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访谈〗: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陈祥明专访(下)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陈祥明专访(下)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3-22 查看次数:1138;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963KB;最小图片:16KB;最大图片:412KB;


陈老退休前为解放军总部机关的一名正师职干部

    雨  人:您编制了多个门券展集,还经常对外展出,给大家献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获得一致的好评。您觉的编制门券展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对于刚起步编制展集的券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祥明:编组门券展览专题,向社会展出,这是挖掘门券内涵、发挥券品教育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提倡。但要编出对广大群众有教育意义的门券展览专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是要积累数量相当的券品,没有精美合适的券品,就谈不上门券收藏展。二是选择的展览主题要鲜明,尽量与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合拍,最好能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三是编排的纲目思路要清晰,除门券外,可配少量图片,并作必要的美术装饰,文字说明要简练,尽量做到图片并茂,有观赏价值。特别在国家级博物馆展示的展品,更要下功夫。我在国家博物馆参展的《新中国的国际交往》和在军博展出的《一国两制耀千秋》两个门券专题,只所以受到各方个面的好评,就是长期酝酿,反复修改的结果。不过对刚起步编制展集的券友来说,要求不能太高,但参展的作品主题思想一定要明确,选用的门券要适当,展览贴片也不要太多,要在精字上做点文章。我相信经过几次参展,送展的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好。

2001年6月军委委员傅全友、郭伯雄在军博观看门券展时与陈老亲切握手

    雨  人:您认为收藏门券的人应该具备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能列举一些您收藏生涯中的实例来说明“心态”问题吗?

    陈祥明:门券收藏爱好者对收藏门券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搞门券收藏,既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而是为了寻找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人们进入老年,不仅需要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要有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我常用三句话勉励自己。第一、知足常乐。我退休已经二十多年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有了这种心态,内心就感到坦然。就不会怨天怨人,牢骚满腹。2008年11月,报刊上发表了我撰写的《从三次过生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文章,我从个人和家庭独特的视角,反映本人近年来知足常乐的心态。第二、助人为乐。退休后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对社会有利、对群众有益的事。这几年我凭借自己的专长,写稿编书办展览,为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当论文答辩老师,发挥了退休干部的余热,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三次被评为总参机关的先进退休干部。移交北京市民政局后,我又评为北京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系统优秀党员和先进军休干部。三、自得其乐。在生活中自己寻找乐趣。门券收藏是自得其乐的重要领域。所以我常用“自乐”为笔名,撰写稿件,发表文章。

      

              总参颁发的荣誉证书                  总参先进退休干部匾牌

    现在我很快就进入八十高龄了,目前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好,相继得了冠心病、眼底黄斑变性等疾病,在生活上带来许多不便。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自己的精神生活必须充实,传播文明服务社会的意志必须坚定。过去我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虽然没作出大的贡献,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尽心尽职的,曾立过五次三等功。今后我的目标是在自己人生最后的道路上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雨  人:券友步入老年后,怎样在门券的收藏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陈祥明:如何使老年人的精神丰富多彩?根据我在实践中的体会,一是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原来住在颐和园附近,离中央党校比较近,那里每周有一次文史讲座,我连续两年坚持听讲座,学到了不少文史知识。搬迁至奥运村附近后,我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已坚持了四年。长期的知识积累,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也为自己编组历史类和文学类的门券专题拓宽了思路。此外,我还参加了军休大学电脑班的学习,通过两年的学习,学会文字编辑和上网,初步掌握了图像处理和绘声绘影一些技巧,这对自己制作门券展览专题很有帮助。我虽然早就离开了工作岗位,但还是仍然关心时事和社会热点。总之,坚持长期学习,就能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收藏项目,从门券上寻找乐趣。门券具有体积小、品种多、更新快、易操作、花钱少的特点,特别适合老年人。另外,收藏门券又与旅游紧密相连,能多方面深化旅游的成果。通过对门券的研究,能更多地了解景点的特色和当地的民情民俗,丰富了知识,增添了情趣。收藏门券还能广交朋友,在交往中加深友谊,汲取精神营养。将收藏门券编组成展览专题,还能教育人们,服务社会,更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老年人有精神上的追求,思想就不会空虚,生活就更加充实,乐者忘忧,乐天者更长寿。

    雨  人:学习是进步的台阶,门券收藏也一样,你能否提点一下要搞好门券收藏需要做到哪些方面的努力?

    陈祥明:要搞好门券收藏,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我在收藏门券上概括为“四勤”。一曰勤跑腿,为了寻找券源,就要迈开双脚去找券,从景区里找,从券友交流时找,从亲友聚会时找,总之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收集门券的机会。如果个人主观不努力,门券也不会主动跑到你这里来的。二曰勤学习,学习与门券有关的知识,不断挖掘门券的丰富内涵。门券收藏也是一门学问,要了解门券所在景点的特色,学习与景点有关的历史知识和人文背景,懂一点鉴赏门券艺术设计的常识。为了弄请一枚国外门券,我经常到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查阅资料,到有关网站进行搜索,找懂外文的武官和亲属请教。还找旅游当事人了解参观景点的实际感受。总之你学习下多大功夫,对门券的了解就会有多少深度。三曰勤整理,收集的门券要随时分类,及时整理,便于今后寻找。必要时可用一定的主题思想编组成展览专题。四曰勤展示,门券收藏的目的,不能只存在家里的柜子里自我欣赏,而是要关注它的教育功能,要经常将藏品向广大群众展示,充分发挥门券的社会效益。

对外展览

    这几年我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不断编组新的展览专题,在全国和地区举办的门券展中展示,在北京多个博物馆里展出。我还经常撰写门券鉴赏文章,通过网站把新门券介绍给全国的网友,让券友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门券集藏的新成果。专题展示后,我还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汇集展出的照片和资料,建立档案。虽然自己辛苦一点,但想到通过个人的努力能使更多的人们受益,自己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雨  人:“垃圾券”的叫法现在非常盛行,这其中对北京券也不看好,特别是新入门的券友也是一窝风的收集所谓的热门券:如红色、博物馆、人物馆居等,以为这样就是门券收藏高手了,请谈谈您对“垃圾券”的看法?

    陈祥明:所谓垃圾券,我理解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皱褶残缺品相不好的券品;二是来源广泛随手可得的券品;三是设计简陋没有观赏价值的券品。不少券友对那些垃圾券、大路货往往不屑一顾,随手丢弃。其实收藏者由于着眼点不同,选择券品的标准各不相同。同一景点的门券,近期设计精美的券品,有时就不如早期设计简陋的券品更有收藏价值。

    我收藏的1954年使用的北京动物园前身西郊公园门券,仅有两张邮票那么大小,没有任何图案,北京青年报记者把它说成是我的“镇馆之宝”。我收集的印度艺术代表团在北京的演出券,外表看来很不起眼,也没有展示演出的时间,其实它是1953年使用的一张罕见绸质请柬。这是我在报国寺地摊里一大堆废券里挑选出来的。所以垃圾券中也能淘出宝来,关键是收藏人一定要识宝,懂得它的价值。

    雨  人:的确,象杭州西湖和其相邻的景点门券,也一度不被券友看好,但景点一入世遗后,那些券又被大家争相收藏了。现在还有的券友片面追求所谓的全品券,您是怎么看的?

    陈祥明:有些券友在收藏过程中常常会有些误区。一是片面追求没有使用过的门券,所谓“全品券”。其实用过的打孔券,并不影响编组收藏展览专题。二是片面追求成套的系列券。有的庙会券和博览会的券,每天更换一个品种,设计完全相同,只是颜色有差别,参观日期不同。我认为只要选有代表性的券品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全部集齐。三是片面追求花式新颖的异形券。其实有些所谓异形券,只是一堆花纸头,没有多大收藏价值。券贩子常常利用新涉足门券界的藏友求新的心理,高价出售,从中渔利,藏友们切勿上当。

    雨  人:谢谢陈老的解释和提醒。我经常在网上和券刊中看到您撰写的相关券文,具统计,仅在券研网您已经发表各类券文160多篇,成为该网五位“高产”券文作者之一,券友们在学习、欣赏您佳作的同时非常敬佩您。请您谈谈是什么力量在促使您多年来笔耕不辍?

    陈祥明:我有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要把门券收藏作为一个事业来对待,把门券作为一门学问研究。门券原本只是一个参观景点的入门凭证,但它与旅游景点紧密相关,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既有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又有展示延续千年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纪念地,还有反映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红色景点。这些旅游景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的知识。以这些门券为线索就能学到好多东西。至于国外景点,遍及五大洲,有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从埃及金字塔到美国自由女神像,研究这些举世闻名景点的券品,更有学不完的知识。

    另外,从艺术设计的角度上来看,门券还是一个集摄影、绘画、书法、篆刻于一身的艺术品。特别在现代,门券高科技的含量不断提高,出现磁卡、立体、激光、音乐门券等新品种。赏析这些特色券品,也是一种艺术享受。门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门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我作为一名老同志,作为多年从事门券研究的收藏爱好者,有责任把自己研究门券的成果,介绍给广大券友,供大家共同鉴赏,使之成为门券界的共同财富。

    雨  人:作为一位撰写券文“高产”的老藏家,您认为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做到像您这样墨宝千卷?

    陈祥明:谈不上“墨宝千卷”。我撰写介绍券品稿件主要掌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券品。特别是国内外最重要景点和难得一见的稀有品种,则优先予以介绍。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介绍的券品力求和当前的形势合拍,与群众关注的热点相吻合。三是介绍券品的文章要图文并茂,有观赏性,券友们看后能学到知识。
    我主观上想多为券友们写点东西,但年龄不饶人,体力也不支,往往力不从心。今后只能量力而行,请大家谅解。

    雨  人:最后我问一个比较宽泛地问题吧!您坚持门券收藏30多年,您觉的在门券收藏发展进程中,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您认为门券收藏的发展存在哪些隐忧,您对券界未来有什么希望?

    陈祥明:我集券虽然比较早,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退休以后,那时全国正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旅游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门券收藏也出现了新局面。近年来我觉得门券界有四大变化:一、门券品种日新月异。各个旅游景点相继印制了精美的门券,而且不断更新,这为门券爱好者提供了充足的券源。二、收藏队伍不断扩大。现在全国有收藏家协会,各省市都有收藏组织。其中门券专业委员会的队伍相当庞大,组织的活动也比较频繁。三、展示场所经常更新。除了举办两年一次的全国券展外,各地都不定期地举办有地方特色的门券展。不少地区展览办到了部队、学校和社区。展览活动进入了基层。四、券集制作推陈出新。许多券友凭借所学的电脑知识,制作收藏网页,编组电脑门券专题,经常在网上展示。有的还把视频动画的技巧运用到门券专题上来,展示的方式生动活泼。
    从组织领导上来讲,今后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何更好协调各地的门券收藏组织,使各地都能突出自己的特色,也可适时召开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二是门券收藏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已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关键要落实行动。

    雨  人:再次感谢陈老接受采访,并为栏目题词。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幸福安康!也真诚感谢崔艳红老师协助采访。

    陈祥明:不客气,我写了一副对联,与全国券友共勉。   

  (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2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2-03-22 06:55:42;  
向陈老学习致敬!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12-03-22 08:07:19;  
感谢陈捷老师对陈祥明前辈的专访,从中悟到一些知识。陈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期待下一篇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2-03-22 08:27:41;  
雨人访谈精辟,切点明确,几名受访者券识渊博,读者深受启迪和长识。希望能继续看到更多访谈,也希望能访谈初藏者、券商等,可以了解他们对收藏的感受及见解。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3-22 09:16:29;  
视门券收藏为事业,将门券研究当学问,追求精神充实,不忘社会责任,学研结合,藏展结合,自乐与共乐相结合。学习陈老情怀!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2-03-22 09:22:54;  
谢谢雨人访谈。向陈老致敬!
姓名:刘伟章; 时间:2012-03-22 09:28:10;  
深受启迪,增长了见识,感谢陈老,感谢“雨人访谈”!
姓名:曲克彬; 时间:2012-03-22 09:50:55;  
精彩访谈,增长知识。陈老是券友学习的榜样,向陈老致敬!!!
姓名:赵建春; 时间:2012-03-22 10:08:51;  
愿门券收藏爱好者象陈老一样,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3-22 10:26:17;  
陈老心系门券,收藏不忘宣传展示,充分发挥门券的社会效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由衷敬佩。
姓名:刘国庆; 时间:2012-03-22 12:11:26;  
向前辈敬礼!!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2-03-22 15:34:58;  
在门票收藏方面,有许多地方需向陈老学习。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03-22 17:21:43;  
精彩访谈,受益匪浅,感谢雨人,敬佩陈老!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03-22 19:47:04;  
非常精彩的访谈!陈老是我们门券界的楷模!也感谢雨人和崔大姐,您们辛苦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03-22 19:58:14;  
值得尊敬的陈老,值得学习的集券经验,读后受益匪浅。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2-03-23 09:08:49;  
学习了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2-03-23 20:45:46;  
向前辈学习!向陈老致敬!
姓名:赵林; 时间:2012-03-23 21:23:33;  
向陈老致敬!
姓名:任文奎; 时间:2012-03-23 21:54:58;  
受益匪浅,向陈老学习。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03-24 21:18:17;  
把门券收藏作为一种事业,不断研究,不断展示,不断学习,陈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谢谢陈老,谢谢“雨人”。
姓名:熊斌; 时间:2012-03-26 21:13:38;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姓名:琥珀赏玩; 时间:2012-05-14 22:49:48;  
最耐看的门券,最尊敬的前辈,永远学习的榜样!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18-09-07 12:08:28;  
向陈老致敬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3271889; 今日2712; 昨日57604;
本页访问量:2748979; 今日4; 昨日192; 收录总数:9237506; 今日:771; 昨日:1679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