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13)号:市场经济下的门票收藏应该如何发展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13)号:市场经济下的门票收藏应该如何发展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1-11-04 查看次数:588; 复制本文地址
浙江:俞向东

    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各地门票交流活动频繁。门票收藏大家济济。但是非常遗憾,不知票友有没发现,圈子缺乏两类人:做理论的和做评论的。写理论很难,不是你多写几遍文章,围绕着几个奉承者就是个做理论的;不过做评论更难,因为大家都喜欢说好话,但是只有真正的品票和批评,才能走一条扩大的路。当然,忠言逆耳,也正因为门票收藏缺乏这两类人,才制约着收藏的发展。

    门票收藏必须刻不容缓的走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道路。门票收藏的初级阶段是以增添生活情趣与乐趣为主要目的,玩得开心就可。由于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初级阶段在短时间里就能完成以往老一辈收藏爱好者几年的量的积累。经过相应的整理和交流后,我想这个时侯的收集不可能把欲望仅仅控制在玩得开心这么肤浅的层面,这样永远不会进步。那么,也就是说,以门票为载体,所产生的研究、交流、交易活动都是必须围绕着价值观这个中心命题而展开的,不持有经济价值观的收藏活动永远不具备生命力。那么在此,理论和评论就将发挥起相应的作用,门票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出来,经济价值是评出来的。收藏文化就是收集资料文化,只有整理好资料才能更好的去收藏。藏品作为一个载体,在了解当地风情文化的同时,对收藏品的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给与资料补充加速其市场化,这样,藏品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追求。不然,一旦人的冲动性退潮以后,留下的概念只是一堆废纸,也就是说一张门票必须经过研究,不断的修正和修改其相对应的数据(其发行的年代,存世数量,以及流入到收藏界的数量)加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就有了门票本身特定的经济价值,再经过社会影响。因此吸引更多的空闲资金来收集,收藏,炒做,也正因为收藏品其本身特殊的增值效应,才会不断有新的藏家来介入,交叉持有。但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没有以上要素做为参考依据,门票交流及买卖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数据就必定是个虚拟值,准确的说,就是存在着价值泡沫。这样的话,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时间换空间,数年后,收集家会发现拥有的仅仅是美丽。应该说,这样的美丽在各地已经不断的涌现。

    门票收藏由于地域文化的局限性,才造就一门优美的收藏艺术。不过其经济价值的传播范围将由当地收藏团队自身的素质和人生价值观所定位和相关联。任何一样藏品都没有绝对的价值,但是一个地方团队,拥有具备理论和评论的藏家,绝对能创造对应的价值。民间高人云集,是不灭的真理。人才济济,是水土养育之恩。我们要‘以门票兴文化’,即以其历史沉淀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振兴灿烂的地方旅游经济,从而带动社会之繁荣昌盛。这样门票收藏将是永不凋谢的奇花。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5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1-11-04 07:34:54;  
深有同感!门票圈子里就是缺少做理论的和做评论的这两种人。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1-11-04 09:00:29;  
做理论难,做评论更难,深有体会!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1-11-04 09:00:50;  
说的太对了。最最欣赏您第一段的见解。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1-11-04 17:11:59;  
体会太深刻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1-11-07 14:32:47;  
理论研究难,似比上青天。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59321; 今日6691; 昨日20568;
本页访问量:2658419; 今日46; 昨日282; 收录总数:6923085; 今日:2164; 昨日:657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