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漫话门券收藏的成才之路

漫话门券收藏的成才之路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11-12 查看次数:431; 复制本文地址
四川省:李克定

经过20年的门券收藏实践,纵览这一实践的全过程,如同一条无止境的、谁也摸不透何时走到头的游览线。在这条“游览线”上。有四个最重要环节。

其一,追求集券数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建立自己的收藏特色。笔者曾有过专文论述。所谓“自己的特色”其基本要点有两条:第一是力所能及;第二是别人没有只有你具有那种条件。如果大家都有、都能办到那么不叫自己特色了。比如以笔者自己为例,我重点收集大家都“不屑一顾”的各种“时券”,当我编创《改革颂》(三部曲)时,顺手拈来,可以说在券界有些不集时券的人就无能为力。像改革开放这样重大历史进程应该和必要反映的,爱国首先是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券这项文化活动,只要纳入爱国主义轨道,集券者就要自觉地超脱自我,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摆脱个人兴趣那种狭隘的小圈子,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只有思想升华了,集券活动才会升华。又比如有的集券者,把眼睛注视着某一个景点(自己所在地位)从有券史以来的各种券都集齐,虽面窄,但有纵深,难度很大,这是一种特色。如此等等。

其二,办门券展览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参展的专题创作。首先要明确,门券展览为了什么,目的何在?当前,对门券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已成券界共识。就是说通过门券这种艺术载体,把政治与艺术与完美的结合,宏扬爱国主义,推动旅游和其他事业的发展。指导思想明确了,在进行专题创作时,心中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政治标准(第一位),一是艺术标准(第二位),这两条标准缺一不可,位置不能颠倒,且要高度完美结合为最理想。笔者看到一展览会上的评审打分标准,六条标准无一条是政治标准,全是艺术、技术标准,这是一种误导。这种误导东西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收藏》杂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无一人说过不字,中央历次文艺工作会议都强调《讲话》,遵循“二为”“二百”方针。专题本身是一种创作,并非“分类”就是“专题”。特别是全国、全省性和地区性展览,应高标准、严要求。连《讲话》都未看过的人,也在拟定标准,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其三,门券欣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鉴赏水平。鉴赏也是自娱自乐,但属于深层次的、高雅的、激发思维转速的智尚活动。为什么说集藏能延年益寿呢?不单是娱乐,有个陶冶的问题。我们说读书,而不说看书,是因为“读”不仅要识字,还有解义;书法讲“读”贴,就是识贴中字,更重要是要悟其风格、神韵和笔法;现在券界的行家也称“读”券,就是不仅观其表面美观、精致,还要领悟其艺术风格、设计意图、内涵等。表面花稍和印制精良不一定是好券。好券也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每一位门券收藏者都应该在鉴赏门券上下功夫。有一个捷径,就是多看一些别人在鉴赏文章,多看些以后就会顿悟,举一反三。

其四,门券收藏的各个环节都有其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术研究。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就券界总体而言,不管搞研究的或不搞研究的,都需要从理论中获取藏识。即是搞研究的人,例如笔者本人重点是搞研究的,也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实践,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不从群众中来的理论,群众是不会喜欢看的;没有实践的理论,必然是空中楼阁,无敌放矢。总而言之,理论对券界所有人都是重要的。不懂藏识或懂得甚少的收藏,始终是低档次,是对收藏者的一种报复,最终于自己不利。任何一个收藏者,都不希望看自己的收藏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低档次水平上,都希望不断发展和提高,不管收藏者自身条件如何,都无一例外。可怎样发展和提高呢?这就是自身实践的同时,也要借鉴他人的经验,经验的上升就是理论。从理论中去获取,不管什么样的理论,或感兴趣的或不感兴趣的,都应该研究它,你以为是对的,符合你的实际,就借鉴;你以为不对的,不符合你实际的,就从反面借鉴。 “开卷有益”,重视研究和重视学习理论借鉴他人经验,是任何收藏者的一种捷径。

 

——选自李克定《门券收藏散论》(续集)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1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2-11-12 07:39:04;  
为后来人指路。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11-12 07:53:36;  
开卷有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11-12 09:06:58;  
阅读李老集券高论,受益匪浅,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11-12 09:56:17;  
注重学术研究,提升鉴赏水平,思想艺术并重,彰显个人特色。金玉良言!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11-12 10:00:21;  
集多年收藏之大成,捂门券收藏之高论,很受启发。
姓名:雨人; 时间:2012-11-12 10:28:00;  
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11-12 11:00:15;  
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姓名:于国琪; 时间:2012-11-12 11:22:14;  
弥老愈坚,对藏券人是很好指导,谢谢。
姓名:王朝晖; 时间:2012-11-12 12:53:38;  
读高人见识,受益匪浅。期待续集…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2-11-12 15:53:58;  
李老师的文章写的很有指导意义!特别感谢张健为老师邮寄的《门券收藏散论》!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11-12 19:32:45;  
宝贵的经验。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2-11-12 21:18:40;  
受益匪浅!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2-11-13 08:15:17;  
受益!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11-13 19:23:34;  
感谢张健为主任为我寄来了李老的《门券收藏散论》,读后,觉很好。
再读此文,更觉分外亲切!但我认为,门券收藏的成才之路,远不止如此。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12-11-14 13:57:03;  
拜读了
姓名:张武鸣; 时间:2012-11-14 14:45:47;  
在学习中增知,在实践中提高。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915536; 今日16091; 昨日14960;
本页访问量:2659607; 今日208; 昨日335; 收录总数:6944518; 今日:6355; 昨日:681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