌辞官的初衷只有一句话:不写好《红旗谱》,无颜见江东父老。

四十三年前,当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从住在保定文联家属院的同学手中,借到了《红旗谱》一书,就着日光和手电筒,仔细的阅读了梁斌先生的大作。穿越时空,跟随作家细腻的语言,在保定“红二师”和冀中平原穿行,朱老忠、严志和、江涛、运涛以及冯老兰、冯贵堂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呈现在眼前,使我从心里钦佩梁斌先生的文学天赋和高超的艺术魅力,吸引我走向文学写作的道路。

我家当时就住在“红二师”一河之隔的公园路。当时,该校在河边没有围墙,上学路上,我踩在府河中放置的青石块,很容易就来到了“七.六烈士纪念亭”下。我拿出一块雨布,放在沾满露珠的青草上,掏出书包里的纸和笔,就忘情的写起来,什么散文、诗歌、相声,文思泉涌,总是刹不住笔。

几年的练笔,有了一些长进。每当语文课,老师常把我的作文范文朗诵。期末考试时,要求800字的作文,我往往写上两篇,还意犹未尽。后来,参军提干、转业到地方,那时练就的文字功夫派上了大用场。如今,闲赋在家,喜欢收藏,总爱摆弄文字,否则心里就空落落的。

虽然我从未和梁斌先生谋面,但他令我着迷,他老人家的作品影响了我一生。

今年3月29日,是梁斌先生这位令人骄傲的潴龙河之子诞辰一百周年,我们敬重他,怀念他。

我们怀念他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鸿篇巨制,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更会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是的,华章依旧灿烂。

甲午年六月草于府河岸边

【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
目前,网友留言共1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4-07-21 06:42:10;  
我在青年时代就读过梁斌的作品,现在看了介绍,更加深了对他印象,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4-07-21 06:49:23;  
谢谢陶会长的介绍!没有门票挺遗憾。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4-07-21 07:00:02;  
小时候看过电影《红旗谱》,印象极深。今读陶老师的文章,更加敬重、怀念这位为我国当代文学宝库增添光彩的小说家梁斌先生,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4-07-21 08:17:35;  
小学四年级开始读长篇,《海上渔家》、《林海雪原》、《三家巷》、《红旗谱》、《青春之歌》。这些是二姐的书,可惜我上了初中,有人告密,工宣队的人给没收了。还读过大哥订的《电影文学》象《嘎达梅林》、《党员登记表》给我的印象很深。17岁参加工作,军宣队的军代表偷看封资修的小说,我也蹭着看,《彭公案》、《封神演义》、《镜花缘》。22岁在部队开始接触四大名著和外国文学。深有同感。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07-21 08:54:09;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4-07-21 08:54:23;  
梁斌的作品教育了一代人!
姓名:penj; 时间:2014-07-21 09:27:42;  
读过梁斌先生的作品,教育影响人生!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4-07-21 16:19:48;  
那个年代的保定青年,都读过《红旗谱》,都受到教育!谢谢陶会长的介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4-07-21 18:07:19;  
谢谢介绍,犹如又回到了那个读长篇的时代,《红旗谱》、《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红岩》、《欧阳海之歌》等等。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4-07-21 19:03:03;  
保定人的骄傲!梁斌黄胄纪念馆现在每周周二、三、四工作时间开馆,有参观者注意选择。
姓名:玲玲; 时间:2014-07-21 20:00:35;  
读过《红旗谱》,但不识其作家,谢谢陶会长的介绍!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4-07-21 20:32:46;  
梁斌的作品教育影响了一代人,谢谢陶会长的介绍!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4-07-21 20:37:52;  
梁斌、冯志、孙犁、徐光耀、李英儒等直至今天中国的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保定作家群是保定人的骄傲!谢谢陶会长对梁斌的介绍!!!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4-07-21 20:46:48;  
谢谢陶会长的介绍!
姓名:路易斯; 时间:2014-07-22 00:15:52;  
哎,作为80后一代,竟然没听说过这个人.....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4-07-22 15:03:11;  
保定人的骄傲,谢谢陶会长介绍。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4-07-23 06:51:24;  
知道《红旗谱》,但不识作者庐山真面目,谢谢陶会长的精彩介绍!黄胄到访过泉州清源山,并留下墨宝“拜观”二字。保定人杰地灵,有机会一定要去游览一番!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4-07-24 16:56:28;  
曾经读过的书《红旗谱》,听过的评书《播火记》是孩子们当年的所爱。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179550; 今日24949; 昨日66898;
本页访问量:2785983; 今日30; 昨日225; 收录总数:12525980; 今日:9824; 昨日:3000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