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中券委理论部发言人就《评审规则》相关问题答券友问

中券委理论部发言人就《评审规则》相关问题答券友问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7-13 查看次数:590; 复制本文地址
中券委理论部

就修订《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展集评审总规则》相关问题

中券委理论部发言人答券友问

问:为什么要把全国券展展品“评审总规则”改为“评审规则”?

答:简约的说,是从实际和实用出发。

全国“评审总规则”是八年前制定的,当时的协调组在券界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拟以总规则来规范“省级门券展及各类门券(展)的评审。”至少,这在历史上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然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协调组——中券委角色定位的变化和网上券展的崛起,往年的总规则已不适应、更难统揽各级、各种券展的评审了——这应该是近年演奏展览进行曲时,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这种反常现象之实质所在。

分析和梳理券展中出现的老问题和新纠结,理论部毅然将总规则改为规则,这是从循规蹈矩跨入求实务实的一种思维嬗变。其结果是将以往对多层次券展的涵盖意向,转变为对全国届展这一高端层面的评审规范。修正后的规则化繁为简、层面单一、专指性强,易于操作实施,亦可为省级和省际券展提供切实的规范参考。

问:规则中新增加“提前”的评审原则,这是怎样出台的,有什么意义?

答:“提前”原则不是凭空臆造的。这是在分析总结历届券展经验教训之后,券界理论层面的一种改革、一种完善、一种进步。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历届展组委会出台的评审方案比较好,但实施起来却总不能到位呢?仔细剖析最近几届券展,才发现主要原因是时间限制!以第14届展为例,一个不参加其他活动的评委,用24个小时专门对107部展品集进行审阅、比较、鉴别和评定,平均每部仅有13分钟的时间。显然,这么一点有限的时间,即使过目不忘的评委,也很难在极度审美疲劳时对每一部展品做出相对准确的评判。

由此来看,时间保障也是决定评审质量的关键,但现场评审的时间不能放长,于是我们多方搜寻,最后找到提前预审的解决办法,并在“九研会”全国论文评审中实施,取得成功。此外,网上公开展示、提前预审,有利于促进展集创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听取券界的广泛评议,有利于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今天有理由指出:提前原则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广泛性,实用于各种大型竞赛性门券展览的评审。

问:论文与展集评审是两码事啊!全国展提前评审怎样操作?

答:论文和展集评审有竞赛共性的内在关联,触类旁通。展集评审不能走唯现场评定的老路,若沿用邮寄或捎带作品的方法提前预审,时间慢、费用高,很麻烦。但可以运用网络传递的快捷方法来解决。具体方法如下:

1、按分类评审要求,提前征集和落实参展作品。

2、提前确定一个相称的门券网站加盟,并邀请评委参与这个网站平台的评审工作。

3、请参展团体(或作者)按时将作品电子图片或数码照片传到加盟网站。

4、按评审规则组织网上预审。

由于网上预审后入围现场评审的作品数量减少,加上分类评审造成的展品总量分流,大大减轻了现场评审的时间压力,有利于实现展评的预期效果。

问:门券素材是什么概念?与门券有无区别?

答:门券素材是近年在展示与评审过程中出现的新名词、新概念。从展评角度而言,门券素材与门券略有差别,所谓的“门券素材”,指除了以门券为主体外,还包括少数具有“入门”象征意义的其它票证(诸如请柬、代表证、工作证等)。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券界收藏展览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可从门券展览符合文化大繁荣的发展趋向,找到成立的理由。《规则》对门券素材的具体内涵不回避又谨慎,始终留有论证余地。这从修改前的“视同”措词及其另条列项,可以看到两者的区别和提倡收藏与现实意义并重的主张。

问:纪念券可以参展吗?

答:券界主流派对纪念券的存在和发展是认同的。

纪念券记录了在门券收藏活动中出现的真实人物和客观事实,是民间收藏活动中一种健康的文化观象。我们主张在论证纪念券收藏意义的同时,也要重视研究纪念券的现代意义。

允许纪念券适度参展,反映一批集券人在新时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祈求,是件好事情。由此小中见大,可谓为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种具体写照,任何负面理由,都难以拒绝。

问:规则中为何不设传统类?

答:首先,传统类是从应用角度来分类的,偏离了性质分类主线。其次,用“传统”类定名还须论证和商榷。

什么叫传统类?16年前协调组有过类似的表述:“以收集和研究门券本身的各种特征为主要内容,注重门券的发行历史及更新换代的变化。”但这个近乎研究性质的阐释,还没被券界广泛接受,以致在其后的全国届展上,符合上述定义的展集少之又少,而出现最多的是编排简单、罗列门券的展示性作品。这类作品的不断展出,渐渐形成了而今“传统类”的说法。

进一步探索“传统”的历史,券界办展不到30年时间,还没有形成某种编组模式或展品类型代代相传的气候。“传统”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所以说在展评范畴,以传统概念划分类别,命名列项,还需思考和论证。

不过规则很注重展示上述券集、彰显收藏成果的积极作用,并以“展示类”单列,可以说多少亦有“传统类”的影子。

问:“规则”为什么要删去文献类?

答:“总规则”明确规定:“文献类展品包括:专门论著、各种目录、期刊合订本、个人论著汇编及集券文化艺术品。”从历史的角度看,对这五项内容的展出和评审,除黄石届展列项期刊评选之外,其他届次,其余项目几乎为零。对于“文献类”,理论部从抓大放小、严谨规则和切实可行着眼,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决定取消,不再分类列项。

其一,总规则界定“文献类”的五种展品,都非门券展览的主体成分,与券展主题主线相去甚远,不宜纳入基本类型。

其二,以这类展品素材组集,题材重合,内容较窄,缺少划分基本类型的要素;若单列评审,尚须制定多种评审细则,繁琐复杂,势必挤占现场评审非常有限的时间。

其三,全国16届展次的实践证明,文献类列项评审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不大。不过,作为门券收藏活动的历史文献,这类藏品可供展示;还可届外组评,届内颁奖。

问:为什么基本类别中没有研究类呢?

答:因为分类的对象是门券展集本身,分类的标准取其基本属性,而非对展集主题的选择、研究和阐释。这是所谓的研究类型展集没有列为基本类别的主要原因。不过对自然、人文、情趣三个基本类型的展品创作,都须用“研究”的途径和方式去表现作品的内涵深度、文化品味以及主题意境,来提升作品的档次。虽然真正意义的研究型展集问世较少,但这类作品的崛起趋势和创造性潜质引人注目,不可忽视。因此规则已开设研究性奖项,鼓励这类作品的编创发展。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2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2-07-13 05:34:20;  
答疑解惑,统一认识。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2-07-13 06:16:58;  
最好能把原“协调组”的“评审总规则”附上。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07-13 06:58:12;  
解释明晰,学习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7-13 08:40:23;  
任何一项规则的出台,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只要我们把握方向,把握主流,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就一定能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姓名:徐彬; 时间:2012-07-13 09:09:40;  
学习了!全国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07-13 10:12:39;  
“规则”制定的客观务实,解答说得清细明确!二步评审有一定难度,需要各界全力支持和积极努力!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07-13 10:15:53;  
解释清楚。学习研究。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7-13 11:27:49;  
[规则]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的修改完善,很有必要。
姓名:; 时间:2012-07-13 13:40:06;  
最好弄个全国旅游门票收藏展览的游戏规则。现在的像入门凭证收藏展览的
姓名:陶刚; 时间:2012-07-13 13:45:00;  
纪念券应进文献类
姓名:陶刚; 时间:2012-07-13 13:52:18;  
问个弱智问题,门票素材是否是旅游门票素材?不过门票素材包括那些也弄不请?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07-13 14:00:16;  
“规则”解释明细,学习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07-13 16:10:46;  
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改、完善规则。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07-13 16:37:42;  
学习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吧。
姓名:白丁; 时间:2012-07-13 17:32:21;  
关于纪念券,请问
1.主流派是啥意思?有数据支撑吗?
2.认可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认可纪念券是门券?

关于评审规则允许纪念券作为门券进入专题,本人将在朝花论坛开专贴探讨,欢迎参与!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7-13 18:10:38;  
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进一步探讨,但评审规则不可能等券界没有争议时再发布,即使真理在你手中,待实践证明后完全可修改或推倒重来,问题是评审规则不应再等待。白丁会长,我说得对呜?
姓名:王朝晖; 时间:2012-07-13 18:15:52;  
不断的学习总结提升
姓名:陶刚; 时间:2012-07-13 18:17:08;  
其实全国旅游门票收藏展览的游戏规则完全可从旅游门票为主弄个规则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07-13 19:08:30;  
学习了!
姓名:尹淑敏; 时间:2012-07-14 10:05:21;  
学习了、欣赏了、全国应该有统一的认识。
姓名:杨帆; 时间:2012-07-16 05:24:55;  

理论部做了大量工作,知难而进的精神令人警服。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07-18 16:04:35;  
理论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这是有目共睹的!
赞同胡保平先生的观点,《评审规则》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95611; 今日11142; 昨日12377;
本页访问量:2659324; 今日260; 昨日310; 收录总数:6936324; 今日:4980; 昨日:56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