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十研会征文(24)《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设想初探

十研会征文(24)《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设想初探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4-07-12 查看次数:201; 复制本文地址
江西:彭安荣

《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设想初探

江西·彭安荣

【关键词】 《中国门券收藏词典》 编撰工作  设想  初步探索

【内容提要】本文从假设编撰角度,研究探讨《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的编撰工作。从主题、框架、提纲、内容、体裁、结构、撰写等方面大胆设想,为的是抛砖引玉,旨在推动《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的研究与逐渐筹备和完善。

【正文】自券界资深人士李克定先生倡导由中券委主编《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的提议出台以后,全国第九届券研会作了专门讨论。最后,在2012年5月30日宜宾举行的原中券委主任工作会议的《会议纪要》中,曾列为今后重要的工作目标,决议为:“同步进行《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筹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组织编辑出版”,从而,基本首肯了这一提议。

但鉴于此项工作难度大,工程浩瀚,内容众多,牵涉面广,确非朝夕间能完成之事,所以理论部从客观实际考虑,认为“须持慎重态度,量力而行”。

由于资料的积累应该要有一定时间,由此断定,在短期内完成是不能够也不可能实行的。说其处于“研究”与“立项筹备”阶段,实在合乎情理之中,使人不难理解。

既然是在“研究与筹备阶段”,所以笔者不揣冒昧,兹就《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假设启动后,对其有关编撰工作中的构思与设想作一研究性初探,以此抛砖引玉,举一反三。

一、《中国门券收藏词典》主题名称(书名)的确定

《中国门券收藏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成书后,可以说是一部国内关于门券(门票)的百科全书,是有史以来的首部门券爱好者的工具书,其所囊括的内容,应该是国内所有的门券和有关门券的人和事。因此,其名称也即是书名,当为认真酙酌。

特别注意必须排斥“门券离不开旅游资源”、“离不开旅游景点”的看法与想法。如果从这认识,《中国门券收藏词典》)便编成了《中国旅游门券收藏词典》,这样,则以偏概全了。

众所周知,门券是入门凭证,除了旅游以外,其它活动、会议都会使用。由此,我认为,书名仍以《中国门券收藏词典》最为切实与合宜

二、编撰机构的组建与管理

由中券委牵头,以理论部为核心,组成编撰委员会;推选主编1人,由主编推荐副主编2—3人;从全国遴选资深而史学、文学底蕴厚重、具有写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强者若干人聘请为编委,视编写纲目内容,分配编撰任务,各司其职的同时,强调相互配合,分次限期完稿。

三、全书架构设想

全书按篇、章、节、目4层排列编写,采用横铺直叙法。切忌掐头去尾或首尾脱节。

四、制定提纲确定编目

提纲实质上也即是编写纲目。应先由主编或副主编拟定初稿,交由编委会集体审定、修改、补充、完善后,分发各编撰人员。

纲目是全书的骨架,只有强壮的骨骼才有健壮的体魄。

五、关于内容撰写的提议

鉴于此书是综合内容性质的专业全书,切不可挂一漏万,以偏概全。

我考虑,内容可分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常规内容。如封面,插页,编委组织名单,目录,前言,凡例,题词,图片、绪论,封底、鸣谢等等;

第二部分是正文,这是全书的重点。内容应按篇、章、节、目分层排列叙述。

第三部分为附录。该部分主要收录中券委长期有效的指导性文件、文献;历届全国性门券组织领导班子名录;历届全国展览金、银、铜获奖作品名称与作者;目录索引等。

这里,我重点谈谈第二部分的撰写建议。试举格式如下:

第一篇  门券总论

(简略文字叙述)

第一章  门券与门票

(简略文字叙述)

第一节  门券的起源

(简略文字叙述)

1.门券的定义

2.门券、门票的界定;

3.门券的分类,

如纸质券、金属券、塑料券、磁卡券、异形券、电子门券、光盘券、早期券等等;

4.门券的功能与作用

如旅游门券、展览门券、会议门票、纪念券、各种活动入场凭证等等;

第二节  门券品相的划分

(简略文字叙述)

分述与介绍早期券(含珍(稀)品券、精品券)、常(普)品券、全品券、残次券等等门券通用规范术语。

第三节  券面要素名词解释

(简略文字叙述)

分述券面、券背、图案、凹凸、影印、文字、钤印、优惠、贵宾、镶嵌、联(连)券等等;

第四节  券集与展览用语解释

(简略文字叙述)

分述门券展集、电子展集、专题、专集、贴片、主题、内页、纲要、目录、导读、导引、背景、插图、展框等等;

 

第二篇  券界的发展与活动

(简略文字叙述)

第一章 门券活动的兴起

(简略文字叙述)

第一节……

1……

2……

第二章  全国门券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简略文字叙述)

第一节  门券组织的创建

(简略文字叙述)

1……

2……

第二节  全国门券组织的发展

(简略文字叙述)

1……

2……

第三节  全国的门券组织分布情况与现状

第四节  全国性的券界大型活动与会议

   1.大型会议(分述各次会议,如历次协调会、1-9届理论研讨会等)

2.大型展览活动(分述118届全国展)

(以上内容可用文字配合表格描述,)

第二篇以后的章、节、目,是涉及门券欣赏或介绍方面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应该如下纂写为妥:

1、涉及景点的人物介绍:可按古代与现代并参照人物性质分类,如寺庙类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女娲宫;革命烈士类陶然亭、赵一曼、邱少云、董存瑞纪念馆等等等等,采取以人系景法撰写。举例如下:

黄帝(公元前2717-前2599年)又称轩辕氏,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发明医药和农耕。其妻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相传黄帝的衣冠冢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即今黄帝陵。

2、涉及景点的故事传说:如雷峰塔(白蛇传)、普救寺(西厢记)、三清山(水浒传)、三义宫(桃园结义)、张飞庙、白帝城、绵山、藏孤洞等等等等,采取以景系事法撰写。举例如下:

雷峰塔,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传说义妖白蛇与凡人许仙结为夫妇,后被法海和尚拆散,经数斗而败,被法海压于塔下。20年后,许仙之子考取状元,祭塔救母,传为佳话。民间传说《白蛇传》即源于此。

3、涉及景点的地理名称:如三山五岳、中国“世遗”等等。

六、体裁与文字修饰方面的建议

综读史、志、典,虽名不同而体同。因此,体裁提倡采用史志编撰中的记述文体,即如实反映客观事实,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张,不缩水,不参杂个人喜爱厌恶,不评论,不粉饰,不褒贬,不涉及政治观点,不使用政治术语。这样,才经得起历史检验,才能体现专业书籍的学术价值,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专著。

这尤其体现在有关景点人物介绍方面。比如写李大钊并介绍该景点: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时,参加反袁爱国斗争,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先后发表了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他的发起下,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中共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4月6日被捕,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就义时年仅38岁。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现建有李大钊烈士陵园。

这样,既介绍了人物,又介绍了景点,使读者增长了知识,且与门券词典作用相吻合;文中避免了“伟大的”、“英勇的”、“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等等褒奖词藻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等政治用语。

如撰写反动人物,切不可用诸如“双手沾满人民鲜血”、“人民公敌”、“ 反动透顶”、“遗臭万年”、“杀人魔王”等等字句。

这就是史志的记述文体与别于其它作品的成文之处。。

此外,对于如有争议的问题,应采取求大同存小异,不乱妄评,不下结论,据实反映的办法处理,以求历史公证。。

至于文字修饰,因为是按方志体裁撰写,在记述某事或某人时,客观上已经表达,所以无须多加修饰了。笔者认为,史、志、典的行文,倒比其它体裁文章写得容易。

【后记】 《词典》的编撰工作,是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子孙。但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强有力的组织者和高素质、有责任的参与者;而且,还必须有充裕足够的资料与素材和时间。此外,资料的收集,单纯靠少数编写人员是难以全面表达完善,当举全国券友之力,人人献策,个个搜资,聚沙成塔,滴水成河,这样,编撰出来的《词典》才真正成其为“典”,方称券界最具权威性的百科全书。

我因为经历过几次《县志》与卫生专业志书的编撰工作,体会尤深。著此文的目的,只是从个人观点上谈点感受和对该书结构的设想,作为一种研究的初步尝试,倡导展开讨论,并仅供理论部与众编委日后工作中的参考。

倘若此书能按理想的设想编撰,使之成为一部内容翔实、丰富全面、知识综合的大型工具书,相信全国的券友们是十分欢迎和喜爱的!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以上所述谬误难免,诚请大家多多指正!

 

【参考资料】1、《中券委(宜宾)主任工作会议纪要》;

            2、《门券收藏研究网》“雨人访谈·访刘向东先生”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972447; 今日13426; 昨日59517;
本页访问量:2660358; 今日509; 昨日450; 收录总数:6967338; 今日:3485; 昨日:2567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