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 当前位置:【其它类别】-〖其它类别〗: 谈北京的早期门券 |
谈北京的早期门券 段 武 现在北京西直门外的“北京动物园”前身是清朝御花园乐善堂旧址。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由尚部奏准建议派诚淳为总办“农事试验场”,民国18年改为“天然博物馆。最初是由乐善堂、可园、畅观楼、鬯春堂及西南的庆善寺、惠安寺等,全场面积达1012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事试验场在《顺天时报》刊文,题为“万牲园将行正式开放”,文曰:“本场为研究学术、扩充知识起见。附设万牲园一所,现在工程未竣,所有中外到各类动物,暂就庆善寺旧址安置。定于六月初十(即7月19日)售票,每张售铜元20枚,小孩、跟役减半,每逢星期日及星期一、三、五售男客票,星期二、四、六售女客票。每日午前九时开门,午后六时闭门。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八日(1908年6月16日)农事试验场全部工程完工,全部开放,售票也改变了以前的购票方式,无论男女均可购票。在大门东西两旁各有一间入场售票处,东为官客售票,西是堂客售票,官客是白色,堂客是红色,每张售铜子8枚,孩童、仆役减半。入场规则,由东门进,分男左女右,西门是出口,售票人赵斌,检票人刘玉清、魏集贤。 天坛开放是在辛亥革命(1911年)暴发后。清末代皇帝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天坛等皇家坛庙移交民国政府。据1912年12月26日《爱国报》报道“永定门街西先农坛,屋宇为开办地点,兹定于民国二年一月一日共和国大纪念之日起至十日止,为本所开幕之期,是日各处一律开放,不售入场券,凡我国男女,吾界外邦人士均可随意入内观览。” 《爱国报》1913年1月13日刊登杨曼青文章《游坛记盛》:“中华民国二年一月一日为始,前门外天坛、先农坛各开放十日,任人入内游览,天坛门前,只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山人海好像佛头像一般,人是真个点径里渚……” 民国三年以后,内政部和外交部联合发行专供外国人参观天坛使用的票证,其功效实与后来所售门票别无二样。民国三年一年内收回天坛介绍券3826张,到1918年1月1日开始售票,分内坛、外坛。 天坛外坛门券: 1. 入门券每张铜元20枚。 2. 汽车入门券每张大洋二角。 3. 驴、马入门券每张大洋二角。 4. 月券大洋一元。 5. 年券大洋二元七角。 6. 骡马月券大洋四元八角。 天坛内坛门券: 1. 入门券每张大洋三角(购内坛券者免购外坛入门券)。 2. 汽车入门券每张大洋一角。 3. 优字券每本11张售价大洋三元。 先农坛门券: 1. 入门券每张铜元12枚。 2. 汽车入门券每张铜元40枚。 3. 驴车入门券每张铜元12枚。 4. 月券大洋六角。 5. 年券大洋一元五角。 6. 优字券每本46张售价大洋一元。 故宫博物院的门券: 历史博物馆。在古物陈列所以南,由端门以外到午门,居天安门内,端门为该馆正门。游人由天安门入端门或由东、西华门马路进门,在馆开放时间并与古物陈列所联合售票,中山公园特开东北门以利游人。该馆创始于民国元年,馆长裘善元,门券售大洋二角。 古物陈列所。在午门以内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民国初年经内务总长朱启钤呈请将奉天及热河行宫所藏各种宫廷宝器运京,民国二年袁世凯派护军都统活格筹备,并会同清史委员将古物分批运京,民国三年十月运完,将武英殿辟为陈列室,是月开始展览。古物陈列所全部联合票价二元三角,分购文华殿一元,武英殿一元,三大殿五角,门票五分,入东华门、西华门、午门三门均可。 故宫在神武门内,三大殿以北后部,到民国十三年冬,溥仪出宫后,于民国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开放任人游览,开放时间是: 1. 星期日、星期四开放中路及内东路。 2. 星期一、星期五开放西路。 3. 星期三、星期六开放东路。 4. 星期二开放中路各陈列馆及慈平宫与花园。 每日游览时间: 3、4、5、6月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止。 7、8、9、10月上午八时至下午四时止。 11、12、1、2月上午九时半至下午三时半。 票价:入门券每人5角,每月1、2、3号减为二角, 特价参观券每本10张四元。 北海公园: 1915年(民国四年)经内务部长朱启钤辟为公园开放。 票价: 1. 普通券每张铜元20枚。 2. 甲种优字券每本56张大洋2元。 3. 乙种优字券每本28张大洋1元。 4. 三月期券每张大洋4元。 5. 半年期券每张大洋8元。 6. 一年期券每张大洋14元。 7. 军人半价券每张铜元10枚。 以上均限一人一次用。 8. 一年期家族游览证每张售大洋20元,适用人数至多不得超10人期一次。 9. 垂钓券一日一人六小时1元。 10. 渡船券每人每次30枚。 中山公园: 民国三年(1914年)十月十日开放并点名为中央公园,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名中山公园。 票价: 1. 普通券一人用每券铜元20枚。 2. 定期券一人四个月每券大洋6元。 3. 年期券一人用一年每券大洋12元。 4. 家族券10人用一年年券大洋24元。 5. 优字券每本28张,每本大洋1元。 6. 军人半价一人券,每券铜元10枚。 孔庙门券: 票价 1.普通入门券每张大洋4角。 2.优字券,每本11张,售洋4元。 雍和宫: 入门券正券每张四角(暂加收到物附捐5分) 入门券副券每张二角(暂加收到物附捐5分,童仆适用)。 颐和园: 民国三年开始售票,游人入门券每张大洋一元。 排云殿游览每张大洋五角。 玉泉山入门券大洋五角。 景山公园: 1928年正式开放票价五分。 太庙: 在天安门东,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民国成立仍归清室保管,1913年曾一度开放,1917年改归内政部,1920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次年8月开放,门券每枚20枚。1923年5月,铁道部去太庙举行第三届铁道沿线物品展览会,会期40天,参观者达百万人,售门券75万张。同年5月社会局举行市物产展览会,会期一月,又免费开放二日,售门券24万张,参观者有30余万人。
编 后 话: 如上所刊是北京段武先生十几年前撰写的一篇关于北京老门券的文章,当年段老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资料共享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为把材料整理齐全,段老多次到北京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图书馆、北京档案馆等处查阅资料,整理文件,力求把历史还原得更详实。 段老离我们而去已经10年了,现发此文表示深切怀念。
(以上内容原载《门券集趣》第7期,感谢李俊老师推荐现在《门券收藏研究》网上发表,以此在清明之际,表达对老集券人的敬意怀念。) 【编辑 王建池】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陈明新 |
目前,网友留言共1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4-04-05 06:18:01;
又见段老先生的名字,心中回忆的闸门便打开了。上世纪的1986年到1994年,我先后七次去北京,在记忆中,除了第一次(我旅游结婚)和第三次(单位的先进个人)没有去段老先生的家,其余几次都去他家里。后来我去北京就直接住他家里,这样也省下了住宿费。逛北京会票友就骑他的破旧的自行车满北京跑。他也带我去见北京的我没有通信联系的票友,并且无私地给了我许多北京以及周边地市县的门票······第6次去北京是我办好出国签证,到北京登机,因为机票签时的原因,在他家住了四天,去机场的那天早上,他又向他的邻居借了“面的”送我去机场。俩年后,我从国外回来,又去见了老先生,还在他家里蹭饭。这之后我们还通信,后来他搬离北京去了郊县,几年后,他来信说因为他的身体的原因,让我不要再去信,再后来,传来了让我不愿接受的······我得知段老病逝的消息,写了一首诗,现附录如下;七律 悼段老武君病逝 惜别鼓楼逾十年,噩讯惊悉君成仙。书笺廿载票券暖,香烛几枝手足寒。犹记对酒论古趣,难忘借车漂西域。丝丝愁愫无寄处,栏杆独依望秋雁。 甲申年初秋于杭州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4-04-05 07:11:31;
清明节,对段老表示最深切地怀念!
姓名:高兴武; 时间:2014-04-05 10:43:22;
珍贵的史料,真情的缅怀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4-04-05 10:54:07;
时至清明,怀念段老先生。
姓名:雨人; 时间:2014-04-05 13:34:57;
非常好的资料!!!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4-04-05 14:55:10;
段老的认真执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永远的怀念!
姓名:胡东华; 时间:2014-04-05 16:45:17;
十八年前在智化寺偶遇段老,谈到任丘扁鹊墓重新整修的问题,先生和颜悦色的问是否有门券,我说家中正好有一枚夹在书中当书签,先生说小小的门票有很多学问,应该好好研究,并送我《东方收藏家》等资料。后来我特意把这枚现在存世不超过两位数的扁鹊祠门券送给段老。看到段老的这篇文章想起了这段往事,也是因为又当时的情节,我才对门券收藏有了深刻认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4-04-05 18:11:11;
集研究、学识、辛苦而成资料乃段先生为后人所付。赞!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4-04-05 19:16:38;
这样的研究者,才是真正的玩家、藏家,而不是欺世盗名之辈!佩服!!!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4-04-05 20:39:00;
怀念券界老前辈段老先生!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4-04-05 20:48:48;
珍贵的资料得来不易。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4-04-05 20:57:11;
怀念券界老前辈,段老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04-07 10:29:16;
感谢段老为我们抢救了一批珍贵的史料,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段老尊重历史,追踪探源的治学精神。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4-04-07 15:47:10;
京城老前辈,向您致敬!
姓名:马聚海; 时间:2014-04-07 21:14:56;
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呀!
姓名:朱志刚; 时间:2014-04-09 11:52:57;
向前辈学习
|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
整站访问量:55149491;
今日61808;
昨日31979; 本页访问量:2785942; 今日214; 昨日176; 收录总数:12514122; 今日:27982; 昨日:16353; |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