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这里是北京(18)进孔庙赏礼乐 游太学观石经

这里是北京(18)进孔庙赏礼乐 游太学观石经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3-09-20 查看次数:408; 复制本文地址
北京:王凤桐

图片总大小:94KB;最小图片:21KB;最大图片:28KB;


进孔庙赏礼乐游太学观石经


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夹雪,还要转中雪,气温下降10摄氏度,不适宜出游。可是我和老郭的博物馆之旅,计划今天参观一个在近郊区的景点,于是我建议去近处的孔庙和国子监。老郭是诗人并且爱好书法,听说去拜访孔老先师,欣然同意。没费多大周折,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已经站在成贤街上的孔庙大门口了。

进门以后,一位博物馆的导游接待了我们,她告诉我们,大家不但可以参观孔庙,而且还能观看古韵十足的《大成礼乐》表演,我们兴奋起来,心中充满了期待。在先师门内导游向西一指,告诉我们那柏树林中是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其实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进士的就把姓名、籍贯等刻在孔庙的石碑上,昭示天下。

特别吸引人的是大成门前的孔子行教像,万世师表气派不凡,我们恭立像前,听着导游讲述孔圣人的轶事、学说,敬仰之情充满全身心。大成门两侧摆放着10面石鼓,鼓面上镌刻着上古游猎诗,那难辨的文字和深邃的诗意恐怕只有学识渊博的孔老夫子才能完全理解吧。老郭对此非常感兴趣,认真地欣赏起来。导游指着高悬的大成门匾说:“这是康熙御题!”并告诉我们迈左脚进门才对。我们来到第二进院落,这里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便钟鼓齐鸣,仪仗威严。

金壁辉煌的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导游带领我们进入大成殿,我仔细地上下观看起来。大成殿内金砖地,匾额绕梁,而孔子牌位上方高悬的匾额,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题写的道洽大同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有各种祭器,看样子是历史原物。神位两边还有“四配十二哲”牌位。

观看完大成殿,我们来到了第三进院落——崇圣祠,这里是祭祀孔子先祖的家庙。大殿前《大成礼乐》表演已经开始了,我们找了一处座位入座。表演刚刚开始,台上身着美丽古代服饰的演员正翩翩起舞,古琴弹拨出悠扬的古韵。舞台旁边有一块大屏幕同步图文介绍表演内容,帮助我们领会礼乐。先是序幕《友朋——迎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演开场选自《诗经•小雅》中《鹿鸣》的一段,似乎我们都是贵宾,受到热情的欢迎。接下来是男子竹简舞,舞乐变为肃穆、庄严,古老学堂里的竹简是那样悦耳动听,体现出儒家文化韵味。女子群舞则清雅、欢快,美中蕴含着文化精魂。第三幕是女子独舞,古琴伴奏和男子唱诵叠加,频传雎鸠关关之声,再现了古人对爱情的美好追求。最后是《大同——祭孔舞》,传递着天下应该为公,世界应该大同的理念。此时,演员邀请观众一起恭拜孔圣人,大家恭敬三拜,让我们融入了对孔圣人和古老的儒学崇拜与热爱的氛围之中。演出结束,我们依院内道路向西行,来到了一座门前,这里是通往国子监的夹道。

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十三经碑林保护大棚。从大门进入,只见高大的石碑林立,十分壮观。迎面是一块巨大的石碑,细看原来是著名的康熙御书“大学”石刻。对面4块横卧碑更是醒目,每块长三米左右,高约一米,分别刻着“嵩高峻极”、“灵渎安澜”、“功存河洛”和“昌明仁义”,正中有“康熙御笔”,上钤满汉文字的“广运之宝”印章,周边雕有七条游龙和云龙纹饰。我们正在仔细地观赏,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工作人员走过来,告诉我们这是康熙为河南开封几处名胜所题。河南嵩山有一峻极峰,自古人们把登峻极,览天下,观胜景视为一大乐事,康熙为嵩山中岳庙题写了“嵩高峻极”四个字。“灵渎安澜”是康熙为淮渎庙书写的匾额,康熙曾派遣礼部员外郎到淮渎庙祭祀,钦颁御书“灵渎安澜”匾额。渎是指淮河,“灵渎安澜”的意思是希望淮河减少水害,造福百姓,如同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一样,承载着淮河儿女对淮河治理的无限期盼。大禹治水有功,河南开封建有禹王台和禹王庙,康熙帝为开封禹王庙题写了“功存河洛”匾额,歌颂大禹治水的功德。“昌明仁义”则是为开封孟子游梁祠所题,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行仁义则政治昌明。看过四座碑,我心存疑问,不知何时,也不知为什么,它们立在这里。工作人员还和我们讨论起碑文上皇帝的书法,他说:“乾隆的字很熟练,而康熙的字则有力,因为他常带兵练武。”

我们缓步走过一座座石碑,大棚内的灯光追随着我们,据说是冷光源,有利于保护石碑。碑林保护棚内的石碑有190多块,以“十三经”石碑为主,石碑上镌刻着《周易》、《尚书》、《诗经》等13部儒家经典。十三经是雍正年间贡生蒋衡手书,乾隆皇帝委派和珅等人主持,将书稿刻成189座石碑,立于国子监庭院里,作为太学的标准教科书。这里的碑与碑间距很窄,石碑向上高耸,无法阅读。很多石碑上的文字已经风化磨平,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如今诗经石碑竖立在这里,成为中华国学宝贵财富的象征,看着这些“天书”,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国学博大精深,而我们今天继承的非常不够。

告别了工作人员,我们来到了国子监的太学门(二门)。进门就见一座金碧辉煌的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它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我们在此拍照留念。这琉璃牌坊有三个门洞,中间的门洞只有皇上可以通行,文武大臣们只能从两旁穿行。但每年有一次例外,就是科举考试中的新科状元,可以与皇上一起从中间的门洞通行。而走过这座大门,也意味着前方仕途无限光明和坦荡,无穷荣耀,所以,这无疑是一道龙门。在每个学子的心中,跃过了它,便到达了成功的彼岸。过了牌坊一座巨大的宫殿呈现在眼前,那就是辟雍。

国子监辟雍是一座方型攒尖顶殿宇,气势宏大,四周围绕着一座圆形水池,以汉白玉为栏,上有东南西北四。走在精致的汉白玉小桥上,朝下望去水中红鱼游弋,别有情趣。导游讲,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朝廷对教育的重视。皇上坐在辟雍正中的金銮宝座上发表讲话,学子们都跪在辟雍外的大草坪上洗耳恭听。我问老郭,距离这么远,皇帝的讲话,学子们怎么能听到呢?辟雍里的一幅画揭示了这个秘密。原来,当时皇帝身边有专门负责“传声”的官员,皇帝讲一句,他传一句。“临雍讲学”其实就是一种形式,用来表达皇帝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大概和现在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话差不多。

辟雍北面是彝伦堂,国子监藏书、授业的主要场所。遗憾的是,彝伦堂和第三进院落的敬一亭都不开放,我们又参观了辟雍两廊监生上课的教室——“东西六堂十三经石碑原来就竖立在这里如今东西厢房成为展室和纪念品商店,我们参观了《中国科举制度展》后就结束了这次参观。

漫步在古柏参天、石碑林立、殿宇高堂的孔庙和太学里,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的心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是件难得的雅事。出博物馆大门走在成贤街上,街两边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朱红色的大门,门扇上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或“诗书孟子邻,松菊陶公宅”的门联。老北京胡同的风味儿很浓郁,让人感到古朴清新,这里与孔庙和国子监的国学气氛遥相呼应,我挺喜欢的。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15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3-09-20 04:37:35;  
国学尊儒宗,儒宗仰孔圣。孔圣人诞生于曲阜,故余儿时即对曲阜心向往之,余生必当一游。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13-09-20 06:25:32;  
儒家之圣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3-09-20 06:51:10;  
前几天刚寻得一枚此博物馆门票,今又学习了王老师此文,有机会一定到此一游。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3-09-20 07:35:53;  
由于工作关系。孔庙我去过无数次。从未厌烦过,虽然地方不大。但很着人喜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3-09-20 08:42:17;  
没机会去看看,但读了王先生的介绍,如同亲历。文中提到的石鼓大概就是出土于我们家乡的“天下第一古物”,宝鸡有石鼓山,山上有石鼓阁。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3-09-20 09:03:57;  
崇文习礼,至圣先师,传承文明,精髓普世。好介绍!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3-09-20 09:59:50;  
孔庙和国子监,展示先圣之地,令人非常向往的地方。谢谢介绍。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3-09-20 10:21:11;  
介绍很详细,有机会定前去看看。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3-09-20 15:35:22;  
赏门券,看解读,长知识。喜欢此文!!!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3-09-20 17:30:35;  
详细的介绍如身临其境。谢谢!
姓名:王凤桐; 时间:2013-09-20 20:31:34;  
感谢各位朋友阅读、指导,感谢编辑上传。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3-09-20 21:47:05;  
谢谢介绍,学习、欣赏了!
姓名:于国琪; 时间:2013-09-20 22:48:51;  
王老师好文章,学习了。另,在状元碑林处原有种植文冠果树,此树稀少,文革期间曾有人以此做文章;成贤街乃北京牌楼(牌坊)最多的街道,共有四座牌楼;还有孔庙的“触奸柏”、太学的“罗锅树”都有传奇故事。等等。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3-09-20 23:59:52;  
“成贤街”通常称“国子监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3-09-21 16:05:45;  
王老师的详细介绍,为我补上了“北京孔庙”这一课,谢谢!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5352797; 今日24049; 昨日49670;
本页访问量:2688936; 今日95; 昨日272; 收录总数:7295785; 今日:1537; 昨日:647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