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六论纪念券

六论纪念券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10-26 查看次数:414; 复制本文地址
四川省:李克定

六 论 纪 念 券

四川 李克定

谈论纪念券,笔者公开写出文章,这是第六次,所以叫“六论纪念券”。扎牛皮,是因为纪念券在券界有争议才产生的。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纪念券是不是门券?或者说纪念券是否属于门券范畴?二是纪念券是否可以参加全国性的届展(即有没有资格参加展览)?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为佐证的(或说“马踹到车”的),只要解决其中的一点,其余就迎刃而解。

关于纪念券是不是门券?这本来就不是问题,但既然有人说“纪念券就是门券”或“纪念券等于门券”或“纪念券属门券范畴”,把水挠浑了,就得沉清。这就是说,有此观点的人还不懂得纪念券的“独立品格”和其存在的意义。显然是认为纪念券是门券的“附庸”,只能攀着门券才能存在,好像只有把它抬上是“门券”才能产生价值、地位和意义,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自相矛盾的观点。

门券和纪念券是有表面相同点和某种内在联系,但有一个本质的不同点:门券是凭证,非持有不得入门;而纪念券则无凭证功能,它的全部意义就在“纪念”二字上。这一本质区别是绝对不能混淆的。因此,“等同论”或“相同论”亦或“范畴论”均不能成立。那么,为什么有人要持“等同论”呢?难道他真的不懂它们之间的区别吗?非也。根本问题就在于持“等同论”者对纪念券没有认识,不承认纪念券本身的独立品格。笔者这种分析绝非强加于人。在旧社会里男女是不平等的,男女结婚不叫结婚,而叫男娶女嫁,而且女方嫁出门后还要跟男方姓,现在的香港和台湾还保留着这种旧俗,这就是因为女人没有独立人格,好像改姓才有人格的存在。持“等同论”的人就等于旧社会女人出嫁要改姓是一个道理。举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说,女人同男人结婚,仅仅是结婚(自然规律),而不是出卖人格;纪念券同门券放在一起展出,仅仅是某种联系需要,而不是必须把纪念券“抬成”门券才能结合。我期望券界同仁不要把纪念券看成是旧社会没有人格地位的女人。

为什么要说纪念券具有自身的独立品格?上面已经说了,纪念券的全部意义就在“纪念”二字上。这“纪念”二字还不重要吗?其实,人类大量的活动都付给“纪念”了。共和国成立日,每年都要庆祝(庆祝也就是纪念的形式),任何一个节日——元旦、春节、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都是纪念。伟人诞辰、重大成就等等、等等,都有纪念,都需要纪念,“纪念”本身就是意义,就是政治,就是前进。比如: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搞纪念活动,所发出的纪念券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一般门券不能匹配的。你能说它没有意义吗?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大有小,意义也就有大有小,大与小固然存在,但大意义也是意义,小意义也是意义,就“意义”本身来讲无论大小都是意义,就是老百姓同大官同是人。职务不同,分工不同,但人的政治是平等的。

说到这里,不能不把门券牵出来作比方,门券如果从纵向和横向来区分就有价格、级别、档次、质量等等区别,仅以档次论,就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镇(乡)级等众多级别,这众多的级别是自然形成的,客观存在的,我们能不能说,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属于门票,而市级、县级、镇级就不是门票吧?显然不能,不应该,不管那个级别的景点和活动都是门票,就门票品格来讲,它们是平等的,那么,纪念券不管是大纪念、小纪念,同上述门券是一个道理。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门券收藏爱好者个人搞的纪念券,既无法人权,又无重大展出活动,仅以自己个人是收藏爱好者就搞了纪念券,持“资格论者主要是针对这种券、认为“无资格参加届展或其它重大展出,怎么看待个人纪念券的“资格”,这是目前争议的焦点,分水岭。

在这个问题上,我前四次谈论“纪念券”时,都持赞同“资格论”的观点,笔者以法人权为界限,有法人权者就有资格,无法人权者就无资格。经过反复研究、思考、我否定了前四次的观点。“资格论”在政治上是站不稳脚的。“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条定律。笔者持否定自己以前的观点是一种进步(自己认为)。为什么要否定“资格论”?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纪念券本身是具有独立品格的纪念品,并非门券的附庸、虚设、标签、假门券,它是从政治角度、宣传作用、教化意义出发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资料价值而独立存在的,已为收藏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媒体。

第二、纪念券的最大功能就是“纪念”二字,既然,要通过“券”这种载体展示出来,就说明其境、其事、其人的必要性,无缘无故的付出是不可能存在的,付出总是说明价值、意义,某种意义上讲是必须的、普世的利弊观出发衡量纪念券的价值。既然它在政治上、艺术上和思想上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有利,它就具有资格,反之,就谈不上资格,笔者审视手中的纪念券,都符合前者,即忽视门券收藏爱好者个人搞的纪念券也然。

第四、纪念券同门券有着天然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集券者同仁把自己手中的各种纪念券(含各级、各类纪念券以及券展券、券者券等)加以仔细考量,是会有认识上飞跃的。

第五、纪念券的产生有其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原因。并非有了门券才有纪念券,并非门券附庸、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有其自身存在的条件,只是因其母体有共同性而有内在联系,即是门券消失了,纪念券也不一定就会消失,它有自身存在的条件和生命力。故对纪念券不应视为“小妈生的”“私生子”而加以排斥。

最后,还要着重说说集券者个人制作的纪念券(含有法人权者、举办个展者以及无法人权又无个人展者),不管他们制作的纪念券的券面以什么样的面孔、形式出现,只要他们不违法(可以说并无任何法律、规定视这些纪念券违法)、对展出有辅助作用,就应该欢迎,就应作为展出的可用之材料。

有人或许说:“门券展”就应该限止非门券参展,不对;这叫绝对、一点论,“红花虽好,需要绿叶扶持”,总统出访可以让妇人陪同,邮展也可让信封作伴,人们给它一个美名叫“开放式”,而今世界上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赞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何况一个门券展览就不可以搞多元化吗?实际上“多元化”是券展出路所在,不明白这一点,今后如何发展,自己把道路堵死了,还如何前进?

再说,券界个人搞的纪念券(不管有无法人权,他们搞的纪念券都应称作纪念券),他们自己有资格这样搞,因为无任何政府规定这种纪念券非法。揭开个人纪念券的真面目,究其本质,无非是张扬自身集券功绩(这也允许),并且为地方、为券界需求弥补不足。他们都是行家,投券人所好,把券界难以找到的缺门、图案补上去,这让券人组编专题时“踏破铁鞋无觅处”而从纪念券中“得来全不费功夫”。券界都从王秋生先生、王庆堂先生、林国荣先生等券界搞纪念券的杰出人物那里得到这种帮助吧。刘永禄先生更是把他收藏的全面目公诸于众。王庆堂先生为众多券人设计纪念券,堪称设计大师。券界有众多甘愿无私奉献为门券收藏活动推波助澜者,是收藏界中的一枝独秀,值得券界骄傲的大好事。我自己虽未搞纪念券,但我对同仁送我的纪念券却十分珍视,组编一部叫《门券百家》专题,对此以示重视及展示券界在收藏大世界中的独特供献。

最后,还想啰嗦几句,就是“开放”“吸纳”“包容”怎么理解,如果把这些名词的政治含义理解了,你就会轻松而愉快的接受纪念券参展,包括届展、大展、不管什么展都应允许它参展。“丑媳妇”也要见公婆,何况它们都是“美女”啊!

2012.10.11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1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杨帆; 时间:2012-10-26 08:10:37;  

先生的大作如同人格一样令人敬重。
文风朴实、真诚,
开放、吸纳、包容的立足点高;

赞同先生的观点!



姓名:杨帆; 时间:2012-10-26 08:10:45;  

先生的大作如同人格一样令人敬重。
文风朴实、真诚,
开放、吸纳、包容的立足点高;

赞同先生的观点!



姓名:陈捷; 时间:2012-10-26 08:32:44;  
赞同!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2-10-26 08:35:28;  
佳作!听起来很有道理。有说服力!学习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10-26 09:19:17;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自我否定的人,才是真正奉行实事求是的强者。年逾八旬仍大力倡导“开放、吸纳、包容”的门券发展之路,令人钦佩之余而深刻反思!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10-26 09:59:57;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开放、吸纳、包容”是门券收藏活动大发展的前提,死抠字眼儿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泥潭!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10-26 10:05:27;  
佳作,有说服力,学习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10-26 13:49:44;  
需要的就是最好的。时代在发展,认识在飞跃,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永不掉队。
姓名:彭氺珍; 时间:2012-10-27 08:09:13;  
开放 吸纳 包容.赞!!!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10-27 10:08:01;  
观点明确,一目了然。赞同李老师的观点!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2-10-27 10:36:53;  
赞同李老师的观点。我看对纪念券没有必要再去无休止地争论了。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2-10-27 10:37:57;  
再次感谢李克定老师的启发和鼓励!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10-27 15:23:57;  
文章虽有前后矛盾之处,但我赞同其最后观点“开放、吸纳、包容”!
现在,既然中券委与17展已明确表态,争论此事似乎已无意义了!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12-10-29 09:55:02;  
赞同,搁置争议,向前看。
姓名:gyh; 时间:2012-10-29 21:40:33;  
李老师的文章写的真好,拜读.
姓名:王庆堂; 时间:2012-10-29 21:56:38;  
有一棵平常的心,有一个好的心态,讨论什么,都是一种有谊向上的作法.我尊重李老师对事物全靣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我更尊重老一代人靣对自已对事物的深思后提岀再认识,只要不死钻牛角尖,不自以为是,不搞对它人的挖苦来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是永远受人尊敬的.
姓名:谢家树; 时间:2012-11-30 21:19:16;  
包容、才是幸福之人!是人之长寿秘诀!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916339; 今日16892; 昨日14960;
本页访问量:2659607; 今日208; 昨日335; 收录总数:6944886; 今日:6723; 昨日:681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