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TYHW2“跟帖”的感悟

TYHW2“跟帖”的感悟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致谢诸位投稿者及跟帖者
显示日期:2012-06-02 查看次数:597; 复制本文地址
河北省:郭林生

TYHW2“跟帖”的感悟

——致谢诸位投稿者及跟帖者

郭林生

2012.06.02

 “首届推介与阅读活动征文”已经圆满收官,期间积极投稿者众,热情跟帖者多。众多的读书爱好者把自己平时读书的积累撰成美文,传到网上与券友们分享。众多的征文活动参与者认真浏览后写下感言,跟帖互动。他们(她们)的这些美文、佳句,使“首届推介与阅读活动征文”气氛热烈、红红火火。不仅支持了本次征文活动的开展,而且让我从中学到许多许多。谨于此致谢诸位投稿者及跟帖者。

 恕我这里仅谈“跟帖”的感悟,而不涉及其它。我以为每次活动的稿件及跟帖都是一对孪生姊妹,有了稿件才能有人跟帖,那是有的放矢;有了稿件而无人跟帖就显得冷清一些。

 感悟一:跟帖”的意义。浏览后写下简要的几句,跟在某作品之后,这就叫“跟帖”吧。例如,孙元利先生的跟帖语句,短小精悍,激情四溢,是交流的轻骑兵、沟通的桥梁、渲染气氛的色彩、心声的流露、贵在参与的表征。据我观察,孙元利先生跟帖的覆盖面很广,数量颇多。“学习了!”、“欣赏了!”等等,情真意切而朴素大方。大家都应该学习孙元利先生锲而不舍的跟帖精神。

 感悟二:跟帖”的目的。在于求乐,论年龄诸位投稿者及跟帖者中,有的是我的兄长,有的是我的代际同龄人,还有相当的多数是我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放松心情享受快乐的心态等等诸多方面,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已步入古稀多年了,如何颐养天年得向他们学习。人老了快乐是第一位的,快乐对于大家,特别是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我信奉“快乐者健康”。快乐与心态平和又是密不可分的,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能淡泊名利不攀比,做到知足常乐,心态自然就平和了。老年人应该量力而行的去做一些轻松取乐的活动。诸如以文会友、诗词会友、收藏门券、研究门券、参加券展等。能写则写,能做则做,能乐则乐,或者浏览网站,时不时的跟上一帖。

 感悟三:跟帖”的诠释。赵宜生先生在《交流促共进  留言励我行》中说他“为丰畗券坛文化生活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实际上他一个人这次投稿就有15篇大作,约占了本次征文稿件的(近)半壁江山,还自称“微薄之力”是有点过谦了。他“以文会友,相互学习,携手共进,并肩提高”一语道出本次征文活动的宗旨,广大券友一定会有同感的。接着他用较多的笔墨把“留言”(我称“跟帖”)诠释得淋漓尽致,十分深刻,能做到如此者,宜生乃第一人也。

 毋庸讳言,赵宜生先生在文中表扬了我,还用了“敬佩”,我确实不敢当,我只不过是尽了一点做编辑的职责而已。诚言,大家辛辛苦苦撰写的稿件,先发到我这里,让我感到了券友们的十分信任,令我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我对收到的每一篇稿件都十分重视,起码先阅读一遍。当然阅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不读上三、五遍,就不可能有发言权,更不可能取其精华。在阅读每篇稿件的同时,我都写了几句小诗,给每篇稿件都跟了贴,算是阅读的心得吧。记得赵宜生先生曾在他给我的一封邮件中,称赞我的跟帖小诗,我即兴回复:【不成“小诗”宜生夸,读文取义跟帖罢。闲情逸致方四句,用脑练笔笑哈哈】,这是我亲身的感受,也是我跟帖过程中的乐趣所在。要跟帖必先阅读,阅读了就能学习,顺理成章。为每一篇作品跟帖,就“逼”着我必须阅读每一篇稿件,而要写出跟帖诗语,一定得反复阅读推敲,说不定要看几遍才成。

 感悟四:跟帖”的注意。就是跟帖时要注意“三多”:即多看长处、多指优点、多说好话。“良言一句三冬的暖”啊!甚至要用力去挖掘其内在深藏的美感。当然,有明显的错字或有原则错误,指出来也未尝不可。但是,尽量不要让人家觉得是吹毛求疵,要避免把个人的某种好恶施加于人。

 感悟五:跟帖”的拓展。我又突发奇想,把类似征文活动中“投稿与跟帖的形式”推广开来去思考。比如大部头作品及长篇作品的“序”是否可以视为“跟帖”呢?这里把“序”和“跟帖”同日而语绝非有贬低“序”之意,只是说它们形似而非神似。“序”是写在大部头作品及长篇作品的前面,是永久性与作品孪生在一起的。尤其是写“序”要请名家、权威或德高望重者,或许也可以请自己信得过的至交,他们所作之“序”是远远高于一般“跟帖”的水平的。而我觉得活动中的跟帖多数是即兴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来不及梳理而达到一定的高度。

 沈乃炜校长凭着他对宜生的熟知,为赵先生的自传体长篇记忆文学《三城往事》作序,谦虚的称谓【写在《三成往事》前面的话》】,乃画龙点睛之笔。这源于沈、赵二位是思想相通的智友,是曾经工作在宜宾三中的好搭档,是日常生活中的好朋友。沈乃炜校长的《阅读随笔》并非随意之笔。沈校长思维敏捷,文思泉涌,在文中表述了个人对世事的观察与思考,十分发人深省。

 总而言之,我写《“跟帖”的感悟》意在鼓噪,呼唤券友们在百忙中多抽出一点时间,除了撰稿,还要浏览网站,跟帖互动,其乐无穷啊!

 

 

 

【编辑: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
目前,网友留言共13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06-02 07:10:28;  
欣赏学习、跟帖互动、互勉共进、其乐无穷!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6-02 07:48:14;  
总结有益,留言互动,学习欣赏,更上一楼。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2-06-02 08:42:03;  
学习了。
姓名:赵宜生; 时间:2012-06-02 11:34:14;  
一篇<"跟帖"的感悟>见解深而广,学习了。"跟帖互动,其乐无穷"说得好!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12-06-02 12:29:12;  
谢谢郭老的表扬!本人非常喜欢咱们网站,也非常喜欢各位老师的大作,本人跟帖一是真正的跟各位老师学习,二是支持咱们网站的各项活动。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2-06-02 15:49:38;  
谨于此再一次谢谢元利的大力支持!!!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2-06-02 16:02:47;  
刚才发现文中最后一段的【《“跟帖”的遐想》】有误,应是《“跟帖”的感悟》。
这是我修改草稿时的疏忽,对不起了,请谅解!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06-02 20:00:56;  
跟帖是对文章作者的尊重,也是增进集谊有效方式。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06-02 21:38:42;  
赞同顾老师的观点。
姓名:张善靖; 时间:2012-06-03 10:34:07;  
学习。欣赏。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2-06-04 14:55:59;  
好感悟!实在,实用!!!
“我写《“跟帖”的感悟》意在鼓噪,呼唤券友们在百忙中多抽出一点时间,除了撰稿,还要浏览网站,跟帖互动,其乐无穷啊!”赞赏!!!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6-04 15:57:00;  
跟帖是学习,跟帖是尊重,跟帖是激励,跟帖是互动!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2-06-26 22:25:11;  
跟帖是对作者的鼓励和鞭策!有的跟帖的意见对作者很有启发!应大力提倡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在互动中常常会有新的感悟!也使我们认识或记住了一些未见过面的券友!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5045596; 今日23134; 昨日32198;
本页访问量:2785511; 今日182; 昨日233; 收录总数:12466024; 今日:11159; 昨日:1534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