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中券委理论部发言人就“纪念券问题”答券友问

中券委理论部发言人就“纪念券问题”答券友问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8-25 查看次数:538; 复制本文地址
中券委理论部

   问:有人在网上就纪念券问题质疑理论部,对此有何看法?
   答:倾听不同声音,尤其对批评意见进行自检自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理论部接受券界监督的一条基本守则。我们坚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式来解决理论层面的争端,营造和谐自由的研讨大环境,是理论部追求的最高境界。
   面对个别人的指责和抹黑,我们很坦然,因为换届后的理论部低调务实,正在超越自我,坚定不移地按照“九研会”集体确定的课题研究方向走,力求不辱券界赋予的历史使命。
   毕竟,理论部是门券收藏理论研究班子,更是指导门券收藏活动的理论工作部门,对理论是非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和判断力。对于一些影响大局的言论,我们将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回应,以正视听。


   问:能否谈谈《规则》的制定过程及对纪念券不同意见的取舍?
   答:——理论部成立后,为酝酿、起草、讨论、修改《规则》,三易其稿,历时20个月之久。
   ——参与修改《规则》的有理论部全体成员,中券委领导多人,部分省市券协负责人,部分券刊、网站负责人和部分资深藏家及知名理论研究者达40人之多。
   ——在全国第九届门券研讨会上,29名代表分组专题讨论《规则》,逐条逐句审议。理论部负责人集体听取了分组召集人转达的40多处修改意见,并将90%以上修改意见写进《规则》,
《规则》草案首先征求了理论部成员意见,有人曾提出了5点建议,仅有“纪念券是假门券,不能组集参展”这一条没被采用。因为:
   1、在理论部成员中,大家都不认同“纪念券是假门券”这个观点。
   2、我们以多种形式对中券委负责人、部分省市券协和部分刊、网负责人以及部分资深券友进行咨询调查,绝大多数人否定纪念券是假门券。
   3、 “九研会”全体代表集体审议《规则》并不认同纪念券是假门券,已经通过了“纪念券可以作为反映民间收藏历史的特别题材,组集参展。”的条文。
   4、券界还有部分人认为纪念券与“门”有内在关联,狭义的纪念券与门券收藏活动关系密切,认为法人单位(包括景区景点)制作的纪念券是门券的衍生品,可以视为门券素材组集参展。
   综合分析以上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广义和狭义两种纪念券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因此,规则没有采纳封杀纪念券的意见,写进了符合多数人真实意向的表达。


   问:请谈谈《规则》对纪念券的界定
   答:《规则》在纪念券问题上十分谨慎,也为有待求证的若干问题留有余地。比如:在“第一条  门券素材主要包括。。。。。。”之外,另列第二条,并强调指出:“纪念券可以作为反映民间收藏历史的特别题材,组集参展。”这则条文蕴含三层意思:
   其一,纪念券不是假门券,不在“第六章  伪品防范”之列,可以组集参展。
   其二,纪念券不是门券,但可以“非门券素材”名义,按规定比例组集参展。
   其三、纪念券不是门券,应该限定素材使用范围,将其限制在“反映民间收藏历史的特别题材”这个较窄的范围,以体现“以门券为主”的素材使用要义。
   任何规则的产生,都不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对《规则》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使《规则》真正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95643; 今日11174; 昨日12377;
本页访问量:2659324; 今日260; 昨日310; 收录总数:6936344; 今日:5000; 昨日:56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