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访谈〗: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李克定专访(下)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李克定专访(下)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8-22 查看次数:759;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300KB;最小图片:13KB;最大图片:206KB;


 

    雨  人:请谈谈近几年您在门券专题创作上的成就,给大家一些借鉴!

    李克定:好的。近几年,我在门券专题(不叫“展集”, “展集”是专为展览制作的,因此称专题为妥)创作上下了大功夫。原来创作的专题全部推翻,重新编组,重写前言和注释。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全部精力都用上。最后成型的专题共50部。其中《君子好逑》、《红色》、《共和国门券史》、《地方名片》、《论门券设计艺术流派》、《震撼》、《江山多娇》、《成语》、《威武之师》、《诗券》这10部专题是我得意之作。

   《君子好逑》全是美女,人见人爱;《红色》是中共90年奋斗史浓缩;《共和国门券史》是独到、独特的创作;《地方名片》是把各省、市地图与代表性、标志性门券相匹配;《论门券设计艺术流派》是对门券艺术的初探;《震撼》只用了13枚门券,在西部展上获金奖;《江山多娇》特大型门券专题,分13个部分,用180张贴片,937枚门券组成,面面俱到,应有尽有;《成语》是把成语与门券匹配,极富趣味;《威武之师》是开放型专题,振奋人心;《诗券》是采用一诗一券相匹配,诗是自己创作,自己书法,是券集的一种突破。其它如《岁寒三友》、《伟大的长江》、《乐水》、《顶天立地》、《有龙则灵》、《推波助澜》、《祖国颂》、《不忘国耻》等专题也都很有新意,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

 

    雨  人:券界一直存在着重交流、轻研究的现象,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克定:重交流、轻研究现象,这是规律,而且永远会是如此。凡有人群的地方、有活动的地方,都是宝塔式的。国家机器:中央、地方、群众、这是一个宝塔。集券人群有三个层次:领军、支柱、同盟军。中国革命队伍:共产党是核心、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是同盟军。券协:会长是领军、理事是支柱、会员是同盟军。没有同盟军就不成队伍了。而集券人群塔基(会员、同盟军)就是重交流、轻研究的人群。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玩玩而已”。我们的队伍就是靠“玩玩而已”支撑的,不能轻视他们,只能循序善诱。“轻研究”不能批判、不能指责,只能靠“善诱”。领军和骨干是鱼,他们是水。“诱”就是通过鼓励的方式,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多加肯定和鼓励。

    自贡老一代干部中称我是“笔杆子”。这个“笔杆子”不是作家、诗人那种笔杆子,而是爱动笔。因为我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当秘书、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这是职业造就的,似乎动笔已成习惯。我写了千万字的读书学习笔记和心得。对《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我是读了又读,看了又看,然后写心得。所以对收藏门券写点“方块”,似乎是顺手拈来的心得。但我谈不上研究,多为实话实说,属于文化素质限制。别人批评我不接受新事物,爱钻牛角尖也有道理。年龄不饶人,力不从心了,只能抱歉。

 

    雨  人:您在门券收藏研究上硕果累累,请您谈谈如何搞好门券收藏研究工作?研究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心态?

    李克定:这30年收集门券,对自己所取得成绩概括为“5·5·2”。即五万枚门券、五十部专题、两百篇论文。其实也就是做了三件事:集券、编组专题、撰写论文,我总结为“5·5·2”工程。

    谈研究门券,我是走这样的路子:根据门券收藏界中诸多印象、问题,先拟定提纲,提出自己要达到的要求,然后对照提纲素材,看小刊,最多时有30余种,琢磨门券,和同行多交流看法,我的通信量极大,再理顺思路,然后动笔。我的不少“小方块”是根据信件中提出的问题来写的,叫有的放矢。

    多看门券,门券是第一素材,门券中的信息是一门学问。我们对门券没有责备的权力,只有向它学习、求教的义务。学门券、对比门券、就有文章了。与同行交流中甘当小学生,谦虚谨慎、切莫耍大款架子,什么这不来、那不来的,让人心烦。有些集友根本无券,纯靠别人施舍,我也心知肚明保持交流,力所能及的支持别人。

    文章是“看”(看门券、看民刊、看信、网站)和“想”(反复思考、对比、分析)一起写出来的。

 

    雨  人:您将多年收藏经验编写成书,出版了专著《门券收藏散论》。该书被称作是国内门券研究的扛鼎之作,请介绍下您还编写了哪些专著?今后您在门券收藏和研究上还有哪些计划?

    李克定:《门券收藏散论》自费印了一千册,仅以5元一册销售了几册,其余全部送人了。但那只是上集,还有下集。我把下集的母本已经编好了,但还未出版,你来信索要,我先把母本复印一份寄你。你说我那个小册子是“扛鼎”之作,这是抬举我的话,对他人最好不要这样说。

    此外,我还把赏析文章编了一个专辑《见景生情》,也还未出版;还写了生平回忆录《风雨五十秋》,有书号;出版了《书散集》,因为我是书法爱好者。

李老师赠送珍贵的《门券收藏散论续集》全书文稿复印件

李老师赠送珍贵的《见景生情》全书文稿复印件

    今后我没有什么新打算了,但有一件事,就是编纂《中国门票收藏大辞典》,我以论文形式“论《中国门票收藏大辞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交给即将在宜宾举行的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办省三届展览期间,中券委的刘永禄、张健为已表示支持,刘向东则积极给力。这样,我的建议就有望了,这是我最后要完成的心愿。

 

    雨  人:祝愿李老师早日完成心愿。如果藏友想要提高自身水平,他们应该做到哪些?

    李克定:我只能谈谈我自己是怎么做的。我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我如果一天不看书、不看报,就像落了魂似的不自在。如果外出,我则把要看的东西带上,一有空就看。如果在本市有重要活动耽搁,晚上熬夜也要补上。我除了看民刊外,还要看官办的报纸、杂志,最多时达30余种,现在仍有10余种。《参考消息》、《自贡日报》、《晚霞报》、《国防时报》、《军迷世界》、《环球时报》、《国家地理》、《国家人文地理》及民刊是我必读报刊,还有古典及现代书籍中经典作品选读。每天必用2—4小时读书看报,作笔记或写文章,风雨无阻。我可谓“三迷”:券迷、军迷、书迷(书法)。所以,我的精神生活很充实,由于常动脑,直到现在81岁了,仍然思维敏捷。

    要想提高自己,就要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别无他法。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倡导成为“学习型”,何况我们个人,谁肯学习,谁就进步快,这是定律。

    集券者,要把门券当成自己的学习材料。门券是老师、是教科书、是百科全书,只要你对它谦虚、挚爱,它就会教你成才。如果你是“玩玩而已”,你玩它,它也会玩你,到头来它是它,你是你。如果你至诚至爱,拜它为师,对它下功夫,那就变了,它变好,你变高。一部好的专题(我指的“专题”不是大家谈的“展集”),它变得好看,你变得聪明睿智。毛泽东说: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就上升到高级。如果集券多年毫无提高,我真的无法解释。

 

    雨  人:门券收藏发展至今,还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券识体系,各类门券收藏名词术语的定义也是各人各意,您觉的规范券识重要吗?应该如何解决?

    李克定:是的,你提得问题客观存在,也很自然。因为集券是近30年的事,历史是过程构成的。门券收藏仅仅30年还没有到完全成熟的时机,不过已经接近了。

    我建议编纂《中国门券(票)收藏大辞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名词术语不统一也不碍事,把两种观点、见解或多种观点都写上,不就扯平了吗?学术上的分歧不能用民主集中制来肯定与否定,而要允许共存。“票”、“券”之争毫无意义,字典、词典都解释是通用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否定呢?至于门券性质是“入门凭证”还是“发票、提货单”,可以同时入典。“专题”与“展集”有统一、有区别,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词共存。规范不等于只有一个定义,而是用“求同存异”的办法处理。

 

    雨  人:您收藏的爱好是否已经改变了您的生活?您如何看待和理解门券收藏这项事业的意义?您认为当前门券收藏活动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李克定:笼统的说,收藏门券让我变得更聪慧、更敏捷、更勤快。因为它是老师,有百家名师,何能不长进。如果30年我都毫无长进,除非我是呆子(川话“哈儿”)。

    门券收藏活动是民间群众性的、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因为中国门券(还有日本、韩国门券)都是语言、文字、知识、艺术的综合载体,极富教化意义,是简明小百科的教材。这种教化不像教授讲课和领导作报告,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愉快和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是最贴切的解释。

    当前门券收藏活动中的问题当然是有的,我想中券委各位都胸有成竹和积极筹划解决的。我在这里大胆的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成立门券收藏活动运营公司,不管在何处办展,如全国展、省市展都可以由这个公司负责。针对这提议我有专文给宜宾理论研讨会。

    二是在中券委下设票务部,专门负责给全国提供门券,可以筹措资金或私人投资,取得法人权,正式挂牌营业。除了实票承接交流,还可以印制收藏专用门券。这是从火花的批量出现得到的启发。如果问题解决了,券界面貌会焕然一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雨  人:您是门券收藏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现在有人说集券队伍正在萎缩,您是怎么看的?您对门券收藏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李克定:券界当前是不是萎缩了?我看可能稍有萎缩。各省、市券协的带头人更有发言权,因为他们那里的人数和活动状况他最清楚。我说可能萎缩的根据不是实有人数,而是同我交往的多位老年券友已经去世,我能报出名字的至少有20多位。成都胥昌同先生在《门券寻踪》上公布过已经去世的券友,而且其中不乏是骨干力量。

    再一个现象是交流活动趋冷,我的估量只能说稍有萎缩,主要表现不在人的多少,而是交流冷清。

    成都举办省三届展,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在集券低迷情况下,坚持就是胜利。大家听后纷纷鼓掌表示赞同。这种状况会很快过去的。社会是波浪式的前进,没有直线,集券当然也不例外。中国革命有过低潮,以后又转入高潮。券界中坚力量要担起担子,改革、创新、突破,大发展的局面一定会到来。

    要使门券收藏大发展,今后有三件事要做:首先要创建有活力的营运机构,没有机构什么事也办不了,现有券协似乎见怪不惊了;再者是券源要新突破,不要注重拍卖,而要注意给集券者找券源,提供物美价廉的门券;最后是券界同仁要全力以赴把《中国门券(票)收藏大辞典》编纂好,给老券友作纪念,给新券友铺平入门道路。

 

    雨  人:最后一个问题,人人都说“收藏是件悦心养性的事”,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李克定:“悦心养性”当然是,还要加上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的作用。这三句话是梯形上升的。越是深下去,受益就越大。其实,国外也有收藏门券的,看今后会不会有人将门券收藏推向世界。

 

    雨  人:再次感谢李老师将自己集券多年的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我在这里转达全国券友对您的祝福,祝您幸福安康!

    李克定:感谢门券收藏研究网“雨人访谈”栏目给我说话的机会,谢谢!

李老师为网站题词

 

温馨提示:9月12日,网站将继续邀请张健为先生做客访谈栏目,畅谈券研。敬请关注!

(编辑:雨人)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2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郭礼典; 时间:2012-09-07 10:21:14;  
言行一致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2-08-22 08:54:18;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老思维敏捷,身体健康,券界幸事!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08-22 09:11:32;  
李老真不愧为门券收藏大家,期待您的“5.5.2”工程竣工!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8-22 10:03:01;  
宝刀不老,勘为人师。宝贵经验,永为收益。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2-08-22 10:19:28;  
对李先生关于“展集”与“专题”的提法很感兴趣。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08-22 10:57:39;  
“专题”和“展集”的解读,非常准确!这也是规范门券收藏术语的一大提示!
向李老学习!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08-22 12:02:01;  
李老师许多观点都很新颖,佩服!
姓名:王朝晖; 时间:2012-08-22 13:45:00;  
有很多感悟!!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08-22 15:16:51;  
收藏大家的经验之谈令人深省。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2-08-22 16:29:00;  
李老师的观点和看法很独到,经验宝贵,值得学习。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8-22 16:47:46;  
爱学习、爱专研,勤动脑、勤动手,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给人启示,发人深思!雨人的提问,也颇有水平!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2-08-22 19:55:05;  
雨人访谈,券界空前。才思敏捷,真知灼见。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08-22 20:42:33;  
读每一篇雨人访谈都受益匪浅。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08-22 22:12:17;  
李老师勤学习、勤动脑、552工程是我们券界的典范,祝李老师健康长寿。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08-23 06:21:45;  
收藏大家,学习榜样。宝贵经验,受益匪浅。谢谢雨人!谢谢李老!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2-08-23 22:04:59;  
李老师的语录很精彩,值得学习,敬佩!受益匪浅!
姓名:胥昌同; 时间:2012-08-23 23:26:05;  
这篇稿件写得很专业,我一口气读完了上下篇,值得称道,尤其是李老的“答题”很精彩。门票收藏界很令我等尊敬的二位老先生(李克定、罗敬平),是我学习的楷模,他们对人和蔼可亲,谦虚谨慎。这样的为老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尊敬。我为藏界有这些老同志,倍感欣慰,遗憾的是罗老已经离开了我们几年啦。愿李克定老先生好好保重身体!我去了李老家三次,看到他硬朗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活到百岁以上绝对没有问题的哈。李克定先生的书法功底好生了得,走进府邸满墙都是他的手书,各种书体尽现眼帘。
这栏目办得不错,希望坚持。感谢站长,感谢陈捷以及各位编辑!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2-08-24 06:43:29;  
佩服李老活到老学到老,展集与专题清晰论述颇为受益。
姓名:王庆堂; 时间:2012-08-26 13:10:33;  
尊敬的 李老师,那些年我们常联系,岁月在增长,年华在消 逝 我都 到了乘公交车 别人给让座了,你精力还那么充沛.
我的展集有的就是在您的券集中参照下而做的,如"血红,火红"是看了您的"红色"后发挥的,哈哈!老师,我侵权了.也学习了!
想念这些老朋友,姚金锋现在是只要有我带领就出去走走,否则天天在家里,昨曰带他到江北参加一个书画展,常提到这些老朋友.
祝您健康.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18-09-07 11:36:03;  
学习,致敬!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28868; 今日14801; 昨日15449;
本页访问量:2658032; 今日301; 昨日321; 收录总数:6913634; 今日:3636; 昨日:34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