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十研会征文(04)券界业内习惯用语(词)规范化之我见

十研会征文(04)券界业内习惯用语(词)规范化之我见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4-05-26 查看次数:334; 复制本文地址
江西:彭安荣

券界业内习惯用语(词)规范化之我见

江西  彭安荣

【关键词】 有关《词典》编撰工作  业内用语规范问题的探讨

【内容提要】本文就常见券界业内部分用语(词),研究探讨其定义,旨在为澄清认识,统一规范,为的是帮助《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的完善。

【正文】自2012年5月四川宜宾全国第九届旅游门券收藏文化研讨会期间当时的“中券委”确立编撰《中国门券收藏词典》工作以来,敬佩原理论部全体成员锲而不舍,在“没有了中券委”的情况下,继续不懈地努力;可喜再后来有了全国券联协调会议组织,再次设立全国券联理论部,由此,再次启动并逐步加速推动编辑前期准备工作。

有关《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我两年前曾以设想形式,发表过一些文章,引起券界共鸣。此次,本文就编典时规范券界业内习惯用语(词)谈点肤浅看法。

一、门券品相与其划分

集邮界历来对邮票与邮品都是有着较为严格的品相划分,一部获奖邮集,需要花费巨资,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做成。门券收藏受其影响,近些年来,券界也有着不成文的品相划分说法。

有人仿效邮票邮品的分类与等级划分。将门券品相分为“珍品”、“罕品”、“精品”、 “全品” 、“次品”、和俗称的“大路货”;有人按数序分为“10品、9品、8品、7品……”,有人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所分品相与等级,多为臆想,各出一辙,反正也无任何标准与规定,相约事成。

就业内而言,友间交换,一般多是不讲究这个的,只是下列几种情况才被重视:

一是券商。因为把券看作商品,“按品论价”;二是门券买卖者。买者花了钱要好货,卖者故弄玄虚定品相求高价;三是专题门券收藏者。收集要求高,非专题“全品”不要。

其实,我认为,门券的品相并非是某些人吹嘘的那么严重与尊贵。入典时,请编辑们注重这事实:任何品相的门券只要在编集中应用得当,用得合理,符合构思创意,那品相也就失去其实际意义了!当然,参展的作品,能有条件用上全品更好,但一味追求上品而忽视券集的内容,削足适履,同样是不可取的。因此,门券确有品相之说,这是客观存在,但不应有更多的人为炒作。

真正要分的话,“品”应该从“类别”中定义:即分“稀有券”和“常见券”两类,则为足矣。所谓“稀有券”即是年代久远的、少见、罕见的、难觅的或成套难配齐的精品券;所谓“常见券”,即较为普遍,寻找不难,大家或多数人都有的券。

“相”应该从门券的外观、质量上划分,似乎可分为:

全品——即券面挺括,未使用、流通,有副券,有存根,无磨损,无折痕,无卷角,无撕裂、剪角和打洞的;还有近年使用的没有副券和存根的电子券。

一般品——即券已使用、流通,有副券或无存根,有存根或无副券,无磨损,无折痕,曾撕裂、剪角或打洞但券面清晰、清洁、美观的;

次品——比一般品要差的券,但还有观赏与利用价值的;

差品——基本就是废品或纯商业广告券。

门券的品相真的是不可太过拘泥。只要是“喜欢的”、“缺少的”、“用得着的”、“玩得舒心达意的”都是好券;玩券毕竟不是玩邮,花费巨资做个门券展集,价值几何?品相过于严格,束缚了门券收藏的发展,不利于后来者。这品相的问题,建议收集词条入典时,既要尊重客观,又要讲求实效。

二、门券展集的称谓

目前一般对门券展集的称谓,大多数仍是称为“券集”。殊不知,此种称谓定义不妥。 因为,所称之“券”意义广泛,“券集”更是含糊。从实际应用观察中,可见如下三种情况都能称之为“券集”:

一如国库券、练功券、还有其它票证券等等,集藏后也可称“券集”,而门票仅是其中之一“券”;

二是将门券分类归纳,分册存放,供自我欣赏收藏或备用者,这也是“券集”;

三是利用门券编组制作纸质或电子专集或专题,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平台应用和展出的,这又是“券集”。

业内的玩券者,自然知道“券集”是指后者,但对于不玩券的其它观赏者,则难解其意。成书后的《词典》不仅供业内人员参考,还得让圈外人阅读。因此,拙认为,其规范化的称谓当全称“门券展集”为宜。

三、门券展集的分类

门券展集不论是纸质的还是电脑制作的,其分类很有必要。这犹如一个正规的超市商场,商品分门别类,让人选购时才醒目方便。

虽然今年出台了一个有关全国门券展览分类评审的规定,对门券展集的分类有了明确划分,但仅是实践操作的指南而已,毕竟不是理论的定义。

经过许多次门券展集创作中的摸索、体会与观察分析和17届全国展与三次“券研网”竞赛活动后,我认为,门券展集的分类,只分“专集”和“专题”两类即可。

我的理解,“专集”和“专题”是有区别的,它们表现在:

1、在选材上。“专集”在有一定丰富门券的基础上即可产生主题,例如我有足够的庐山门券,那我就定个《庐山揽胜》主题;而“专题”则在先确定主题后,再从众多门券中选择与捕捉能表达与延伸主题的门票信息才能构成,如先前李新建先生专题《水之歌》。

2、在编排上。“专集”是罗列性的,只要把手头门券归类合理排列就成功了大半,如我的《情山爱水》;而“专题”的编排却没有这样简单,它得“纲举目张”、“抽丝剥茧”以求“达意”,如我的《路》、《聊》,虽只一字标题,但创意后用券表达很难很深。

3、在构思创作上。“专集”比较单纯专一;而“专题”则象在想象故事或研究某些事件,必须先设计为一条“链”,然后随“链”转动。如近来金奖作品《中国梦》,须层层深入,逐步表达才能把事情说清楚。

4、在观赏效果上。“专集”给人的是视觉美与授以某些方面的知识;而“专题”则在前述效应上还注重宣传、鼓动、启迪、教育,令人观赏后,有一定的思索和回味。

至于在实际中,再将“专集”和“专题”两类中,再细分的诸如开放类、展示类、传统类、研究类之分,那就是在大树上的分枝了。

 

四、门券的“初期”与“早期”界定问题,

俾认为:“初期”与“早期”不仅是个年段表述,且有“质”和“量”的关系,不能随意混淆。

“早期”,其实已囊括了“初期”。因为,那“早”,可理解引伸为“最早”、“很早”、“早早”、“久远”……,是时间的“量化”, “初期”应该属于其中之一时段,“早”中含括了“初期”;

再说,“初期门券”,不仅是指时间界定,且包含了门券形态即那时的种类、材质、用途等等因素称之,可认为是最早的“门券雏形”,因而,可以说,这是“质”,不能算为时段量化。

比如,古代的公职人员“腰牌”、文武大臣的“朝笏”、民国以后政府工作人员的出入证,不仅是“身份证明”,它也是“入门凭证”;历代的请柬,在某些场合下,也是入门凭证,这就是“初期门券”的雏形与起源。咱们能追根溯源表达清楚么?

因此,把早期券中再分出个“初期券”,或者说统称“初期券”,此一观点不敢雷同。

我之认为,早期券“将所属年代界定在民国和民国以前时期”(应该包括“初期券”)这一提法是非常正确的。

【后记】编典虽有别于修志,但文体、格局等基本相似。其业内用语,不但得让圈内人士清楚,还得让圈子外人士了然。我曾于先前撰文《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设想初探》与《说说咱们<词典>的编纂工作》中说过,有些内容,“当详则详,该简则简,粗细斟酌,适度把握”。比如是关于一些难以考证或考证不全的争议问题,如上述“初期券”与先前的“纪念券”使用之类,则宜粗不宜细;而对“中期券”的起始时间界线又当宜细不宜粗。

据我几次修志的体会:当粗而不粗,自套绞索且难以自圆其说,处处纰漏不少,遭人指斥;当细而不细,有失精华则至论述不全,令人中途扼腕,遗憾叹息。因此,当权衡利弊多寡视情而取之。

以上是否谬说,请大家多加指点!仅供编典参考。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2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4-05-26 05:14:50;  
在《字典》没有定义之前,每一个集友都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抛砖引玉···个叙己见嘛。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14-05-26 05:20:43;  
学习了,点个赞!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4-05-26 05:50:46;  
欢迎券友们各抒己见!!!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4-05-26 08:09:09;  
向彭老师学习,为编典贡献力量,何愁券藏不兴旺。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4-05-26 09:19:13;  
学习了,深表谢意!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4-05-26 09:54:33;  
既学习又欣赏。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4-05-26 09:56:15;  
论点鲜明,非常切实!论据充分,值得深思!!!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05-26 10:04:04;  
建言献策,心系编典。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4-05-26 10:54:15;  
学习了!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4-05-26 10:59:09;  
处处皆学问,彭老师把券界业内习惯用语(词)进行规范化,对于我们初上路的新券手帮助很大。谢谢彭老师!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14-05-26 12:25:36;  
随有不同看法,各抒起见,学习了。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4-05-26 12:44:41;  
解析的深入透彻,学习、学习、学习。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4-05-26 13:11:52;  
学习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4-05-26 15:32:48;  
拜读学习了!
姓名:李国林; 时间:2014-05-26 18:19:41;  
门劵收藏是八十年代后兴起的新事物,要编攥词典证明门劵收藏到了发展初级阶段。有了词典统一规范有利于门劵收藏的认识,词典也是门劵界的里程碑。谢谢彭老师的大作,学习了。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4-05-26 20:04:32;  
观点明确,学习欣赏。
姓名:王斌坤; 时间:2014-05-26 20:35:42;  
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特别欣赏关于门票品相的论述,不但强调阳春白雪,也要顾及下里巴人,才能百花齐放,昌盛繁荣!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4-05-26 20:52:50;  
研得真细。
姓名:杨帆; 时间:2014-05-27 19:40:51;  
好文章,学习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4-05-27 22:20:53;  
慢慢学习。
姓名:龙小平; 时间:2014-05-28 15:47:14;  
点赞!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4-05-30 19:59:02;  
赞!希望更多人为门券收藏词典编撰献计献策!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4059804; 今日7666; 昨日18666;
本页访问量:2662105; 今日84; 昨日296; 收录总数:6986465; 今日:1761; 昨日:510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