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旅游门券的收藏已成为我国广大收藏爱好者所青睐,如何提高门券的收藏品位和更好地推动门券收藏活动。我以《京杭大运河一诗词门券集》创新过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门券收藏与研究:
门券,顾名思义,是入门活动的一种凭证。旅游门券既是入门凭证,又是景点的名片。门券虽小,方寸天地浓缩了自然与人文的精华,反映的是大千世界。精美的门券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和热情,给人们以艺术享受和美好的回忆。因此,好的门券是能融实用性、知识性、艺术性、传播性为一体的综合载体。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门券收藏热的蓬勃兴起,门券收藏已不是简单地将几张门券收藏,装集成册;而是要系统地整理、研究、归类,要搞专题成集,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人文景观,要研究它的文化内涵,如何把收藏文化的理念融入到门券收藏的全过程中,从而探究门券收藏研究及收藏文化的独特性的功能。
二、门券收藏与诗词文化结合
我在收藏门券过程中,想选题搞一部运河专题集,这是因为我出生在运河边,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对运河怀有深厚的情感,热爱运河,赞美运河,宣传运河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我在收藏运河门券,制作《京杭大运河门券集》过程中,油然地产生灵感,如果将诗词融入其中定会别开生面。我尝试着将门券和诗词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京杭大运河,将人们称诗为“无形的画”,门券为“无声的诗”的组合,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能较全面地反映京杭大运河的人文景观和悠久历史。
门券是旅游入门的凭证,一向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很容易接受和普及。诗词有文化品味,可提高收藏文化层次。我想通过京杭大运河的诗词与门券的结合,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起到普及门券的认知和推进门券收藏的理念。当人们看到《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后,定会发现原来门券内容这么丰富,知识性又这么强,画面又这么精美,很有收藏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诗词与门券的有机结合,使门券的收藏文化品位上了一个新台阶。门券的诗境、意镜以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通过收藏发掘和推广可以断定门券的收藏和研究活动会有一个向深层次的理性发展。
用风景图片或用诗词等宣传京杭大运河的图书已出很多,但从收藏角度,用门券与诗词的结合,围绕京杭大运河的书还是一个全新的创作。有运河门券、缺运河诗词;有运河的诗词、缺运河的门券,还是不能组合成一片,要二者齐全才能组成一体确实不易。我按门券展片尺寸要求,制作4框36片,组成开放性类展品《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2007年4月14日至15日在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出,获得大家的好评。2007年11月我又把展览片组成书稿初样,拿到湖北省黄石市十五届全国门券展上初露头角,就获得门券收藏界的同仁一致好评。
三、《诗词门券集》初露,就受到券界首肯和支持。
在湖北省黄石市举办的全国十五届门券展上《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初稿样书在展览会上初露,就受到中券委李有生主任,姚金文常务副主任,张健为、石杰副主任,李俊秘书长等二十一位全国券界领导、知名人士签名和题词,并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旅游门券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有生题:“京杭大运河—题赠许明明先生”;中券委常务副主任、上海藏协副秘书长兼旅专委主任姚金文题:“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中券委副主任、重庆门券收藏协会会长张健为题:“运河券集,别有洞天”;中券委副主任、陕西门券收藏协会会长石杰(西安)题:“藏坛百花,门券独秀”;中券委秘书长李俊(北京)题:“券说运河,别具一格—祝许明明先生《京杭大运河》出版”;中券委副秘书长、武汉藏联副会长兼券专委主任王运明题:“乐趣其中—与许明明先生共勉”;中券委常委王庆堂(哈尔滨)题:“收藏是为国家保护艺术珍品”;中券委常委刘永禄(成都)题:“充满新意的《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给门券爱好者带来欣喜,值得祝贺”;中券委常委、广东省券、票藏联会会长李伟钦题:“券说京杭大运河,诗涌沿河名胜景”;中券委常委、江苏省门券联谊会会长周昌林题:“精美门券,献映千年古老运河”;中券委候补常委、安徽省券藏联会长高如九(合肥)题:“收藏门券,陶冶情操”;中券委候补常委、上海藏协旅专委副主任郭效文题:“诗情画意,图文并茂”;中券委候补常委、天津券藏会负责人陆熙成题:“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途。连接券友情,体味作者苦”;四川省藏协旅专委常务理事李书舜题:“券坛新花,百花争艳”;中券委保定站站长、河北省券协常务理事、保定券藏专委会会长、券藏网站站长王建池题:“券坛珍品”;全国十五届旅展会执委副主任黄石市邮协东楚集邮与券联会会长刘会德题:“千年古运河,情系华夏人”;
陕西省藏协旅专委主办《门券博览》编辑部主编谢加树(西安)题:“难道一部京杭大运河古文化专业工具书,有幸拜读”;陕西省藏协旅专委主办《门券博览》编委副主编李冠宇(西安)题:“祝《京杭大运河》一书早日出版,将对券友编写专题有益的启示”;上旅会、上海九州丰泽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志明题:“京杭玉带串明珠”;四川省宜宾市藏协副秘书长《宜宾收藏》杂志总编刘向东题:“券说京杭运河,诗咏中华文彩”;中券委委员、武汉收藏家联谊会朱和平题:“方寸连真情”等许多集券界老前辈帮助和扶持新人,鼓励创新精神,确实是很感人的。
最近,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李金明赐题书名“京杭大运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建中委、浙江省民建副主委卢步东帮助写序;浙江省收藏协会长林华东题:“券说京杭运河,弘扬华夏精神”;浙江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贺善达题:“许许多多运河事,明明白白汇券中”;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常务理事、全国集邮联首批会士、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林衡夫题:“门券铨释运河,古今流传史实。”;浙江省收藏协会常务理事、旅专委主任陈爱国书唐·白居易诗《杭州回舫》贺许明明先生;浙江省收藏协会旅专委顾问戴从武题:“漕运通南北,收藏集古今”;杭州市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翰献书唐·皮日休诗《汴河怀古》一首;浙江省海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陆福生题:“晚来运河闲步意,方寸天地绝唱时”;“中国火花大王”,“扬州第九怪”季之光题:“卧游京杭大运河”;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李福昌题:“京杭运河贯南北,门券诗辞话春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级研究员、杭州铭春书画院院长张金铭题:“运河连五湖,商路通四海”;南京芳草园书画院第一副院长、南京火花收藏协会副秘书长、理事陆小平题:“千秋伟业云天路,京杭运河腾巨龙。诗词门券融方寸,驾驱九洲(州)贯长虹”;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周新华题:“案头山水,地上文章—赠许明明先生《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等,使本书得以增色。
《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六次在运河博物馆展出,又同时在全国、省市多次展出,得到集藏界好友的许多金点子帮助和启发,经过三年修改,补充和增添内容,使《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逐渐完善与成熟。
四、结论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世界奇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流,大部分河段至今仍在通航。
京杭大运河南北连接数千里,修建历史数千年,留下丰富历史文化遗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大运河集券文化研究要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助力,我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想为大运河和“申遗”出一份力。
在编写创作过程中,我还得到浙江省收藏协会旅专委陈爱国主任、戴从武顾问;浙江省收藏协会火花委王鸿生主任、潘春松理事、张佩尚副主任、汪以文老师、张渡导师、周星槎先生、湖州朱毅涛、台州徐彬、天津吴梦伟、合肥安徽农大潘向阳、扬州何曙光、葛国祥、河北景县王俊义等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还有许多热心朋友的支援,由于篇幅关系,就不一一列举。在此,我深表衷心感谢。《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付梓,我终于完成心愿。集子的创作,仅是初步的尝试,还很粗糙,还有待进一步加工,深化完善。我想通过诗词与门券的组合尝试,把收藏文化的理念融入门券收藏的全过程中,探究门券收藏文化的独特性功能,从而能获得大家认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后借杭州余杭区老干部诗社康连耿先生题诗作为结束语:
《恭读许明明“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有感》
(一)
通惠河边白鹭洲,轻歌一棹到杭州。
钱塘江畔雷峰塔,望尽天涯碧水流。
(二)
济水潺湲太白楼,瓜洲古渡日悠悠。
黿头渚上桃源路,一入西湖便罢休。
(三)
门券书香历史盈,青山滴翠听啼莺。
明明心似秋云洁,飞入申遗一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