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访谈〗: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郭效文专访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郭效文专访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2-12 查看次数:2019;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186KB;最小图片:15KB;最大图片:54KB;


嘉宾简介:

    郭效文:男,1955年6月27日出生。上海大唐国际旅行社业务经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旅游门券收藏专业委员会侯补常务委员,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收藏协会世博文化收藏沙龙主任、旅游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松江区收藏协会副会长。

    1991年和2005年成功举办大型个人旅游门券展览,期间又多次举办小型旅游门券个人展览。1994年参加中国首届体育收藏展览获优秀奖,1990年起连续十二次参加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三次。2005年4月8日成立“郭效文中外旅游门券博物馆”。

    另十多次参加省、市级全国旅游门券邀请展,被上海收藏协会评为“十大收藏协会热心人”和“旅游门券收藏家”。被各类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几十余次。撰写的旅游门券收藏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收藏家等报。并与人合著《旅游门券鉴赏》一书。

    通联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发路100弄6号401室,邮编:200231。

 

 

雨  人:效文先生您好,您是栏目的首期访问嘉宾,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专访。您是门券收藏大家,在门券界无人不晓,所以这次先和您聊聊门券收藏方面的藏识,关于券集创作今后再继续采访您。

郭效文:好的,谢谢!

 

雨  人:收藏门类繁多,是什么原因吸引您选择收藏门券呢?收藏门券给您带来了什么?您还记得您收藏到的第一枚门券吗?

郭效文:1975—1980我开始到山西、安徽工作,每年南来北往,借此机会走了不少名山大  川,无意中保留了一些门券。1984年3月至今,我成了一个专职导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保存了大量门券复品,工作的原因,使我真正走上了旅游门券收藏之路。80年代未,开始了与券友间广泛的通信交流,收藏门券使我丰富了旅游知识,结识了众多全国券友,给我带来无穷的快乐。记得1975年第三次去北京,当时所用的门券都是文字券,很简单没有图案。当年三次去大寨,也不用门券。曾登上过一片荒废的平定冠山也是如此。1976—1978三年中我又二上黄山、二上九华、登庐山、游遍了皖南也没见到一张门券,可能是有券的地方我没走到。直到79年8月14号,当我等三次到达黄山时买到当时0.5元,黄山使用不到一个月的第一种门券,编号005241。

 

雨  人:在您的门券收藏生涯中,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门券是哪一枚(套)?在的藏品中您认为最有价值或者最有纪念价值的门券是哪张?

郭效文:因在武夷山住了二年,情有独钟,所以最喜欢竹笺漂流的二张票,一张是外宾券[红],另一张是港、澳、台胞专用券[黄][见图]。我个人认为价值有多种,如收藏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纪念价值等。当然我认为纪念价值更有意义,它或纪录了一段历史、一段友谊,一段情。我认为我夫妇二人婚后外出,从泰山旅游带回的门券最有纪念意义。

 

雨  人:这几张券的确非常漂亮。我知道您不仅国内的门券集的好,而且外国门券的收藏也是首屈一指,制作的外国门券展集也均获奖,您为什么对外国门券情有独钟呢?是不是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吸引你?收藏外国门券投入大吗?

郭效文:80—90年代还没如此开放,出国的人不多,当时也鲜见这类门券,收藏外国券的人很少。好在我兄妹和亲戚中有几十人在台湾和多个国家长期居住,使我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国外券,又因我长期接待领导、游客,偶尔我自己又会带团出国,使我增加了不少途经。异域的文化使我又开扩了视野,增加了更多国外旅游知识,所以我特别喜欢这类门券,至今已收集到93个国家和地区门券近4000种。近十多年国门大开,有更多普通百姓能走出国门,收藏外国门券的人也越来越多,价格也随之大涨,投入也大大提高了。

 

雨  人:您诸多的藏品主要从什么渠道收集到的,目前您采取的主要收集方式是那种?为什么?谈谈你在门券收藏活动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郭效文:我的藏品一是工作之便得到;二是能利用手中大量复品和券友交换;三是参加各地门券交流活动,购买、交流双管齐下;四是利用带团到各地的机会,晚上走访券友,当面交换门券;五、是从网上购买到自己喜欢的门券。从早期的通信和当面交流,到参加各地活动,再到98年后的以券养券,我的大量好券都是以出让几十、几百张门票才换来的一张。反正我有大量的复品有人要,就这样每年还要投入好几万。使我最为难忘的是有一年带团到苏州,去拜会王桂宝老前辈,相谈之中我流露出对两张西天目山老券的喜欢,没想到一个月后收到一封王老的挂号信函,将两张门券无偿的送了给我,使我配齐了这套佳券[见图],每当看想到此券都会难以忘怀。

 

雨  人:恩,非常感人的故事,这几张是难得一见的好券啊!现在大家都将门券定位为草根收藏,认为经济价值不高,更别说投资了,门券好似只能是自娱自乐,自我欣赏的花纸头。您能否分析下门券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谈谈目前门券收藏领域中最具有潜力品种和收藏的心得?

郭效文:所谓草根,只是参与的人少,不如集邮广泛,经济价值不高,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纵观近十几年来,门券进入流通市场,地位大大提高,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收藏品当然是越老越好,如早期文革门券中,一些被券友公认的顶尖品,价格一路领先,单枚价格已上二千之上,去年已有被叫到2500元一张的庚桑洞门票,据说也已成交。这些藏品存世量少,价格较高,只有少数券友问津。我个人认为,一旦再有几个大户参与,价格一定还会继续上扬。更值得大家关注的应该是民国门券,现在还没得到大家认可,往往在市场上价格还不如一张文革券,我认为民国门券存世量更少,几年后势必将会成一匹大黑马,大家可以试目以待。一些老的门券有收藏价值,但大都不漂亮。从欣赏的角度去看,80年代前后发行的手绘门券,则是用各种风格不同的画来表现,越来越受到众券友的亲睐。这些门券被大家公认为老门票,又有一定存世量,所以现在玩这类券的人最多。

 

雨  人:经您一分析,大家对收藏民国券肯定蠢蠢欲动了。现在热衷门券收藏的券友日益增多,请您谈谈新手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收藏门券,可以少走弯路?近几年随着纪念馆、博物馆、公园等相继免费开放,券友都担心今后会无票可集,您能谈谈今后门券收藏的发展趋势吗?

郭效文:新券友首先要提高券识,要多看展览和券友的藏品,多参加各类门券交流活动,先学习收藏知识,不要急于求成,这样才会少走湾路。门券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收藏,贵在坚持。

券友其实不必担心无票可集的局面,旅游景点还很多呢,况且纪念馆、博物馆还会有纪念门票发行,公园内还有些大型活动也会发行门票。上述纪念馆、博物馆、公园等门票不发行了,更增加了以前发行门票的收藏价值。中国的旅游大发展、门票制作越来越精美,会有更多的门票收藏爱好者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雨  人:每一项收藏都有自己一套专业和规范的藏识,甚至形成了一门学科。而门券收藏发展至今确没有一套统一、规范、权威的券识体系,这让新券友非常迷惘。以前关于“门券”和“门票”的称谓之争正是缺乏规范券识的体现。您认为在门券收藏中券识规范重要吗?是什么阻碍了券识的整理和规范?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郭效文:门券收藏从第一届展开始,已近三十年历史,应该要有一套专业规范的理论了,但至今还纠缠在券和票、纪念券和假券这种低级的讨论之中。一句话“券就是票,票就是券”没有必要再去讨论了。纪念券有真、有假,只有大家多看、多听、多学,券识提高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决。争来争去只是一个你与我的事事非非,应该结束了,大家将精力投到高一层次的探讨。七届展起开创了理论研讨,解决了多少实质问题?至今门券界有多少得到大家公认定义。全国门券展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每次展览都是各举办地自定一套,我认为今后的全国券展一定要有统一参展标准。尤其是评奖,是每次券展最突出的矛盾。要减少这个问题,一定要成立一支门券收藏界专业的评委队伍,评委人数不宜过多,7—11人就可以了。一定要推选专业知识强、办事公正的券友。被列入专业评委的券友,今后在各类展览中,其入选展品只参加展示,一律不参加评奖,以示公正。建议今后门券收藏展参展作品,不要发展成美术展览,重在展示门券专题的文化内涵。

 

雨  人:讲的非常好,您的这些观点应该值得券界深思。这几年门券交易日益火暴,网上和网下屡创拍品新高,这其中不排除炒作的可能,但我们仔细探究发现,门券交易的市场其实非常小,甚至不能以市场这词来套用,因为所谓的交易和拍卖都是在小股的收藏者之间,根本无市场化可言,但门券这几年的价格扶摇直上,令新老券友难以下手。您怎样看待现今的门券价格和一些所谓的高价票,符合门券收藏的发展规律吗?对门券今后的收藏和发展有什么利弊?

郭效文:交易火暴,是有少数人为了利益的炒作。总之市场存在,和一部分人的需求有关系,市场有大有小,即然存在了,就千万不要轻视,否则你就将会落伍。你认为的小股收藏者,往往都是门券收藏大军中的领跑者。要是玩低价券,门券收藏永远是一个没有档次的草根社团了。要走出这一误区,今后一定要多发掘象集邮中的大龙票、猴票,门券中的顶级品出现多了,才会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门券收藏队伍中来。高价券,肯定符合门券收藏的发展规律,对门券今后的收藏和发展利一定大于弊。

 

雨  人:这几年假券层出不穷,极大的伤害了券友的热情,券友常常抱怨假、仿品出现的太多,请问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您的收藏生涯中有买到过假票吗?对于初入门的藏友,收到一枚所谓的早期券、文革券等,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知道它是不是真品?

郭效文:就如先前所述,要提高券识,提高识别假券、商业券的能力,不能判定的不急予购买。请更多有识之士将知道的情况能通过券刊、网络等途经告知一些刚入门的新手。当然我也买到不少假券,我都将它入册作反面教材,以作警示。初入者往往会受低价诱惑,买进几改便宜的早期券、文革券为之感到高兴,今后购买这类券一定要找你周围的高人撑一下眼。

 

雨   人:想要采访的问题还很多,今天采访只能点到为止了,请大家继续关注今后对效文先生关于展集制作方面的采访。在这里再次感谢效文先生!

郭效文:以上只是本人一管之见,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探讨。所有回复都是对事不对人,无冲撞他人之意,切勿对号入坐。谢谢主持人!

【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4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曲克彬; 时间:2012-02-12 08:04:01;  
拜读《雨人访谈》,深受启发。郭友传授的集券经验,值得学习,增长券识,提高集券的信心。感谢郭友、陈友让券友享受精神大餐。
姓名:张全保; 时间:2012-02-12 09:45:40;  
非常精彩的采访录。非常长知识!祝贺第一炮打红,感谢雨人辛勤组织!感谢郭老师的经典回答!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2-02-12 11:16:47;  
很好的访谈录,学习了。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2-02-12 11:47:13;  
感谢雨人和被访者,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谢谢郭老师!
姓名:唐铁柱; 时间:2012-02-12 12:06:00;  
非常好的形式,学习,欣赏。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2-02-12 12:36:56;  
很精彩!拜读,学习了。
姓名:张吉安; 时间:2012-02-12 15:29:13;  
这是一篇精采的好文章,希望能看到更多能使券友增长知识的学术隨笔类的妙文。
姓名:杨帆; 时间:2012-02-12 16:19:12;  

这样的问答形式,活泼具体,针对性强,很受教益。
谢谢两位老师!
姓名:彭俊模; 时间:2012-02-12 17:19:55;  
学习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2-02-12 17:42:32;  
细读访谈增学识,效文先生开好头!如此形式促进券界发展,普及集券知识,好哇!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2-02-12 18:41:55;  
期待更多券友参与,希望更多券友受益!!!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2-02-12 19:53:21;  
《雨人访谈》是普及集券知识,传播门券收藏文化的好形式。学习、欣赏了!谢谢郭老师!谢谢陈老师!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2-02-12 20:31:58;  
读后很受启发,感谢网站提供的这个学习的好机会,二位辛苦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2-02-12 20:34:50;  
很切合实际,也是郭老师的经验之谈,谢谢两位老师。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2-02-12 20:42:21;  
《雨人访谈》好,让我们认识更多的集券大家,欣赏到难得的珍贵券品,谢谢陈捷!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2-02-12 21:15:37;  
拜读了。用一种新的形式传授集券经验,谢谢两位老师。
姓名:梁红梅; 时间:2012-02-12 21:18:07;  
感谢《雨人访谈》,学习了!
姓名:刘运峰; 时间:2012-02-12 22:14:56;  
看《雨人访谈》太有收获了,谢谢郭、陈二位老师!
姓名:张武鸣; 时间:2012-02-13 08:58:31;  
这样的访谈很好,很受启发,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姓名:赵建春; 时间:2012-02-13 10:01:45;  

谢谢郭老师的一番发言,他给门券收藏队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2-02-13 10:39:48;  
开局精彩,受益匪浅!
姓名:王学增; 时间:2012-02-13 12:41:51;  
采访录拜读了受益非浅。谢谢俩位老师!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2-02-13 15:37:58;  
形式灵活,受益匪浅。
姓名:唐军民; 时间:2012-02-13 17:30:19;  
这样的形式很不错,多采访一些集藏大家,对新老券友都有益处!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2-02-13 18:08:14;  
听了老郭一席高论,胜读十年书啊!受益匪浅!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2-02-13 21:11:05;  
这种形式很好,让我们丰富了藏识,又欣赏到佳券。
姓名:孙会军; 时间:2012-02-13 22:26:57;  
很新颖,很精彩。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2-02-13 23:51:21;  
问的实际,答的有水平,长知识了!
姓名:谢家树; 时间:2012-02-14 08:53:08;  
《雨人访谈》揭示了门券收藏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门券收藏起步与收藏误区;访者与受访者提出了门券收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坦诚与实在让人敬佩!
姓名:廖秋媚; 时间:2012-02-15 08:13:30;  
真是长见识了,这种形式太棒了!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2-02-15 14:31:50;  
长见识,学习了!
姓名:辰生; 时间:2012-02-16 10:32:15;  
学习了!!长见识了!!
姓名:于鲁湘; 时间:2012-02-16 15:50:46;  
两位都是高人,让大家有学习的机会,谢谢。
姓名:韩立; 时间:2012-02-17 15:52:05;  
高见
姓名:效文55; 时间:2012-02-20 19:56:03;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参与
姓名:薛卫东; 时间:2012-02-22 13:28:17;  
学习了。长知识。
姓名:汪政宏; 时间:2012-02-27 16:48:12;  
问得好!答得精彩!
姓名:杭州章志云; 时间:2012-03-11 08:07:21;  
不错,学习了
姓名:朱志刚; 时间:2012-03-16 11:14:54;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集券的心得颇有感悟。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18-09-07 12:14:24;  
学习,欣赏。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3277842; 今日8662; 昨日57604;
本页访问量:2748993; 今日18; 昨日192; 收录总数:9239368; 今日:2630; 昨日:1679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