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甘肃三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

甘肃三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7-13 查看次数:657;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100KB;最小图片:24KB;最大图片:76KB;


 

 

本期封面图案是甘肃炳灵寺石窟菩萨造像。三枚门票是炳灵寺石窟精华169窟佛造像和壁画图案。

炳灵寺位于甘肃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中。

                      

 

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国建弘元年(420年),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不断进行开凿扩大,元明时期仍有整修绘饰,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现存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分为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炳灵寺在魏晋时称唐述窟,是羌语“鬼神窟”之意。唐代称灵岩寺,宋代始称炳灵寺。“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音译,意译即汉语的“千佛山”、“万佛洞”。

炳灵寺石窟是“西域”佛教向东传播的代表性石窟之一。这一时期佛造像,手法简练,肢体半裸,衣裙飞动,姿态优雅,静中有动,比例协调,充分体现了西域民族浑厚粗犷之神韵。但也融入了本土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感受,注入了中国佛家信徒的理想和感情的内容。特别是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造像开始出现了佛传和佛本生故事,唐代造像体现了唐人所崇尚的健朗丰腴之美。总体上,佛造像仍保持面型较长,棱角分明、粗矿拙朴的特征,不失“西域”佛教的风格。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传承和发展之趋势。

炳灵寺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69(唐述窟),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所在。它坐落于窟群北端唐代大佛的上方,距地面50多米,原为一个天然石洞。宽27米,高15米,深19米。窟内存有西秦时期的造像和壁画。在第6号龛侧发现有 “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 墨书题记(即公元420年)。该题记为西晋名僧法显所题,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169窟现存佛龛24个。其中位于窟内北壁的第6佛龛,是一个平面半圆形的三瓣莲式的背屏龛。龛内塑一佛二菩萨像,佛像造型生动,表情丰富。前额宽而圆,双眉细而弯,两眼大而长,鼻梁高嘴唇薄,神情庄重,外着半披肩袈裟,结跏跌坐于莲花台上。衣纹线条自然流畅,富于动感。菩萨高发髻,而部表情,与佛像基本相同,披肩长发,佩有铃形耳饰;上身袒露,戴项圈、臂形耳饰;上身袒露,戴项圈、臂钏和手环,下面穿一大裙,左手下垂握巾带,右手亦握巾带于胸前,站在半圆形覆莲台上。佛、菩萨的面部、胸部及四肢部分,涂以白色,、耳以墨线勾勒,衣裙施以彩绘。佛与菩萨背、项光也施彩绘。佛的圆形背、项光外围均绘有火焰纹。(见封面右上门票)

169库中的壁画历经1600年的沧桑岁月,仍保持着显眼如初的色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壁上的大型壁画说法图。画面上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上手屈臂交手作说法状,背光上画着菩提树枝,莲台下画有翻波的水纹,,佛的两侧的菩萨拱手向佛而立,右上方有二飞天神,飘带飞扬,手持供物。(见封面右下门票)

炳灵寺石窟处于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西通西域,南去吐蕃的必经之地。随着历史的变迁炳灵寺石窟日渐萧条,早在宋元时期已渐颓废。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正式颁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设立了炳灵寺文物保管所,近年来了随着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工作的开展,对炳灵寺石窟的集中保护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此稿原载<门券博览>第2期,感谢宿景周老师传递稿件。——编者

【编辑:林强】

编辑:林强
目前,网友留言共9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2-07-13 05:30:39;  
详细的介绍,学习了!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2-07-13 09:30:38;  
欣赏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7-13 10:56:17;  
炳灵寺石窟我曾于1991年9月去过,记得是从刘家峡水电站乘船去的,两岸景色别致,经过浩淼的水库湖面,入峡口不远,便可看见千峰林立、万壑争奇的积石群峰。石窟的佛像群很有特色,当时留有门票一枚并购买了一本1982年2月第一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小丛书《炳灵寺石窟》,还留有一个石刻的小象。本文的介绍又让我回到了当时。谢谢。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12-07-13 12:12:13;  
学习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07-13 15:53:55;  
又详细了解了一处艺术宝库,谢谢介绍。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07-13 16:20:31;  
感谢宿老师的详细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07-13 18:12:10;  
学习并欣赏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2-07-13 22:48:01;  
非常喜欢石窟艺术和相关门票。
姓名:宣化朱; 时间:2012-07-14 07:39:32;  
学习了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3232053; 今日20550; 昨日43192;
本页访问量:2748818; 今日35; 昨日213; 收录总数:9228781; 今日:8845; 昨日:2075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