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亦云“垃圾票”

亦云“垃圾票”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2-25 查看次数:490;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刘铭元

图片总大小:466KB;最小图片:13KB;最大图片:38KB;


  看了杨帆校长的《富贵勿忘贫贱》文章,很有启迪,想写篇感受,在下笔前,先给诸位朋友讲一个故事。

  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举办《人民的好总理》展览,我和老伴专程由保定前往北京参观。在入馆口,我看到检票员大把大把的撕票,于是对他客气地说:“同志,请您在票上打孔或剪角可以吗?”话音刚落,把以撕掉了一大块的票塞给我,我枉然了。参观后,回到卖票口,想花2元钱再买一张参观票,人排成长龙,有一二百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等待,很失望的离开了。回到保定后,心里总是闷闷不乐,老伴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给博物馆寄去2块钱,再买一张不就得了”。是个好办法,于是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内夹2元人民币,恐怕不回信,并附了一个贴邮票的信封,贴了邮票,投入信筒,期待着回信。一个月后,终于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回信,急忙打开,信封内有一张中国历史博物馆便笺,夹着一张2元人民币(还是我寄去的那张)和一枚“人民的好总理”门票,票背面鈐一红色“赠”字,真是如获至宝,可惜门票中间有一折印。被撕的票(不完整票,简称撕票,下同)、完整票、便笺、信封和2元人民币放在一起,珍藏至今(照片一至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故事讲完了,谁也不会把这枚撕票“三把两把,撕得粉碎,抛洒于地”吧,相反,更显这枚撕票的珍贵,现在能看到这枚撕票,故事也更显有味道。

  有一些人把撕票、脏票、皱票称之为“垃圾票”。可在我的门券收藏思想领域,没有“垃圾票”这个词,在我的门券收藏册中,都是珍券。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收藏门券,因为我喜欢,我爱她们,所以我带着感情收藏门券,每一枚门券都是我的朋友。门券不但使我心旷神怡,更使我从中学到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我收藏门券注重的是文化内涵,不在乎券的好坏形式,也不在乎有没有“存根”和“副券”。收藏门券是我的乐趣,无论收藏到什么样的门券,我都善待她们,因为我们有缘分。收集到撕票、脏票、皱票,我都加以整修珍藏。对撕票无序的,把它剪成规规矩矩,无法剪修的就保存原貌;対脏票,则用清洁水进行清理,然后用熨斗烫平;对皱票,先把票沾湿,后用熨斗烫平。在我的门券展集和文章中,都有她们的足迹。尤其对一些早期“撕票”,很有保存价值,因为她们是历史的见证,如果你想用展示门券的形式,写一篇门券发展史,早期“撕票”恐怕会派上大用场,应该把这种票看成是古代的瓷片。还有一些门券,虽然票面不整洁,属“撕票”,但她代表一个时期,如一些长江景点门票,“三峡”建成后,搬家换地了,想找过去的门票,就难上加难了,你不觉得这种“撕票”珍贵吗?还有人把“纪念票”也看成是垃圾票,更不妥,有些人还专门收藏纪念票呢,笔者就是其中一员。 门票,没有所谓垃圾票之说,撕毁“垃圾票”更不应该。

   收藏门券,就是收藏文化、收藏历史的高尚文明行为,残缺的门券并不影响其文化和历史价值。收藏门券更要有收藏道德,起码要尊重他人、尊重物品、尊重历史、尊重劳动,概括为尊重文化、尊重收藏。有道德的门券收藏才有活力、玩的才能开心、尽兴,才能玩出新层次、新水平。

   下面简介几枚修整和不必要修整的门券:

   中国赵州桥门票:

   原票有一斜褶(照片五),

图五

经熨斗烫整,斜褶基本消除(照片六)。

图六

鬼城十八层地狱形模展览票。原票不但撕角,票本身也不整齐(照片七),

图七

经整剪后基本规范(照片八)。

图八

保定古莲花池参观券和孔府参观券。

原券的副券都撕掉大部分(照片九、十),

图九

图十

经整剪后成了无副券的门券(照片十一、十二)。

图十一

图十二

明孝陵管理券,。原券无副券,切撕的不整齐(照片十三),按原券的虚线处整修后,规矩多了(照片十四)。

      

图十三、十四

黄山优待券。原券中间有一褶印,“优待券”处撕掉一块,勉强能看出“优待券”字样(照片十五),这种优待券较少,相对较珍贵,只用熨斗烫平皱褶,券面保持原貌。

图十五

鬼城览胜纪念券(照片十六)。原券除撕角外,还有打孔,可见检票手段不规范。这枚券的印制亦很潦草,图案都印斜了,券面上的纪念的念字由“今心”念,写成了“令心”念,很少见的门券。想当初,他们只认为 门券仅是入门参观的凭证,用后均弃之,根本没有想到当今门券竟成了艺术品,成了收藏一大门类。从收藏的角度衡量,这枚门券恐怕是“孤品”吧!所以这枚门券没整剪,保存了原貌。

图十六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门票。原票有两枚,一枚撕了右下角,一枚撕了右上角(照片十七、十八),两枚重叠在一起,正好弥补撕掉的部分,而且天衣无缝,成了一枚完整的票(照片十九)。

图十七

图十八

图十九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23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杨帆; 时间:2012-02-25 09:39:15;  

让我感动的好文章
作者深谙藏券妙趣。一些撕角券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其内涵的故事让人难以忘怀。
建议作者 不妨专搞一个撕券、旧券、破券专题,进入十七届展。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2-02-25 09:45:08;  
刘先生对门票的热爱由此更见一斑,学习!钦佩!!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2-02-25 10:05:47;  
看了您这篇文章。深受感动。也感愧疚。以前我像这样品相的票一概不要的。
就是到手了也会把它撕掉扔进垃圾篓里。我要好好向您学习呀。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2-25 10:11:31;  
一位境界高超的裁剪师。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2-25 10:16:37;  
爱屋及乌,善待藏品,尊重历史,知微见著!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2-02-25 10:29:12;  
我与刘老师有同感。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02-25 10:57:30;  
向刘老师学习,处理好撕票、脏票、皱票。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2-02-25 12:15:01;  
读后感慨万千,感谢杨校长的《富贵勿忘贫贱》文章和刘铭元老师都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姓名:匿名用户; 时间:2012-02-25 12:45:08;  
残缺的美。喜欢!好文章!应推广!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02-25 13:44:37;  
一位资深的藏券人,一位文明的集券人,一位传播门券收藏文化的好老师,向您学习!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02-25 15:26:31;  
就玩者说来,我从来都主张“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我从不轻视那所谓的“垃圾票”;
因为,我们以玩为主,以藏为乐,毕竟不是以这为生存的主要手段。
我在网站上展示的许多门券专题,有一些展集就利用了这些票,所以虽然评了个低位奖次,但我无怨无悔!自得其乐!
我非常赞赏刘大哥此文!别认为金山中才能挖出金子,有时,沙砾中也藏有真金!!
姓名:王学增; 时间:2012-02-25 18:48:14;  
同样的感受,共同的看法。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02-25 20:32:25;  
刘老师所言极是,每一枚券都有她自身的价值。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2-02-25 22:02:16;  
谢谢杨校长的鼓励,感谢朋友们的支持。让我们一起玩门券,玩的开心、愉快!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02-25 22:13:41;  
我们都要善待“垃圾票”。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02-26 21:06:46;  
赞同刘老的观点,很好的收藏经验。
姓名:赵建春; 时间:2012-02-27 10:00:58;  
非常钦佩刘老师对门票收藏的认知,是我们广大门票收藏爱好者应学习的。
姓名:王斌坤; 时间:2012-02-27 21:57:13;  
非常赞同刘老师的观点。集藏门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门券的功能是作为进门的凭证,应该说作过凭证后,就完成了它的功能。集藏它,是发掘它的后续功能、变废为宝。不然的话,大量印制新票即可,甚至可以印成套、时间也提前,现在就有人在做这样的事,这是很不正常的,应该被真正的集券者唾弃。我想,真正的集券者(包括其它相似的收藏)应该向刘老师学习,集藏门券,集藏历史,把精力放在门券的研究和内涵的挖掘上。我最近在市场上遇到一枚门券,券面主要是“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和“许德衡题时年九十有八”手迹,票面很脏。想到许德珩老人是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门券上难觅字迹;且展览时间短,门券存世少,对集门券题词者尤为珍贵,我毅然收入囊中。
姓名:匿名用户; 时间:2012-02-28 15:28:01;  
没使过的门票叫门票吗?我觉得现在有一个误区,非要收藏品相完好的门票,旧券,撕券,破券证明我使过,有什么不好,没使过的那么是不是给造假者提供了一个平台。
姓名:岳永战; 时间:2012-02-28 21:18:27;  
学习了!
姓名:谢家树; 时间:2012-03-02 12:08:57;  
刘老师的文章对新、老券友都是益智的指导。我想题目是《喜新不厌旧》为好,与杨帆老师的《富贵勿忘贫贱》可为姊妹篇!通过门券收藏,为的是门券文化的探讨与发掘。你还能想起收集到第一枚残缺门券时心情吗?
姓名:袁增木; 时间:2012-03-28 20:52:06;  
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姓名:风然; 时间:2012-10-16 14:36:20;  
很长知识!但有一点我觉得不妥,与刘老师商榷——对于副券被撕切去大半的、撕切不整齐的票品,刘老师是将它裁剪整齐,去除了副券,但这样一来,虽然是美观了,但很可能会丢失掉副券上的票价、文字样式、颜色等信息,有时也仅是副券那儿的撕票线差别就说明了不同版式!我觉得副券还是保留了好!晚辈鲁莽了,望刘老师海涵!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990269; 今日12877; 昨日18361;
本页访问量:2660782; 今日273; 昨日660; 收录总数:6971063; 今日:2709; 昨日:4502;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