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10)号:浅论旅游门券收藏文化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10)号:浅论旅游门券收藏文化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1-10-26 查看次数:661; 复制本文地址
河北省:郭林生

    旅游门票与门券以及它们承载的旅游门票文化与门券文化涵盖面是比较广泛的。本文仅仅浅论旅游门券收藏文化。

    关于“旅游门票与门券(以下称门票与门券)”。门票与门券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同一种事物的表征,都是旅游景点的进门凭证,这是它们承载的基本功能。它们又都是有文化含量的文化符号。而它们的差异首先是在称谓上的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门票的称谓使用较早较些,也较普遍;门券的称谓我是听说的较晚了。我走进券界才知道门券的称谓,业外人士仍然是称门票的居多。门票与门券最主要的差异还是它们的文化含量有所不同。

    关于“旅游门票文化与门券文化(以下称门票文化与门券文化)”。五十年代的门票,文化含量较少,有的甚至很少。现在的门券,文化含量相对多了许多。所谓文化含量,我认为主要包括门票与门券的设计理念、外观美感、艺术特征、票面元素、承载功能等等。门票文化在这几个方面的含量,都是基本的、初始的,甚至有缺项。但它却是门券文化的先导和基础,门券文化是由门票文化演变发展而来的。由门票文化演变发展到门券文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门券文化中,如上等五项的文化含量就比较齐全了,而且还在逐步向纵深发展。

    门票及门券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它们是旅游的必然产物。游客们不仅持此能进入旅游景点的门,进行参观游览,而且早已注意收集门票与门券。因此,门票文化与门券文化也必然是在旅游中产生的,都是与旅游密不可分的。因此,浅论旅游门券收藏文化得从旅游说起。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比旧中国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那时国民经济基础还很薄弱,人们的生活水平还相当低。当时,人们主要精力大都是用来在解决温饱问题,旅游之事难能摆上日程。偶尔有机会去旅游了,也想不到把门票留下来。假如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把自己到过景点的门票都收藏起来,现在肯定可以跻身于门票收藏大家的行列了,甚至有的门票现在珍稀度相当高,当然这是戏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外出旅游成了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并在旅游的同时也注意收集门券了。就拿我和老伴来说,2010年1--8月,外出旅游七次,游了不少包括台湾等境内外景点,同时收集不少有关景点的门券。今年9月21日到10月1日,我和老伴随河北省组织的“夕阳红专列”长途旅游十一天,不仅游览了祖国大西北的美丽风光,而且最大的收获是收集到五十余枚所到景点的门券,创造了个人单次旅游收集门券数量的新高。几年来,我们的门券入囊数量增加较多,刚加入协券时,我们存券数量不足千枚,三年来翻了几番。

    随着门券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相应的是门券文化同样产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这个飞跃过程就是门券文化大发展的过程,我们门券人必须对门券文化及其发展的过程进行认真地研究。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门券文化当然也不例外。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存在着既互相依存,又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先进的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奏响了主旋律,不断的推动社会经济向好发展。门券文化遵照这一客观规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发展完善起来。因此,门券文化是新生事物,具有较强大的生命力。短短的二十多年门券文化的发展,见证了这一辩证法则。

    1985年8月12—25日,全国首届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在湖北武汉成功举行。这是门券收藏界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也是门券文化发展道路上的第一块里程碑。2009年10月24—26日,全国十六届券展在陕北黄帝陵胜利举办。全国十六次届展被誉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成果最佳,是全国各次届展的一个异峰突起。各省市券协组织举办的门券展览,交流会等,各有各的高招,各有各的特色。纵观各级各次券展,都是在为券坛大厦添砖加瓦,都是在为门券文化增加积淀。这不仅是门券文化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而且见证了门券文化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不断地推向前进,普及到全国广大民众。权威资料显示,全国现有门券收藏爱好者数十万之众,这是一支强大的传播门券文化、发展门券文化的生力军。

    但是,我认为券界的现状不容乐观,恰处低谷。就全国而言,门券组织是很松散的,中券委尚欠权威。门券文化继续发展虽有望,却困难。要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还得靠中券委扛起门券文化的大旗,奋力工作。全国十六届展以后,许多券友跃跃欲试,备战十七届展的劲头很足。关于十七届展,按约定俗成的“两年一届”,今年正值届展年。又恰逢建党九十周年庆典,今年举办十七届展是人心所望的。若推迟一年,不仅有可能挫伤了一部分券友的感情和积极性。若再按两年一届往后算,建国七十周年和建党一百周年时,这两个最佳届展年也会错过的。但是,只要广大券友同心同德,从门券文化发展的大局出发,维护中券委的权威,支持中券委的工作,一定能克服目前的困难,扭转现状走出低谷,门券文化一定会向好发展的。

    门券不但是门券文化的符号,而且是传播门券文化的极其重要载体。门券文化的发展,靠的就是收藏门券和展示门券两个方面。收藏门券就是积累门券文化,展示门券就是传播门券文化。

  (一)收藏门券包括收集和珍藏,先收集后珍藏。收集是必须的,珍藏是必要的。

   1收集门券的主要渠道概括为三条,即买、要、换:

   (1)买:集券人外出旅游在景点买券,自己留下来,似乎是很正常买券渠道,这是一种买;另一种是在摊贩手中买;第三种是在有组织拍卖会上买;买是较容易办到的。

   (2)要:在景点向陌生人要,较容易奏效,个别时不成功;请熟人帮忙,容易办到;向券友要,也容易办到;

   (3)换:券友之间根据需要互通有无,进行交换,很有必要。即能互相补充门券的空缺,又能分享快乐,还能加深友情。

    2珍藏门券:分类成册是最基本的。

   (1)门券分类:

    *按所用材料分:纸质券、塑料券、金属券、磁卡券,电子券等

    *按票面颜色分:黑白券、单色券、彩色券、立体券等

    *按使用功能分:旅游门券、入场券、贵宾券、参观券、纪念券、优惠券、时券等

    *特殊用处的:手写券,少见却管用,记得杨永军先生曾在网上展示一枚。

   (2)券册分类:

    *简易册:自制的,用普通的塑料文件夹和固定门券的插页做成的,这种是普遍应用的。

    *简装册:自制的比较精美的券册。

    *精装册:一般是买的。

   (二) 展示门券的六种形式

    收藏门券的最高境界是展示,展示门券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六种:

   (1)传统的券集展示:是最早的、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直观的展示方法。大家司空见惯的,已经很熟悉了。现在仍然广泛使用着。

   (2)网络券集展示:2010年券研网上举办的首届莲花奖电制券集展赛,使用了这种方法。是简单、方便、灵活的好形式。就是不能把实物券贴上,观众觉得不过瘾。

   (3)文化活动展示:券研网去年举办的“莲花杯”征文和今年刚刚结束的“玉兔杯”诗词会友活动,比较成功的探索出“用文化活动传播门券文化”的道路,收效堪佳,可以继续走下去。

   (4)视频展示:上海张福贵先生推出几年了。更先进更进步了,只是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门券展示上。

   (5)电子书: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一种展示方法。若引进用于门券展示,不仅灵活方便,而且收藏功能也很高。

   (6)券册展示:券友之间互相浏览对方的券册,也是一种展示形式。简单、方便、易行。

   (三)关于券集的分类:券集的分类是券集的管理、展示和评审的前提和基础。分类的原则和方法简述如下:

   (1)分类的原则是四个突出:

   *突出门券的特色;

   *突出简约化;

   *突出创新;

   *提出适用性。

   (2)分三类:

   *传统类;

   *主题类;

   *自由类。

   我们一定要对门券事业的向好发展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相信门券事业的发展一定会带来门券文化的繁荣。门券文化的繁荣,势必促进门券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为门券事业的发展及门券文化的繁荣,多做工作,无私奉献。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门券事业的发展,推进门券文化更加繁荣。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4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1-10-26 19:26:54;  
这文章务实性强,很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1-10-26 22:45:56;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很受启发。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1-10-27 12:02:37;  
郭老所言有道理,支持!
姓名:王凤桐; 时间:2011-10-28 09:57:13;  
认真学习郭老论文,提高券识,谢谢。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30910; 今日16842; 昨日15449;
本页访问量:2658071; 今日340; 昨日321; 收录总数:6914038; 今日:4040; 昨日:34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