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55)号:浅述中华古塔门券收藏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55)号:浅述中华古塔门券收藏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2-27 查看次数:910; 复制本文地址
上海市:周介明

     作为一名旅游门券收藏爱好者,我们必须在收藏中华古塔门券的同时,要了解中华古塔的起源和发展,要了解中华古塔的特色和意义,这样才能有的放失的收集和整理中华古塔门券,更好的编排和利用中华古塔门券,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浅述中华古塔门券收藏的体会:

    一.收藏中华古塔门券,首先要了解塔的起源

    塔并非中国固有的建筑,塔是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年间,随着佛教的传人而新出现的一种建筑类型。佛教起源于印度,塔这种建筑也是从印度随着佛教而传来的。

    印度的塔有两种,一种是埋藏佛舍利、佛骨的“宰堵波”,属于坟冢性质;另一种是“支提”,内无舍利称作庙,即塔庙。我们可以从佛教经典上得知,塔就是保存或者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舍利”用的建筑物,后来又加以扩演,凡“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齿遗骸,也称为“舍利”。

    佛教在中国真正开始传播,是在东汉明帝时,公元68年在河南洛阳建造的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被尊称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寺和塔是密不可分的,当时的白马寺就是以一个大型方木塔为中心而建造的,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座佛塔。

    二.收藏古塔门券,其次要了解塔的发展

     印度这两种塔传到中国后,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印度的“支提”原为刻有纪念性佛塔和其他雕刻的石窟。塔在窟的后面,塔前有一个较大礼佛集会的场所。“支提”式塔传到中国之后,发展成为中国的石窟寺,但没有集会之地,就在洞窟之前或者旁边另建寺院,作为僧众居住和集会之所,这样,在建筑形式和用途上都与印度的“支提”有所不同。中国现存比较著名的石窟寺有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重庆大足的佛教石刻等都是历史的见证。

    印度叫做“宰堵波”有舍利的塔传入中国之后,即与中国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寺塔,中国现存的古塔,大多是这种塔,不管塔内是否有舍利,总是叫做各种舍利塔的名称,比如山东临清的舍利宝塔,天津蓟县的盘山舍利塔,四川德阳的舍利塔,辽宁沈阳的无垢净光舍利塔,内蒙古呼和浩特五塔寺的金刚座舍利宝塔等。

    印度的“宰堵波”这种形式,本来只是一个半圆冢,但流传到中国之后,同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紧密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塔是楼阁式的,比如,公元68年在河南洛阳建造的白马寺塔,公元516年在河南洛阳建造的永宁寺塔都是七层、九层的楼阁式塔,后来逐步发展为亭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以及花塔、过街塔等多种形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塔。

    三.收藏古塔门券,还要了解塔的特色

    中国建塔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了,中国现存三千四百多座形态各异、颇具特色的古塔,可以说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从塔的量来讲,中国大部分古塔是单体塔,比如上海的龙华古塔,杭州的六和塔,苏州的虎丘塔,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都是单体塔,但是在浩瀚的古塔群体中还有许多数量不同的塔,比如山西太远的永祚寺双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三塔、宁夏青铜峡的一百零八塔、北京的银山塔林、河南的少林寺塔林等。

    从塔的质来分,有木塔、砖塔、琉璃塔、石塔、铁塔、铜塔。中国现存最古最高的木塔是山西的应县木塔,建于1056年,塔高67.31米,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中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是河南开封的铁塔,建于公元1049年;中国现存最高的铁塔是湖北当阳的玉泉铁塔,高约20米;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塔是山东历城的四门塔,建于公元611年;中国现存最高的铜塔是四川峨眉山报国寺的华严塔,由柴铜铸造,高6米,共14级。

    中国现存颇具特色的古塔很多,比如云南的树包塔,河北的碧螺塔,安徽的智者肉身塔,湖州的塔中塔(飞英塔),还有斜塔,其中辽宁绥中中斜塔,其倾斜度达12度,比世界上著名的比萨斜塔倾斜度超过2倍多、此外,还有方塔、白塔等,不一一赘述。

    四.收藏古塔门券,更要了解塔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的古建筑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国古塔婀娜多姿,雄伟挺拔,蔚为壮观,颇具特色,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大理三塔、六和塔、虎丘塔、大小雁塔等,都是中国旅游的拳头产品,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地、每一处前来参观古塔的游人如织,不同的皮肤,不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连接着一根友谊的纽带,在增进友谊、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国是世界上古塔最多的国家,现存三千四百多座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古塔,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硕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许多古塔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一座古塔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有民间传说,有历史典故,许多历史名人、文文墨客留下了美丽的诗篇和脍炙人口的文章。

    综上四点肤浅的体会,供古塔收藏爱好者参阅,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2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02-27 08:26:31;  
学术有专攻,周老师对中华古塔门券的研究深入细致,令人佩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02-27 09:19:55;  
周老师对古塔的研究很深,拜读了!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2-02-27 10:32:01;  
补充一点:
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的定州塔,是北宋年间建造的料敌塔,原名开元寺塔,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十一层,塔基外围周长128米,高83.7米,塔身为八角形,足可和上海二十四层楼的国际饭店媲美。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02-27 13:07:38;  
我也收藏塔的!我赞同周先生的四点高见。但我认为,全国的塔,远不止三千四百多,我县的云溪宝塔(几百年的历史),就可能没入其中,还有许多,至今也没有个绝对(相对)的数字。看来,集《塔》的券友,任重道远哟!!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2-27 13:43:56;  
对古塔有研究,提供的资料很好,学习了。
姓名:甄文兴; 时间:2012-02-27 14:33:47;  
我也收藏古塔,读此文,很长见识。谢谢周老师!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2-27 15:41:39;  
塔券文化,多姿多彩,传承演变,溯本求源。有益的资料!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02-27 16:14:22;  
塔寺文化,中华瑰宝。研究探索,很有必要。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02-27 21:25:16;  
周老师对塔文化的研究可谓深矣,长知识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02-28 20:59:57;  
拜读大作,真钦佩,学习啦1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2-02-29 11:24:49;  
中国的古塔源远流长,周老师博大精深,学习了。
姓名:颜波; 时间:2012-02-29 12:23:59;  
认真的阅读了这篇征文,使我对塔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在这里表示感谢!
另今天是2月29日,今天也是周介明的生日,四年只有一次的生日,
我再这里祝周介明生日快乐!
姓名:匡匡; 时间:2012-02-29 13:41:11;  
看了周老师对中国古塔的解绍,本人了解了很多,原来在收藏门券中还有那么多学问,感触很深,谢谢周老师,并祝他生日快乐,藏品更多,更广学术文章更多。
姓名:陈曦; 时间:2012-02-29 17:18:30;  
好文章,拜读了。祝周介明生日快乐!
姓名:程建; 时间:2012-02-29 21:24:20;  
古塔研究的很透彻,中国古代文化方面又学习了,谢谢好文!祝周介明生日快乐!
姓名:王维东; 时间:2012-02-29 21:59:45;  
拜读文章,受益匪浅。
姓名:徐彬; 时间:2012-03-01 12:29:28;  
研究得很有深度,学习了!
姓名:张焱茗; 时间:2012-03-01 23:11:15;  
拜读周老师的佳作,收益匪浅。我也收集古塔门券,却不知里面有那么多知识,以后还要多向老师们学习,谢谢啦!
姓名:张焱茗; 时间:2012-03-01 23:35:27;  
拜读佳作,获益匪浅,我也集古塔券,却不知其中的那么多知识,谢谢周老师的研究和分享,让我们大开眼界!
姓名:徐志东; 时间:2012-03-03 21:51:28;  
周介明老师的《浅述中华古塔门券收藏》一文,对集藏古塔门券的集友来说,帮助非浅,对古塔的起源、发展、特色、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对古塔门券的分类,组集专题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一读。
姓名:熊斌; 时间:2012-04-08 21:34:23;  
拜读周老师大作!内容丰富,言简意赅。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5278158; 今日4200; 昨日9872;
本页访问量:2688529; 今日260; 昨日415; 收录总数:7287382; 今日:1464; 昨日:3012;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