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大足石刻:牧歌

大足石刻:牧歌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9-01-08 查看次数:611; 复制本文地址
陕西:林延军

  
    牧牛道场,宝顶山大佛湾最后的组雕。
    作者利用天然曲折的崖面间常年不懈的流水,巧妙的雕刻出表现牧童生活的优美长卷。
    弯弯的山道,苍苍的林木,潺潺的溪流,是个牧童放牧其间。
    作者在高三米,长二十五米的岩石上共刻出十幅放牧图景:坐收、初调、收缴、回首、驯伏、无碍、任远、相忘、独照、双忘。这十牛十牧图。在于比喻修行的过程,牧牛修心,调伏心性。
    “牧心”禅观玄机深邃,说教起来难免空洞乏味,作者以一首首即独立有相互连贯的牧歌将修行禅观表现得那么情趣盎然,充满着诗意般的美。
     你看,一牧童正倚坐在石壁上,姿态随意,牧笛横吹,悠扬的笛声回响在山野林泉,越过阡陌纵横,令人想见杨柳依依,炊烟袅袅,白云悠悠。
     牛吃饱了,两牧童攀扶着席地而坐,看样子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讲到兴头上,不禁开怀大笑。身边的牛被这笑声吸引住了,也凑过来聆听,张着嘴,睁着眼,怎么也听不出一个究竟来。请不要说对牛弹琴,牛这东西,通人性呢。
    还有在绿荫下,敞怀仰睡的牧童,树上的猴儿调皮地来车着他的衣裳。 
    还有牧归的情景:暮色苍茫,群鸟归巢,三个牧童惬意地赶着三头牛儿回家,忽然从对面山岩上跳出一只老虎,牛和牧童惊骇不已,择路奔逃。
    ……
    牧牛图能感染观众的并不是他深邃的寓意,而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律。在这里,佛教的内容已彻底地世俗化了,而且,它不像北山石刻,其世俗味还停留在上流社会,,它直接将普通的劳动者作为雕刻的主人公,作为歌咏的对象,因而它的接受面就更为宽泛,尤其是像我这样一个也曾作过牧童的人,更是一种温馨的回味。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56958; 今日4328; 昨日20568;
本页访问量:2658384; 今日11; 昨日282; 收录总数:6922331; 今日:1410; 昨日:657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