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十研会征文(27)十七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的观感及思考

十研会征文(27)十七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的观感及思考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4-07-15 查看次数:222;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陈明新

十七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的观感及思考

保定 陈明新

【序言】  本文通过对“第十七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评审体会,侧重试谈目前国内门券展览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积极的认识,不一定准确,但却是发自内心的。

【关键词】 门券展览  高奖作品  传统作品  分类评审

一. 展览盛况空前

1. 展场规格较高

本届展览的组织者煞费苦心,利用国际通用标准的集邮展框布置门券展品,两个灯光明亮的展厅,各置四列展框,规范气派,不但提升了展览的规格和档次,而且还提升了展场气氛,非常给力。展览高峰期间,观众摩肩接踵流连忘返。有券友现场感慨题诗:“券集展示百花放,草根收藏登雅堂。”体现了这一盛况。

2. 高水平作品较多

展览期间,笔者特邀了河北省的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冯庆彬和知名集邮家高晓恩、徐锡良先生到展场观赏点评,他们几乎异口同声激动地说,“没有想到门券作品这几年提高的这么快,参展作品的普遍水平的确很高,很有看头。”他们之所以如此叙说,是因为前几年我也曾邀请他们分别参观过当时在石家庄和秦皇岛举办的门券展览,相对那个时候他们已是刮目相看。可见,今天的门券展集制作水准确确实实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 高奖作品的创作特点

门券展集的编创有别于其他藏品的展集制作,它不是门券素材的简单罗列和堆砌,而是作者综合智力水平和收藏成果在券集作品上的集中显现。经过多年的历练,尤其是专题类作品,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总体形势还是非常喜人的。

通过高奖作品的创作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①. 门券素材必须贴题,直接信息越多越好。尽量要让门券素材说话,素材是主角。

②. 文字组织(包括大小题目、前言、说明等)要简约明了、言简意赅,必要的字一个不能少,多余的字一个不能要。

③. 版面装饰,可有可无,但在竞争实力相当时,格调清新、意境深远的装饰作品肯定沾光。

通过以上三点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发:

①. 编创任何一部优秀券集作品,并无现成的规律可循,一切都在于作者的创作灵感,所有处理都要服从选题的需要,在作品的各个环节,要千方百计突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简单说就是“创新”;

②. 对作品各个环节的处理,都要适度,包括文字数量、版面编排、背景色彩等等,如何把握住这个“度”非常重要,需要反复对比、反复调整,好事多磨。

③. 从理论方面分析,真正高水平的券集作品,是作者专业知识、文学素质、艺术修养和门券藏品四大综合实力的最佳凸现,缺一不可。可以说,在选题、素材、知识、文学和艺术等方面,没有任何独特创意的作品,肯定是很难摘取桂冠的。

   三. 形势大好,喜忧参半。

1. 券友们普遍认为,本次届展的整体水平高于往届。12部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分别被山东和江苏的券友摘取;二等奖分别被上海和山东摘取;三等奖分别被北京、广东、陕西和四川摘取。另外,七个单项奖分别被上海、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广东和江西摘取,分布也较均衡。从一、二等奖的分布情况看,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那就是为什么有几个门券收藏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省份所选送的作品水平一般或很差,而山东没有门券组织,只送展了两部作品就荣获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2. 纵观参展作品,还有质量参差不齐的感觉。有两个极端,好的较好,差的太差。从类别看,以专题类作品为主,不乏一框类、传统类,还有开放类作品;从外观看,以彩色作品为主,黑白作品为辅;从选题看,题材各异,五花八门;从素材看,千姿百态、包罗万象;从版面编排看,大部分作品的外观比较精美、布局也比较均衡,也有个别作品贴片上的文字和素材拥挤不堪或者空荡稀拉;从制作方式看,大部分是用电脑制作,还有个别的是原始手工制作。总之,各种类别、各种色彩、各种风格、各种水平的作品同室展出,反差强烈,真有点“十八般兵器齐亮相”“祖孙三代同台打擂”的感觉。

3. 版面装饰,尤其是首页“火车头”的引领设计,也是门券展集作品独特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表现。本届无论彩色还是黑白,有近4/5的参展作品,对版面都做了一定的装饰处理,可见一斑。

前面已经说过装饰的“度”不太好掌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切记,过度就会画蛇添足喧宾夺主。有几部作品的背景色实在太重了,严重干扰了主题,观众和评审员都不买账。

鉴于此况,想多说几句,那就是要正确认识版面装饰问题。竞赛规则一般要求的外观分值仅仅15分,一般情况下,只要版面编排整洁均衡,稳拿10分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版面装饰与作品得分的关系,个人认为,在好的选题面前,对于素材和文字不均衡的作品,可以弥补一些外观的不足,多得几分;而对于素材和文字均衡的作品,不在关键时刻,是显不出它的特别优势来的。只有在旗鼓相当时,浓淡相宜的装饰才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浓妆重抹则八成要适得其反了。前面所分析的三部高奖作品已说明这一点。可见,只要作品的素材好,再将文字和素材围绕主题做好做足文章,作品最后得分就不会太少。

所以,我们并不强调作品必须要搞装饰处理,而是要根据主题和内容及个人理解的程度来适度考虑。可以重点考虑首页的设计,对内容页装饰如果吃不准,干脆不做任何处理,而在编排上下点功夫,更是上策。

4. 不少作品主题撞车,增加了评审对比性,真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有的作品文字太多,版面拥挤,甚至和素材抢空间;有的作品文字的字号选择太大(包括题目、章节标题、说明文字),看起来醒目,却让人感到整体版面不协调,观赏起来不舒服,像个宣传画,也有抢主角之嫌。可见券集作品中各种文字字号的选择也要讲究科学,大小要适度

5. 不知何因,极个别作品的贴片规格不对,券界认可的贴片规格是27×975px,而不是标准A3规格(29.7×1050px)。

    四.重视传统作品,完善分类评审制度

1. 要重视传统作品

本次展览,虽然设置了分组评审,但与分类评审相差甚远。有两部公认素材最优秀的作品《梅兰芳》和《情系台北故宫博物院》,未能获得高奖。究其原因,传统作品参加专题组类,依照专题券集制作的要求参加评审,显得作品创意不足,故事没有讲好,编排过于平淡,难以与好的专题作品比高低。正如《评审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些作品中的券品珍稀度极高,也反映了券界目前的集券水准。但展集制作一般,珍稀性的券品没有在展集中体现出作用”,未能获奖或者获大奖,正是此因。

造成以上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传统作品的再创作,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券界重视的程度也不高。再加上专题作品突飞猛进的开拓,形成较大反差。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传统作品,还都是依照专题制作的方式来选题编组,至今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2. 传统作品的特点

传统作品与专题作品的编创手法不完全一样。它们相互之间虽然可以兼容,但各有侧重点。传统作品的灵魂是主题要求素材,素材一般讲究珍稀、老旧少、成组成套、完整齐全,侧重的是素材的展示和研究;专题作品的灵魂是素材烘托主题,讲究素材信息切题的程度,忌讳同图素材重复展示,侧重知识、文学和艺术的充分展现。可见,两类作品的区别点在于内容表现,而不是作品名称。

对于那些介于两种类别或类型之间的作品,可以根据作品主题的表现或者素材展示的目的,由作者或评委会认定参展类别或类型。

3. 传统作品的意义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本次展览有《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和《塑料门券赏析》三部典型的传统作品参加展览,这让人们过了一把眼瘾,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这些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专题展览,而失去传统作品,是不利于门券收藏发展和交流的。展览的功能除了是扩大宣传的要求外,还是人们欣赏珍、稀、奇、缺和早、中、老、冷门券的大好机会。如果很费气力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展览,人们看到的总是千遍一律的老面孔,不是厌倦就是不满足。

4. 应鼓励券集作品多类别发展

门券展集不应该是一个面孔,一种模式,应该是类别齐全,形式多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让各种类别和类型的作品同台献艺,才能体现出门券收藏的真正繁荣。空喊口号不行,要做实事,鼓励多类别券集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在做实事。如果我们总是坐井观天满足现实,将自己束缚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是玩不出什么名堂来的。

5. 要落实好分类评审

本届展览,除了主题作品(命题、专题)外,还有传统作品、开放类作品和9部一框类作品参展,基本涵盖了券集作品的各种类别、类型。本届组委会采取分组类评审的办法,也为今后全国届展真正实施分类评审制度,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笔者由衷感到高兴。

想想看,没有规则的游戏怎么玩?我们硬是让不同类别、不同类型、不同框数的作品放在一条起跑线上比拼,怎么个比法?摔跤选手与体操选手竞争冠军(类别不同),男女选手同组决一雌雄(类型不同),百米选手和万米选手比拼第一(框数不同),无论如何也难争出个子丑寅卯、公平合理来的。这样的竞赛,既不公正,也不公平。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科学的分类评审制度,要给各种类别、类型的作品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并分别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名誉。

其实,组织分类评审,没有任何难度,只需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将制度规范、分类科学就行。

6. 券集展赛应适当增加获奖比例

近几年,随着门券作品编创水平的极大提高,在高层面的门券展览中,比翼齐飞,百舸争流的局面越来越多。我们反对“滥竽充数”拼凑获奖名额,但也不能让优秀作品,由于获奖名额比例的限定,而远离奖项。本届展览就有几部呼声很高的作品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名额限定而被排除在获奖面之外,非常惋惜。

门券作品展赛不是体育竞赛,没有必要搞“一二三”的竞赛制,可以考虑借鉴集邮,采取适当的奖级制,各个奖级不限定死名额,而是根据参展作品整体的质量做适当调整。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券集制作水平的信息,将获奖面限定在30—60%之间比较合理。好的奖励制度,同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券友加盟券集制作,大量的优秀券集作品才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普及和提高门券收藏”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7. 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评审员队伍,迫在眉梢

 近三十年来,经过广大券集作者的不断实践和努力,门券展集的编创水平已经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券界也出台了不少评审方法,但评审制度和评审员队伍的建设却非常滞后。本届展览还是采用临时聘请所谓的“特邀评审员”办法,来自各个层次“评审员”的评审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步调一致,或多或少要凸显本位主义,影响评审的质量,公开公正没有问题,但真正的公平可能要打折扣。长此下去,既不利于规范有序的评审,还会挫伤无数作者的积极性,影响门券收藏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这一问题应引起相关组织尤其是高层组织者们的高度重视。

五. 几点思考建议:

本届展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有目共睹,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河北省和石家庄市门券收藏协会朋友们的精心策划、精心操作和付出的巨大艰辛。这次展览,成绩虽然不俗,但引申出的各种问题还是需要深思。笔者也想借此机会谈几点意见,供相关方面参考:

1. 规范展框,可以提升门券展览的档次

一批代表国内目前最高水平的优秀券集作品汇聚本届展览,展场气氛十足,展出效果极佳,很是像个样子。本次展览的成功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完全可以选用国际标准的集邮展框来布置门券展品,既美观气派,布展快捷,又安全规范便于管理。“好马配好鞍”,规范的展框可以大大提升门券展览的规格和档次。在此我呼吁,今后凡是省级以上规格较高的门券展览,只要具备条件(一般的省市集邮协会都有储备),都可以“借鸡生蛋”,如此做法绝对是省心、省力、省资金的一大捷径。

2. 门券展览是门券收藏文化普及与提高的助推剂

门券展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门券,喜爱门券,参与门券收藏,扩大门券收藏队伍。本届展览场地虽然气派,但设置在密闭的宾馆之内,是个缺陷,这样只能供参加活动的内部朋友参观,大大限制了大庭广众的行外观众,无法实现推广普及的宣传作用。如果条件可行,建议今后的组织者应考虑将展场设在便于大众参观的地方,那样宣传效果将会更好。

3. 完善展览资料

由于本次展览举办时间和地点的几次变更,直到28日布展时参展作品还在陆续报到,加上报名数量和送展时间的不确定性,给布展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计划不如变化,出现不少空框,甚至造成了登记误差,必备的展览目录也无法及时制作发放。这些都是今后展览组织者需要尽量避免的不足之处。

4. 改变作品必写作者简介的要求

作品附有作者的姓名、简介和照片之规定,由来已久、约定俗成。此种规定对非竞赛性展览还无所谓,而在竞赛性展览中,很难回避评审员的人情分,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公正评比。建议今后凡是举办竞赛性展览,除非必要,仅保留作者姓名和籍地足矣。在券研网举办的两次“莲花奖”券集展赛上,所有参展作品都不要求注明作者的简介和图片,评审结果更显公平合理。

5. 网上预审,非常必要

在中券委出台的2012版《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评审规则(试行)》的第十章中,对于网上预审,已有专门的规定。执行这一规定,评审员们可以提前吃透作品的精神,现场评审时,可以充分保证公平、公正,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偏审和人情分。此届展览没有执行这一规定,是一个缺憾。

6. 展览应设立现场挂花和讲评的环节

本届展览尽管组织者绞尽脑汁策划实施,但无意中遗漏了现场挂花和讲评这样一个环节。在展览举办的最后期间,及时公布获奖名单是必须的,如果再加上一个现场挂花和讲评的程序,那就更完美无缺了。现场挂花,可以进一步提升展览的人气和作者与观众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现场讲评,作者讲创作体会、评审员讲获奖要点,观众谈观感心得,这对于初涉券集的作者来说,更是一个极佳的学习机会,对于快速提高券集编创的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六 . 要大力提倡用电脑制作券集

随着网络门券作品的飞速发展,当今的门券展集作品不再是当年专题收藏册的简单展示,而是已经开始向着知识化、文学化、艺术化的专业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往那些过于简单化、就事说事简介式的券集,逐步被新的时代潮流所淘汰。本届大部分作品都是电脑制作完成的,尤其是六部高奖作品中有五部都是用电脑成功制作的,可见这一技术已经成熟普及。实践证明,学会用电脑制作门券展集是快速提高券集编创质量的一大捷径。笔者曾反复强调过,用电脑制作券集,没有难度,凡是会打字的朋友,都能学会。关于这个问题,既有教程,又有大量实例,希望请获高奖的朋友在适当场合和时机,谈谈切身感受就最能说明问题。

   【结束语】

门券收藏虽然是一项草根收藏,但孤高脱俗也有玩头,益在其平凡高雅易于普及,用较少的投资,获取较大的精神享受,引得无数朋友为之孜孜追求不离不弃。通过这次展览,欣喜地看到门券收藏活动已经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我们追求门券展览风风火火,但也深知民间组织办展难,办好展览更难。即便如此,还是希望广大朋友们团结一致、求同存异,追求和谐、向往未来。

历史已经过去,新的一页翻开。预祝下一届全国券展的档次更高,组织的更加科学规范,让心目中的券花开得更加浓郁芬香!

 

                                              2014.6.30 删节修改版.

 【审稿:胡保平;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932139; 今日32668; 昨日14960;
本页访问量:2659675; 今日276; 昨日335; 收录总数:6951839; 今日:13670; 昨日:681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