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瑰宝—铜鼓

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瑰宝—铜鼓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8-10-02 查看次数:762; 复制本文地址

  铜鼓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大致产生于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一般多认为它是由作为炊具用的铜釜演变而来,至秦汉已向四周传播、扩散,并被我国西南、中东南及东南亚等地区众多的民族所使用和传承。目前全国各地收藏的铜鼓达1400余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各地民间的铜鼓还有200余面。其中大部分为广西所有,广西区博物馆馆藏铜鼓达360多面,为世界收藏铜鼓最多的博物馆。藏品中最大的铜鼓为出土于北流的北流型铜鼓,其高67.5厘米、面径166厘米,残重300多公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铜鼓。

  铜鼓通体用青铜铸造,呈圆墩形。鼓面圆而平,下接鼓身,连接部分略外凸,曲腰,中空,圆形敞口底,两侧有耳。鼓面主体多为太阳纹,即中心呈放射状光芒,其周围为多层同心环带,由宽窄不等的图案组成,称晕圈。晕圈内花纹装饰繁缛多彩,根据铜鼓类型的不同铸有芒纹、鸟纹、鱼纹、兽纹、团花纹、羽人纹、菱形纹、锯齿纹、云雷纹等纹饰。面沿则铸有独蛙、叠蛙、负螺蛙、马群、牛群、鸡鸭、谷仓、乘骑等立体装饰。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八个类型。

  铜鼓主要用于祭祀和乐舞伴奏,古时也用于传信报时、婚丧活动、战阵助威等,同时也作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生活中财富、权力的象征以及族人顶礼膜拜的神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听到打铜鼓的场面及清脆而又宏亮的铜鼓声。每到壮族的蚂拐(青蛙)节、苗族的春节、彝族的跳弓节、布努瑶的祝著节等节庆演奏铜鼓一定少不了。平时生活中的对歌、赛马、婚丧等活动也离不开打铜鼓、赛铜鼓、跳铜鼓舞等有铜鼓参与的节目。

  在自治区的首府——南宁,有关铜鼓文化的事物随处可见,大到单位大门、楼宇,小到路灯灯座、下水道井盖,你都能找到有关铜鼓图案及其纹饰的身影。同样,在南宁的部分门券设计中也充分运用了铜鼓图案及其纹饰。区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前用的一套门券中就有两枚使用了铜鼓图案及其纹饰。在编号为2004(1-2)的参观券中,主券的右下脚为冷水冲型的铜鼓图案,左下脚为铜鼓立体装饰的局部叠加图,背景为鼓面的灰白拓片,券上方的馆名则为郭沫若先生提写。在另一枚编号为2004(1-3)的参观券中,同样使用了以鼓面灰白拓片为背景的铜鼓纹饰,正中的图案则为一对铜凤灯。除了区博物馆的参观券外,在多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及其相关活动的门券中也都能见到有关铜鼓图案及其纹饰的身影。

  铜鼓这一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定会在今后的岁月中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铜鼓王 

   区博物馆券 1—2

                     区博物馆券1-3

                          文物苑 券

 

                            大地飞歌 券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4058955; 今日6817; 昨日18666;
本页访问量:2662086; 今日65; 昨日296; 收录总数:6986286; 今日:1583; 昨日:510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