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访谈〗: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李俊专访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李俊专访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11-15 查看次数:914;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241KB;最小图片:17KB;最大图片:34KB;


嘉宾简介

    李 俊: 收藏重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由集邮转向集券,1990年和北京集友一起主办第六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数次参加全国届展及理论研讨会,主集博物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类门券。退休后在北京收藏家协会继续为会员服务。

    家住北京,喜好旅游,热衷收藏,以券会友,博物风光,广集博收。

    携手共进,不断追求,情系山水,友遍神州,与人为善,俯首为牛。

    通讯地址:100045 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6号 首都博物馆内 北京收藏家协会

    电 话:010-63370493(办公室)13693115542(手机)  电子邮箱:ljshoucang@126.com

 

    雨 人: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专访。

    李 俊: 你好!首先感谢你在编辑《访谈》专栏中的辛勤工作,接受采访,深感荣幸。盛情难却,随便聊聊,算是朋友间的一次交流,你看好吧?

 

    雨 人:好的。2009年您在飞机上举办门券藏品展,应该说是创下券界的一项纪录——在最高的地方展示门券藏品。请您介绍一下这次活的始末?你希望自己的收藏品和展览能够带给民众什么样的感受?

    李 俊:不谈什么创纪录,这不过是一次平常活动的“记录”。那次活动是我们协会和东方航空公司合作项目的一个内容。为落实我们协会推广民间收藏活动和航空公司丰富旅客文化生活、活跃旅途气氛的需要,我协会组织了几次这样的活动,我的门券收藏展示只是其中一项。

    活动从北京登上飞机后开始,在机舱电视里以短片的形式简要介绍我的收藏项目后,由乘务员推着服务车在过道中穿行,向机上乘客展示藏品,并向感兴趣的乘客作具体说明。上午抵达上海,稍事休息做短暂逗留后,傍晚又乘飞机从上海返回北京,航行中重复一遍上午的过程。虽然受飞行条件的限制,时间和空间都有限,但据乘务长介绍,乘客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认为是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气氛。

    门券收藏的自娱性很强,能在自己享受收藏快乐的同时,还能让朋友们分享,并对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我想该是老有所乐了吧!

乘务员为乘客展示李俊老师收藏的各类门券

 

    雨 人:是啊!这也是一项很好的普及活动啊!七、八十年代的门券收藏可以说是“原始社会”,当时您是怎样与门券收藏结缘的?您收藏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什么?

    李 俊:说和门券结缘,好像是水到渠成的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文化生活和现在相比,应该说是差多了。那时我三十多岁,因为工作上的方便,到全国各地走走的机会比较多,因为我喜爱集邮,所以对与其有些相似的门券也就比较感兴趣,久而久之,数量积累多了,又结识了一些有同好的朋友后,交流便多了起来。那时的交流很朴素,没有什么价格的概念,只要有复品或是朋友需要,一张八分的邮票就可以寄发几枚门券。想起那时候一天要收发几十封信,和各地朋友交流交换门券的乐趣可不是今天年轻朋友们可以体会到的呦!

1990年在北京举办全国六届门券收藏展时的纪念券,由朱书群先生设计

 

    雨 人:您是门券收藏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请谈谈门券收藏发展存在哪些弊端?该如何解决?

    李 俊:门券收藏从个人兴趣爱好发展成为社会文化活动,这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收藏个体多了,便有了联系和交流,联系多了就孕育了群体,群体成熟了就有了组织,有了组织就要开展规模不等的活动,有了活动就会引起社会关注,社会的关注又反过来影响了大众的收藏兴趣。于是这么一种门槛不高、花钱不多而文化内涵又很丰富,发展空间无限的文化活动便应运而生,这就是门券收藏活动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候走向社会的机缘。

    门券收藏活动发展至今,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像所有的事情一样,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我的门券收藏经历,可以说是“起步早、进步慢”,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和自身的体验,我感到有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把门券收藏向社会宣传和推广是活动定位;具有较强自娱性的大众收藏是它的文化定位;普及收藏知识、提高收藏水平、活跃文化生活是目标定位;关注票证收藏的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该是群体定位。如果盲目、无限地提高对目标和作用的预期,不但促进不了活动的开展,反而会影响整个参与者的心态和情绪,这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雨 人:您这四个定位归纳的太精到了!有券友评论现在的全国届展好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的是这种情况吗?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李 俊:全国性的届展,至今已经办了16届,从形式简单的单纯门券展示,发展到现在集展览、评比、交流、拍卖、研讨乃至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能不说是有很大进步,我想这点大家是公认的。所有届展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民间组织协调举办,之间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对全国门券收藏活动开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大家也基本肯定。一项民间收藏活动能够这么多年连续举办,也受到不少其他品类收藏爱好者的羡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不少经验教训,但以往届展的作用是绝对应该肯定的。举办像全国届展这样规模的综合性活动,靠民间力量是有相当难度的,没有亲自举办全国规模门券收藏展览活动的经历,对其中的甘苦很难说清。

    时代在进步,活动在发展,规模在扩大,水平在提高、标准在改变,期望在升温。于是,提高水平和组织能力的矛盾逐渐显现并愈加突出。民间组织的能力显然不能满足独立举办全国大型活动的需要,无论哪一个组织松散、人员分散、资金和人力都没有保障的民间社团,要承担诸如全国届展这么大规模的活动,都会深感力不从心。所以在历届举办的届展活动中,总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

    经过十几届活动的历练,参与者对届展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简单的票品堆集早已过时,参展作品要有主题、有水平、有创新;参展地域要广泛、要有代表性;评选要有标准,要“公开、公正、公平”;场地要规范、开幕要隆重、接待要热情、住宿要集中、交通要方便、活动要自由、旅游要有特色、交流要有效益、待遇要有优惠、收费更要低廉……组织者和主办方要面对的是数以百计、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受任何约束的收藏爱好者及不能来参会的朋友和评论家,举办届展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既很棘手又很实际的问题呢?我想主办方、组织者和参与者、关注者在观念、形式和心态上都有调整的必要,否则在延续届展的道路上,困难就会更多。

在16届全国门券收藏展举办期间,代表券友向黄帝陵敬献花篮

 

    雨 人:的确是这样,希望广大券友能多了解些办展的艰辛,今后少些怨言,多些鼓励和宽容吧!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从原来的协调组到现在的中券委,常听到券友间不同的声音,有些言论也较酸冷。您是怎么看待券界现在这种现状的?

    李 俊:无论是对“协调组“还是”中券委“的看法,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在这里我不准备多说,只希望大家客观一些、慎重一些、负责一些。因为我觉得网上的言论随意的成分大一些,个性的成分大一些、情绪的成分大一些,调侃的成分大一些,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网络提供的平台本身就是宽松的、随意的,网上发表的短信或微博,毕竟不是学术研讨或专题讨论,所以对“协调组”或“中券委”的评价,尽管放开思路,随便评论,只要是出以公心、力推进步就应该欢迎和肯定,只是希望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评论,能少些调侃,多些淡定。

 

    雨 人:您一直在编辑《中国旅游门券》报,这其中的辛劳只有您最清楚,为什么还一直坚持着?

    李 俊: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这话,我有我的体会。

    早在20多年前,我曾以“门券集趣”为名,开始了北京一份门券收藏小报的编印,后因北京门券收藏活动初具规模,需要一份面向社会的小报,于是“东方门券”应运而生。由于中国收藏家协会门券收藏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东方门券”停刊,开办《门券收藏通讯》,出了25期后,更名为《北京门券》。到了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旅游门券收藏专业委员会成立,为支持《中国旅游门券》报,已经出版了52期的《北京门券》停办。

   《中国旅游门券》在半官方办报模式下经营两年多,到2009年底,办报的任务又落到我的头上,自《中国旅游门券》 38 期到2012年12月的第73期,我又不得不为其约稿组稿、编辑排版、联系印刷、分发邮寄等继续服务三年。

    除《门券集趣》是个人办刊之外,其他都是以组织名义办理,这就不得不考虑全局、考虑代表性、考虑影响、考虑时效、考虑方方面面的需要。然而,在没有实际上的资金、人力支持下,要完成预想的任务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也感到很累。可能是因为老了,从精力、体力、能力各方面讲,都感到力不从心。

    我也寻求过帮助,但因种种原因,担子总放不下。“中券委”既然存在,就该有个宣传平台,尽管实际困难摆在那里,但报纸总得有人办吧,于是我只有坚持,这就是“身不由己”!

 

    雨 人:您的无私奉献令人感动,因此请接受我诚挚的敬意!您一直在券界默默无闻地工作,踏踏实实地付出,现在回头审视自己,您后悔过吗?让您一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李 俊:能为大家办些事,应该是种享受。我觉得门券收藏不单单是对多少门券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对门券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门券文化外延的解读。每个人的基础条件不同,包括精力、财力、能力,甚至体力,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爱好,就能为平淡的生活增加乐趣。我们都是平平常常的老百姓,轰轰烈烈的大事能做多少呢?就像有些人喜好写写字,画画画一样,我选择了门券收藏作为自己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整整门券专题,写写心得体会,走走名山大川,聊聊集友情谊,自得其乐,没什么可后悔的,因为我定的目标不高,所以容易满足!我都六十多岁了,大事让年轻人去干吧!

 

    雨 人:集邮的普及工作做的非常好,请您谈谈如何做好门券收藏的普及工作?  

    李 俊:集邮和集券虽然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基本概念是有区别的,邮票是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如今集邮的主要品种都是新票,有实际使用的功能,现在集邮市场商品化的程度很大,涉足集邮的人,投资的成分多了,文化的成分少了,但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支持集邮活动,像集邮公司、官方的集邮协会,因为集邮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可是集券却不同,大家收集的门券,多为旅游活动的副产品,即便是全新的门券,也不可能再具使用价值,所以门券高价在市场流通,只能是面对小众,即“发烧友”级别的收藏爱好者,不大可能影响到整个群体。更何况尽管近年集邮队伍萎缩、集券队伍扩大,但无论是从参与人数还是社会影响哪方面讲,之间的差距还是天壤之别。

    一项活动的开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任何主观臆断、勉强推进、盲目乐观、无所作为的想法都不合时宜,只有因势利导、积极努力才是方向,才有出路。

    在国家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关注改善民生、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文化大繁荣、文化大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有各地门券收藏组织的协调和努力,有一批致力推动活动健康发展的收藏爱好者,门券收藏活动势必会更加普及,前进的脚步会更快。

 

    雨 人:得知您正在策划明年博物馆日举办一次门券展,能否透露些展览的筹备情况?最后请展示几枚您最喜欢的门券吧!

   李 俊:活动还在筹备阶段,基本模式是借助政府方面的帮助,发挥收藏爱好者的藏品优势,为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宣传博物馆文化的主题办些实事。活动如能申报成功,将是一个收藏爱好者和主办部门双赢的结果,但和政府部门合作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具体结果如何,还没定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那我就随意展示下几枚我喜欢的门券吧!

雕刻版长城外宾券

稀少的北海公园金属券

古朴典雅的静心斋门券

 

    雨 人:非常感谢李老师的尽心解答!预祝明年的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李 俊:我们将尽力而为,谢谢主持人。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4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2-11-15 04:56:30;  
“与人为善,俯首为牛”。感谢李老师为券界做出的贡献!!!
姓名:石杰; 时间:2012-11-15 05:36:27;  
这是一篇很好的访谈文章。建议《门券博览》转载
姓名:风然; 时间:2012-11-15 07:54:56;  
致敬!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11-15 07:55:43;  
人淡如菊,对李老师深感钦佩!
姓名:曲克彬; 时间:2012-11-15 07:59:31;  
券界人才,视野开阔,拜读文章,受益匪浅.感谢李老师!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11-15 08:46:50;  
券界领军,处世低调,与人为善,俯首为牛,收藏经验,视野开阔,门券展示,欣赏至极。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2-11-15 08:51:22;  
致敬!!!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2-11-15 09:13:44;  
风云人物,聪慧多才,勤恳无怨,低调务实。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11-15 09:19:27;  
低调、务实、友善、坚定,大局观念强,见解有力度,甘为券界孺子牛,可敬可佩!
姓名:效文55; 时间:2012-11-15 09:24:13;  
为人低调,处事淡定,值得学习!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11-15 09:34:55;  
学习,致敬!
姓名:宋振清; 时间:2012-11-15 10:16:52;  
看似低调,但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这本身就令人敬佩!感谢李老师为券界作出的贡献!!
姓名:宋振清; 时间:2012-11-15 10:23:30;  
提交时告知待10秒后再提交,几次全如此,才出现连续提交之错。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11-15 10:36:10;  
非常客观务实的访谈。“与人为善,俯首为牛”是做人的美德,向您学习!!!
姓名:张全保; 时间:2012-11-15 10:36:51;  
向李老师学习!!!
姓名:张武鸣; 时间:2012-11-15 10:47:24;  
处世低调,讲求实际,值得学习。
姓名:汪政宏; 时间:2012-11-15 10:50:26;  
向老前辈学习!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2-11-15 11:02:57;  
低调淡定的集券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向李先生致意!
姓名:衡阳王朝晖; 时间:2012-11-15 13:04:08;  
学习,致敬!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2-11-15 13:24:26;  
学习!
姓名:于国琪; 时间:2012-11-15 13:46:42;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侃侃而谈 堪称完美。
姓名:郭礼典; 时间:2012-11-15 14:30:39;  
世外有高人!
姓名:彭氺珍; 时间:2012-11-15 15:24:48;  
致敬!
李老师:前些时给您邮箱发过一封伩不知收到否?
姓名:匿名用户; 时间:2012-11-15 15:31:22;  
李老师热心为券界、为券友服务,特别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多年坚持办报,深受感动。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2-11-15 16:32:56;  
请李老师注意劳逸结合!辛苦了!几枚珍贵的门券,欣赏了,用手机拍照了一下痒痒眼。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2-11-15 16:44:22;  
向李俊先生学习,奉献券界,服务券友!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2-11-15 17:01:49;  
李老师亲历和见证了门券的起步和发展,并为门券文化的传承和研究默默地奉献着。向您学习致敬!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2-11-15 17:13:08;  
淡泊之心,默默奉献,敬佩啊!
姓名:晓阳yyj; 时间:2012-11-15 18:13:38;  
欣赏,坐飞机赏门券,最高的享受。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11-15 19:35:39;  
为人谦和,为券友奉献。券界需要更多李老师这样的热心人,为门券收藏撑起一片蓝天。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11-15 20:53:00;  
读李老师的肺腑之言,令人敬佩!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12-11-15 21:48:29;  
向为门券收藏活动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们致敬!
姓名:赵建春; 时间:2012-11-15 22:57:51;  
十分感谢李俊老师这些年来,为门券收藏界的发展所做的大量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2-11-16 08:20:02;  
向李俊老师多年来默默为券界辛勤服务表示敬意和感谢!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11-16 12:56:41;  
我赞赏“身不由己”的精神!向李老师学习、致敬!
姓名:唐军民; 时间:2012-11-17 10:42:13;  
向李老师致敬!
姓名:梁红梅; 时间:2012-11-17 21:36:11;  
向李老师致敬!
姓名:任文奎; 时间:2012-11-17 23:12:39;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向李先生致敬!
姓名:陈祥明; 时间:2012-11-18 15:49:06;  
李俊老师是北京收藏界的元老和全国门券收藏組织的重要的领导人,二十多年来默默为门券收藏事业作奉献,功不可没,精神 可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也是李老师把我领进北京和全国的收藏組织的。我总是念念不忘的。期望 李老师在收藏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姓名:熊斌; 时间:2012-11-19 20:30:08;  
钦佩;赞赏;鼓劲;祝愿!
姓名:王庆堂; 时间:2012-11-19 22:23:20;  
这句话说的真好,"我们平平常常的老百姓,轰轰烈烈的大事能做多少呢?"正确对待自已.
正确对待自巳周围的朋友,黄牛就是这样,俯首甘为一辈子,,,,,,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18-09-07 11:15:34;  
学习,致敬!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28854; 今日14787; 昨日15449;
本页访问量:2658031; 今日300; 昨日321; 收录总数:6913629; 今日:3631; 昨日:34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