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访谈〗: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王凤桐专访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王凤桐专访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3-01-25 查看次数:828;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261KB;最小图片:13KB;最大图片:56KB;


嘉宾简介

    王凤桐,男,北京券友,1951年出生,大学文化,气象工程师。北京赴延安插队知青,曾任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教师、东铁营街道组织部公务员、离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从1992年收藏门券以来,收藏各种门券二万多种,对红色门券情有独钟。编组有《走向胜利》、《我爱北京天安门》、《永远的丰碑》、《赏阅毛泽东诗词三首》等门券专题,并有若干电脑制作的小型专题在券研网上展示。专题曾参加第十一、十三、十五届全国门券展览,多次参加北京市门券收藏展,还举办过个人门券专题展。编纂有门券收藏书籍《门券收藏笔记》《闲玩门券》以及游记《东游西逛》等。

 

    雨  人: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京城门券王”王凤桐老师做客雨人访谈,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走进您的门券世界,领略您的集券风采。

    王凤桐:雨人先生是券界的大才子,接受你的采访很高兴。

 

    雨  人:实不敢当,俺只是券界一小兵。“京券”一直以来很少受到广大券友的追捧,而最近备受关注的事是北京中轴线(含北海)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请您预测下,值此契机,会不会带动收藏京券的热潮?

    王凤桐:“京券”不热是因为北京是全国的旅游热点城市,几大景点常年拥有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产生的门券太多了,所以得到京券很容易,券友可以轻松拥有。其二,前几年,北京几个著名景点如天坛、故宫、颐和园、北海、景山门券长时间不更换,设计也一般化,所以成为券友手中的“大路券”。

    其实,北京景点使用门券的历史长,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门券多种多样,如最近在券研网的“京城券事”栏目展示的中轴线门券,其实得到这些具有艺术性、历史性的门券是不容易的。我相信通过申遗和北京券友的宣传,人们会逐步了解京券,喜爱京券,对京券刮目相看。

 

    雨  人:的确,展示的许多门券非常精彩。那请您介绍下北京的门券收藏现状吧!年轻人收藏门券的多吗?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门券收藏行列?

    王凤桐:近期,北京门券收藏活动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有的进入社区办展,有的与邮展结合办展,有的加入到官方活动中去宣传自己。券友除坚持参加报国寺活动外还多次组织旅游集券活动,对明年的收藏活动已经多次进行研讨,还是很活跃的。

    最近,北京券友在券研网上的活动增多起来,在券研网的支持下开办了“京城券事”栏目,建立了北京券友群,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信息,促进了交流,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北京券友通过开展各种门券收藏活动,坚持每月报国寺开放性活动,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门券收藏队伍中来。

    目前80后、90后收藏门券大部分还停留在各自为政,自我欣赏的阶段。他们更多的是保存记忆、欣赏艺术,像过去攒糖纸一样。至于如何让他们走出来,加入到有组织的收藏活动中去,这在券界应该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年轻人喜欢网络,我们通过办好网站、论坛、博客提高门券收藏活动的品味,扩大门券收藏的影响,吸引他们加入到门券收藏的队伍中来。

    邓小平曾经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还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我想,门券收藏是不是也要从娃娃抓起呀!对于中小学生的门券收藏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门券收藏活动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从增加感性认识开始是很重要的。如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组织学生为郑州市绿博园设计门券,举办“小门券、大智慧”——绿博园门券设计展,在绿博会的展览馆长期展出,活动培养了学生对门券的兴趣。深圳王忠雄老师根据中国历史教材,编组了《中国历史门券大观》,投入历史教学,学生们结合课堂内容以极大的兴趣欣赏门券,研究门券。宁波周盛仪老师坚持10年到中小学校巡展,使二、三万名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门券收藏艺术熏陶。我曾经用革命史专题门券,为朝阳区艺术学校的中专生讲历史课有关章节。学生们传看门券,在展板前议论纷纷,抽象的文字变成了形象化的门券,学习氛围宽松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可喜的是小学美术第六册里就有《门券设计》一课,老师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几张不同的门券,请学生上台展示,然后自己设计一张门券。这课程让学生不但理解了“门券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而且更加喜欢门券。以上这些活动对青少年收藏门券是一个重要的引导,为将来进入门券收藏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雨  人:说的太好了,这也是我们券界今后应该探索的方向。您坚持收藏门券20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您觉得门券收藏发展至今,处于什么时期?

    王凤桐:我加入门券收藏队伍并不是很早,但是我感到门券收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是历经坎坷,来之不易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如果把门券收藏分为萌芽期、初始期、发展期、成熟期等阶段的话,我认为现在处于蓬勃发展期。从1985年“爱我中华首届全国名胜古迹参观券展览”和苏州诸张林发出寻找券友启示开始,到1990年7月全国协调组成立,是门券收藏活动的初始期,之前是萌芽期;全国协调组成立后,门券收藏开始有组织、有方向地进行,进入了发展期;从券研网、朝花网的上线和券界转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旅游门券收藏专业委员会至今,应该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期。这时期届展接续进行,藏家组建的专题内涵越发深刻、内容日益广泛,形式表现多样,收藏活动与电脑紧密结合,理论研讨受到重视,珍罕门券不断被发掘出来,民间门券博物馆不断涌现,门券收藏组织正在健全、规范等等。

 

    雨  人:您觉得现在券界有哪些新颖的提法?您对门券收藏的前景怎么看待?

    王凤桐:券友们在门券收藏过程中有很多感悟,都是我需要学习借鉴的。他们常常把深刻的感悟提炼成一句话,甚至几个字,但都是精华。仅举几个例子:

    在券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东北精神。沈阳刘川先生介绍:东北精神就是对门券忠心耿耿地喜爱与义无反顾地追求,对券友奉献、付出、理解、包容的精神,是一群豪气冲天的东北汉子为追求集券之乐凝聚起来的一股浩然正气。东北精神是集券人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在此之后我提出了北京的“报国寺精神”,崔艳红给以补充,形成了“包容、厚德、坚持、和谐”的表述。我们是在东北精神之后提出的,不在“新颖”之列,但是确实反映了北京券友门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

    承德杨帆先生曾经撰文说:“情深不一定要痴”。他说,在一些夸奖券友对门券情深的报道中,常冠以“痴迷”这个词,用以歌颂券友对门券收藏达到痴心的程度,使“痴迷”一词有了浪漫、深情、真挚、锲而不舍的可爱含义。他分析说:门券不是古玩玉器,在收藏界属小字辈,要有闲即玩,无暇即放;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有节有度;拿得起放得下,不能“痴”。不要让人玩券,变成券玩人。“痴”会导致偏激、失去自由,会忽略亲情、友情、爱情,会伤神、伤身、伤人。我看到这句话,感到很有新意,真是一语惊醒痴心人。

    河北康力群先生总结多年集券心得后,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集券原来是集情。”他认为山情、水情、友情,情情在心。在交流门券的过程中,也交流着人间的真情,丰富藏品的同时,也净化着心灵。通过集券,修身养性,铸就情谊,既愉悦自己,又有益他人,这是门券收藏队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这句话是几年前听说的了,至今记忆犹新,始终牢记集券的内涵有个情字。

    至于门券收藏的前景,我是这么认为的,门券收藏活动是螺旋性上升,曲折发展的。面对旅游环境的变化(如博物馆、公园免费参观取消门券等),自身问题的克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社会认知与地位将会上升。

 

    雨  人:每个人的爱好一般来说都是有原因的,比如家庭影响、环境因素等,您是怎么爱上门券收藏的呢?您诸多的藏品主要从什么渠道收集到的?

    王凤桐: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和离退休老干部一起去旅游,每年都要出行一、二次,这样就得到一些旅游门券。我的工作习惯是把与工作相关的文字、资料、物品都存放起来,年终进行归档,这些门券档案室不存,我就随手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时间长了,存了很多门券,欣赏起来很有意思,被券面吸引,被它的记忆功能吸引,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门券。后来看到报纸上报道报国寺文化市场建成,那里有门券交流,于是找到了大部队,加入了组织。

    门券收集是门券收藏的基础和乐趣所在,集券方法不外乎四种:旅游集券、购买、与券友交换、向亲朋好友和景点求助。券友们基本都是四项并举,我也不例外。集券过程中要动脑筋,想办法,要顽强,要持之以恒。具体集券过程每个人都有很多“高招”,我来讲讲我参加的一次集体集券故事吧!

    2005年在石家庄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门券交流会,在组织到赵州桥旅游的时候,发生了千军万马抢马片的场景,从中看出我们券友集券的执著精神。在赵州桥公园门外等候入园的时候,有券友问小店主人有没有用过的门券卖。店主拿出一摞马片门券说一元一张。这时同时伸出五六只手抢门券,还不断的又有人挤过来。老板一时招架不住,怕把小店的东西挤坏,跑到广场上应付抢购。为了不乱,交流节的拍卖师高菊园帮老板卖,缓解了疯抢,而高先生自己仅买到二枚。进入公园后,见到小店、小摊,券友就问有没有用过的门券,没想到,大部分摊、店都有。见大家都争购门券,小贩们开始提价,由一元一张到二元三元,最后涨到五元。小贩们奇怪的说:平时5毛钱一张都没人要,今天是怎么了?后来他们才知道是遇到了一群券迷。

 

    雨  人:呵呵,是啊,这些都是我们集券人的通病吧!门券种类很多,您为什么对红色门券情有独钟?请展示几枚您最喜欢的门券吧!收获这几枚门券是否留下令您至今难忘的故事?

    王凤桐:因为我从事组织工作多年,接触党史,参加党组织各种活动,学习宣传党的文件精神,心里面对党是非常热爱的,这也是我的专业吧!所以,后来发现与党史、革命史相关的红色门券就收集起来。

    我喜欢的门券很多,要说最喜欢的门券有这样一件,那就是《全国科学大会代表证》。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大刀阔斧地恢复和整顿科教秩序,在此基础上,1978年3月18~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6000多人手持代表证参加了大会。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被誉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标志。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藏到了见证这段历史的《全国科学大会代表证》和同时举办的《全国科研成果展请柬》。

    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亲切的关怀深切的思念——邓小平在北京图片展”纪念展览。承办单位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北京晚报》的报道中得知我有一份《全国科学大会代表证》,于是到我家希望借用。另外他们还看到了一份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准考证,因为是在我当年插队所在地使用的,不在北京,所以没有借用。我收藏的这枚代表证在纪念展上放在展柜中展出,工作人员还专门给我送了两张参观券,一张是通票,另一张是邓小平100岁生日当天的。

档案馆赠送的两张参观券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大家都非常热爱他,很多人在我的展品前驻足,仔细观看。在一旁的我心中一股愉悦油然而生,我能在北京人民纪念邓小平的活动中出一份力,让成千上万的人观看我的门券,也是我对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怀念,我感到非常自豪。从此,我就更加喜欢《全国科学大会代表证》这张特殊的门券了。

放在展柜中的代表证和请柬

在展柜前留影

 

    雨  人:的确是非常珍贵的藏品。曾有这个观点“捡漏中收藏”、“收藏中捡漏”,您更赞成哪一种?

    王凤桐:“捡漏中收藏”明显把检漏看得很重,“收藏中检漏”心态要平和一些。首先我认为门券范围内是有漏可捡的,但是要能捡到漏,需要慧眼和机会。我不赞成第一种说法,也不赞成把捡漏和收藏事业看得一样重。我们抱着平和的态度去收集门券,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增长券识,适当的时候会捡到漏的。我们不能指望经常捡到漏,门券收藏还是要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捡到漏和捡不到漏我们都要把门券收藏积极进行下去。

 

    雨  人:您不仅券藏丰富,而且著书立说,研究颇丰。我非常想拜读您撰写的《门券收藏笔记》、《门券专题设计方案》、《东游西逛》等书。请您先介绍下这几本专著吧!请谈谈当时写书的初衷!要写好券文有什么诀窍?

    王凤桐:《门券收藏笔记》分为5个部分:藏券探讨、券载历史、门券鉴赏、门券专题、券事琐记。书中对特种门券、套券、红色门券以及编组门券专题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对若干门券上的历史事件做了介绍,还介绍了我制作的7部小型专题,最后是我参加的一些门券活动记录。关于这本书,北京陈祥明先生已经在券研网上撰文介绍,这里毋庸赘言了。

   《闲玩门券》内容包括门券的基本知识、收藏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思考、门券背后的故事、券友的介绍等。“收藏思考”一章涉及到门券的定义、门券的辨假、早期门券的使用以及怎样收藏门券等内容,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追踪探源”一章是在欣赏门券的过程中,去考察了解门券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让门券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显现出来,这样就增加了它的含金量。“专题秀场”这部分展示了几个专题,只是匆忙中的应时之作,仅作参考,看后一笑了之。“券里故事多”和“券上问答”的内容是门券欣赏考察的结果,只是角度不同,前者注重故事性,后者偏重知识性,这部分也可以给券友和关心门券收藏的朋友饭后茶余提供些许消遣。“券友与券事”介绍了两位可以称为门券收藏家的朋友,我对他们的收藏业绩非常羡慕,对他们的为人很敬佩,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门券收藏其实是一种生活,由很多琐事组成,而我们的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东游西逛》是我东游西逛的记录,这逛主要是在北京城里逛,并且与旅游不一样。旅游有特定的景点,看完就走,而我的逛随意性很强,有的景点可能看好几次,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天坛、北海、景山等公园;有的景点在很偏僻的地方,如胡同里的名人故居,大部分不会列入旅行社的行程;有的景点很小,或者说不算一个景点,如四合院、小吃店。在《东游西逛》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北京人都爱到哪些地方游玩。因为是纯游记,与门券收藏关系不十分密切,所以没有在网站上或刊物上发表。

    我的这几本书,并不是计划好要写书才写的,而是在门券收藏和旅游过程中想到的问题,找到答案,随手写下来的。不经意间积累的文章就多了,为了有个顺序,就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整理起来,就有了这些书。其实,券文并不是单纯写出来的,而是把玩门券,进行思考的结果。

 

    雨  人:您编制多部专题,还举办过个展和参加多次全国展,请谈谈全国展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吗?你喜欢用电脑编组门券展集吗?请分析传统制作券集和电脑制作券集的优劣!

    王凤桐:全国届展我观摩了三次,这成为券友们的文化盛宴,每届都很成功,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即重视门券的交流而忽略观展。有的时候,届展中的门券展览人们没有时间看或不能认真细致地看,更不要说互相切磋,展览成了摆设。希望在时间上、观展条件上、组织上给予保证,设立作者与观众互动,进行介绍与点评,不要浪费大好的学习、研究资源。

    说起电脑编组门券专题,最早是几个门券收藏网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网上旅游门券收藏邀请展”,因为当时觉得制作网页比较麻烦,就没有参加。在券研网建成初期,电脑制作门券专题还没有展示过的时候,我在WORD文档上把门券和说明文字简单堆砌组成专题,发到券研网上,称为小专题。王站长给我上线展示了,后来网站发了一个通知,说可以用WORD发送专题。再后来经过陈明新老师的指导,电脑制作券集越来越精彩,成为现在的样子。

    关于传统制作券集和电脑制作券集的优劣,我想这在今后门券专题制作中会成为一枝并蒂莲,它们会各自向前发展,互相借鉴、学习,弥补自身不足,发展成为两种类型的券集。传统券集适宜在公众场合、大场面展览展示,现场气氛浓厚,观展人数众多;电脑券集则在狭小空间、电脑上呈现,适宜反复欣赏、研究。在制作上,传统券集简单易行,电脑券集则要求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美学基础,大部分参加过电脑券集制作展示的券友都体会到电脑软件使用水平提高了。这个问题内容很多,今后可以进行专题讨论。

 

    雨  人:好的,非常感谢王老师抽出宝贵时间,和我们分享他20年来的集券心得和体会。谢谢!

    王凤桐:和雨人谈话非常愉快,谢谢!

(编辑:雨人)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18-09-07 11:03:34;  
向王老师学习!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650830; 今日13667; 昨日19528;
本页访问量:2636957; 今日235; 昨日356; 收录总数:6592348; 今日:1949; 昨日:3582;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