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莲花池——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照片一)。始建于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园”。因湖中荷花历年不衰,涟漪婆娑,在明代曾有“水鉴公署”之称。后称之为“古莲花池”。
莲池以水为主,园林建筑,以水心亭(临漪亭)为中心,四周各有亭、台、楼、阁,交相辉映。莲池景色因时而异,四季不同,又因水连水、树成荫、环境优美,故古人有“城市嚣嚣而园内幽幽”的赞语,也有“小蓬莱”之美称。
我收藏多枚古莲花池门券,但我最喜欢的有两枚:一枚是镶嵌“龙飞”门券(照片二),一枚是镶嵌照片门券。镶嵌“龙飞”门票,为纪念门票,出版量很少,故珍贵。镶嵌照片门券,笔者得到这枚门券时,已无镶嵌物,甚表遗憾,于是把自己拍摄的照片修成“莲叶托桃”景,镶于空白处(照片三),自称姊妹篇,也别具意境。慈禧太后“莲叶托桃”的传说故事就此开始。
相传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吓破了胆,携光绪帝等人逃往西安。次年“议和”,慈禧等人从西安经保定返京,提前几个月便通知路经各州府为她建造行宫。直隶总督署也不敢怠慢,时任总督袁世凯调来能工巧匠,不分昼夜在现保定二中处赶建行宫。被召来的工匠们气愤非常,其中一位老木匠和大家合计,在行宫的戏楼顶上用木料雕塑了一个荷叶,荷叶上托着一个大桃子。荷叶又叫莲叶,即“莲叶托桃”,谐音“连夜脱逃”,意在讽刺慈禧一伙贪生怕死、不抵抗外来侵略者,连夜逃出北京城。慈禧一行来到保定,住在行宫(今二中),这天,袁世凯陪着慈禧到戏楼看戏,慈禧看到雕龙画凤的戏楼很是高兴。看到戏楼顶上栩栩如生的一片莲叶托着一个大桃子的雕塑叫好,慈禧笑着问袁世凯:“这是谁设计雕琢的?太妙了!”见慈禧这么高兴喜欢,袁世凯上前忙答:“是臣派高手给老佛爷献的寿桃。”慈禧于是吩咐太监赏工匠以银两。大太监李莲英看出了破绽,禀告了慈禧。慈禧太后恼羞成怒,气的大拍桌子,吼道:“袁世凯!”袁世凯丈二和尚吓得跪倒在地忙给慈禧磕响头。慈禧骂道:“是谁在戏楼顶上雕琢的莲叶托桃,把人给我找来,找不出人来,要你的狗头!滚出去!”袁世凯不知所措,赶紧退出,回到总督署连夜抓捕雕刻工匠,那位老木匠为了不连累他人,挺身而出壮烈就义,死后连名字都没留下。这就是保定人人皆知的非常生动,有创意而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莲叶托桃”的故事。
后话,可惜的是在“文革”中,戏楼被拆掉,“莲叶托桃”也不知去向。1985年文物普查时,在二中的废木料堆里,“莲叶托桃”被发现,现保存在该单位。1984年6月,慈禧行宫(今保定二中)被列为保定市文物保护单位。“莲夜托桃”这段历史传说故事,虽不能在慈禧行宫演绎,但幸运的是古莲花池改建的水心亭顶端的莲叶和桃形设计,借喻了“莲叶托桃”的传说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朋友,待看其它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