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09)号:试论逻辑思维在券集制作中的运用

第九届券藏研讨会征文(009)号:试论逻辑思维在券集制作中的运用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1-10-23 查看次数:693; 复制本文地址
江西:彭安荣

       内容提要  本文试从逻辑学的角度,运用逻辑思维规律论述券集构思、创意与制作的关系及其在门券制作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将其概括为“两个阶段”和“十六个字”,通俗地阐述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来完成门券券集创作的全过程。

    关键词 逻辑思维   读券  用券  制作方法

    绪  论

    逻辑思维又称理论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证明、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并在认识的过程中重于分析与发展;经过逻辑思维,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逻辑思维虽属哲学范畴,但笔者以为,它可完全适用于门券专题集(包含纸质门券贴片券集与电子门券券集)的创意与制作。

    实践证明,门券专题集的制作,始终贯穿着逻辑思维;构思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实际也就是逻辑思维中的归纳、证明、推理的全部过程,离开了逻辑思维,其构思与制作也无从谈起。

    众所周知,门券专题的内容都是用“门券”来表达的。门券中的所有信息,都是逻辑思维的依据,以此构思出来的券集,便是逻辑思维后的产物。可见,门券是制作各类券集专题的主要素材。如果把门券券集喻如人体,那门券就是其骨骼和肌肉;门券中的信息(内容)就是其气血津精;制作的技巧就是为人体着装与扮相装饰。

    我觉得逻辑思维在券集制作过程中的运用与笔者的中医专业理论十分吻合。中医治病强调“辩证施治”、“审证求因”,因为不经过“辩证”,便抓不住疾病的实质,这里的辩证就是相当于“逻辑”,“审证求因”实际也就是“求证和推理”。不辩证就不能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不认真“思维”,根本也就无从处方立法治疗。券集制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可以说,与中医的辩证施治是殊途同归,如出一辙。特别在券集构思创作之前,逻辑思维就存在于门券的这一“客观世界”里。

    逻辑思维是抽象的,但对事物的认知、掌握、实践、运用却是实际客观的。如何在券集制作中认知、熟悉、把握、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呢?我认为,应该从下列两个方面着手。

    一、两 个 阶 段

   “两个阶段”即指读券、用券。

    1.读券。读券,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解读、赏析门券。

    读券首先是视觉的感知。所有门票都含有丰富的信息,且多数表现在图案、文字、钤印、纸质、票价里。说白了,就是要求在读券时“看清楚、弄明白、寻根底”,别一收到就进柜装箱。

    因此,读券是逻辑思维的第一步,是进入思维深层次的敲门砖。

    认真读券,能了解和认知券含信息,可以识别券之真伪,还有审美的享受。

    有人问,券不是书,还用读么?其实,各种各样的门券形同社会教科书,内容丰富,林林总总,它不仅仅是景点形象的反映和名片,还是人文、历史、风俗、人物知识的宝库。这里所说的“读券”并非是小学生读课文,朗朗出声,而是默默揣摩,认真领悟,多次把玩,细细品味。

    由此看来,读懂门券里蕴藏的丰富的信息,是运用逻辑思维创作券集的前提和要素,是读券的关键点。因此,笔者将门券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大致归纳为以下5个类型:

    1.1大众信息熟悉型:即没有文字说明,从图案里就能清楚了解其中意义与背景的券,如北京券、苏州券、长城券等。

    1.2券面信息明示型:在券的正面有明确介绍的券。如景点名称、图案、地址、票价、景点内容介绍、使用范围(包含允许游那些点、大人、小孩、免费、纪念等分类使用券),让人一目了然。

    1.3券背信息反映型:有的券在背面才有详细或简略文字介绍和景点地址、电话号码等等,这类券并不少见。

    1.4券图信息隐蔽型:券面只有景点名称、地点,券图无文字说明的券。

    如南京博物馆参观券,没任何文字提示,只有一副古画(临摩宋人画本《胡笳十八拍》图),须得赏券者有一定艺术知识。

    1.5券内信息待考型:此类门券没图案、没时间、地点,须由藏券人自行考究。如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展览参观券,只有两行文字与副券和票号,其它什么都无。其实,这券是指1989年9月3日在北京平息的由极少数人制造的反革命动乱(后改称为“1989年政治动乱风波”),如不考究,则不明其所以。

    另有一种券,券面只有景点名称而未标明景点地点,但背面却有电话号码,但可从电话区号中查究。(以上附券略)

    由此可知,读券能掌握信息,可积累信息,可产生灵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心里面有了底,脑子里有材料,制作券集时才会得心应手,不至于捉襟见肘。

    2.用券。

    用券是通过逻辑思维后,由感性认识至理性认识的飞跃,也就是通过读券从“宏观世界”中所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它经过了感知——理论——积累——选择--—归纳——实践——检验——再实践的整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就形成了一部完整的门券专题券集了。

    用券,还得视逻辑思维中的构思,也就是创意的情形而定。

    为使大家加深对逻辑思维方面的理解和运用,我试对《券研网》第二次“莲花奖”电子券集竞赛活动参赛入围的作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归纳分类,介绍在专题制作中合理用券的几种形式:

    2.1平铺直叙式:这种专题券集是采用叙事手法的文学形式编排而成。如金奖作品《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以一首陕北民歌为主线,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开始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走向胜利”为序排列,充分利用了逻辑思维后的门券信息,精选其中,归纳得短小精悍,引人注目,线条流畅,叙述自然,不愧为魁首之作。

    2.2按图罗列式:按照门券图案编排,显示出对仗工整与整体和谐。如《连券》,采用三目编排,即:整幅图、不同图、相同图,就把门券中的连券表达得淋漓尽致,符合逻辑理论中的“证明”规律。

    2.3思考领悟式:从某事、某物引伸扩展,有议有论,以警示、启迪、教育、发人深省深思而立意的专题。如《阶梯随想曲》,选用具有阶梯图案信息的各类门券说事喻人,把人生哲理寓于其中,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这又是逻辑思维中的“推理”方式。

    2.4发挥引伸式:指从某事、某人、某种常见现象切入,予以挖掘、延伸并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的专题券集。如《毛泽东与水之情》,以老子一句经文“智者乐水”,联系毛泽东主席传奇一生与水相缘,从水之缘、爱、韵、治4个方面引伸阐述,朗朗爽口,一气呵成,逻辑思维的特点尽显其中。

    2.5资料印证式:多数是传统研究类专题。如《券字知多少》,以丰富的门券,把“券”字的字体、字形、字构、字架表现得全面细腻,韵味十足。须知,没有足够的思维分析与求证能力是很难想象编排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逻辑思维与券集制作的关系就象是条“链”。在这里,逻辑就是“链节”,思维就是把每个链节连接成为“链条”,让它在齿轮上灵活运转;也可以这么说,逻辑是规律,违反逻辑的思维,势必使得整个链条受卡而转动不灵。

    二、十六个字

    所谓“十六个字”,即“据意选券,按券命题,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是个人在制作门券专题中运用逻辑思维的体会,主要是涉及券集具体构思与券集的制作方法范畴。

    1.据意选券

    这里的“据”,是根据、依据的意思,也就是逻辑学中的“归纳”;“意”,是指用意、创意、意向,也就是逻辑学中的“推理和客观选择”。全句的解释是说:制作券集时,先有创意、确定主题、制定纲目而后依据创意主题、纲目选择用券配券编排制作。这是制作券集中比较少用的一种方法。

    笔者是较为喜欢使用这种方法的,如《沉重的思索》、《路》、《梦》、《生命》、《苦乐观》等等。其特点是内容含蓄、启迪思维,寓教育于欣赏之中,观赏者须得慢慢品味。其优点是贴片不多,用券也不多,“一事一议”,主线清楚,且前言、目录、内页文字简炼,关联密切,前后呼应。其难度为:一是构思立意难;二是文字组织难;三是选券配券难,往往是有“意”没券,有“意”难达,因此,有时只能用图片或非券品代替。

   “据意选券”的前提是要有“灵感”。这灵感来源于生活,多数来源于对某些事件、事物的细心观察或体验,或者是来自一时的“心血来潮”。先有了“感性认识”之后,继而升华到“理性认识”,最后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予以体现和反映这些所观察到、所悟见性的事物(事件、事情),以求表现这些事物客观的现实过程。

    2.2按券命题。就是按照自己收藏有的门券分类整理后,再构思券集主题,然后按所定主题优化选用门券。这是一种通俗而常见、常用的方法。

    其特点是构思与制作相对容易,知识性强,视觉观感好,通俗,易为人所接受。其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能反映主题的门券,要有较强的归纳性。否则,牵强附会以它券代替,则失其真。比如,你有较为丰富的塔券,可以组成个《塔》(或关于塔的其它名称)专题。不久前秦皇岛展览交流会上展示的《中国名楼》和“券研网”展示的《天堑变通途》,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构思创作的。这些,也都是逻辑思维在券集制作中的运用体现。

    3.看菜吃饭。意思所指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所好、文化素养、知识积累的多少、对历史、人物、事件背景的了解掌握程度、藏券的情况、对券的理解等等方面而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创意构思与确定制作何种专题而言。

    不“看菜吃饭”,随意牵强,必定指鹿为马、张冠李戴、信口胡诌、指东说西,如此胡乱拚凑,留下笑柄。因为展集做成后,是给别人看的。应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胡弄乱编可千万不行!

    4.量体裁衣。说的是券集主题构思确定后,一是看看手边反映这主题的券充足不充足,够不够,千万别“走着瞧”、“做了看”,“走一步看一步”,应该胸中有数;二是得衡量题目大小,审视反映主题应该设多少个目,得用多少枚券;三是考虑全集布局,计划得多少个贴片,应该要几框才能表达完善,决不能盲目而为。

    结语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直接影响着券集制作质量。逻辑归纳性强、信息把握得准、用券正确的券集,血肉俱丰;思维形式正确,构思立意才能新颖,创意达意更加自然,制作出来的无论什么类型的券集,方能令人信服,令人佩服。“此处无声胜有声”、“细微之处见精神”,靠的就是逻辑思维的深度挖掘和完美演释。

    由于逻辑思维是个深奥的哲学理论,逻辑思维运用于门券制作又是个门券理论研究的新课题,笔者不揣冒昧在此作一初步探索,抛砖引玉,有待于众券友共同讨论;奈学识浅薄,如有不足,请大家多多指正,以为幸甚!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5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1-10-23 09:11:40;  
安荣大作,理论系统而深入,实践自如而娴熟,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谢谢!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1-10-23 18:40:00;  
彭老师的论文源于实践,有理有据,从逻辑学的角度进行阐述,深入浅出。学习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1-10-24 11:48:32;  
彭先生的券集,在创意和编排方面很有特色,往往寓意深刻,哲理性强,本文是其实践经验的理性思考,值得借鉴!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1-10-24 17:00:05;  
理论联系实践的好文章,学习了!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1-10-25 16:39:38;  
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好文章!学习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59143; 今日6513; 昨日20568;
本页访问量:2658415; 今日42; 昨日282; 收录总数:6923054; 今日:2133; 昨日:657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