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豪杰留史记 江山入画图

豪杰留史记 江山入画图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孟昭怀先生收藏门券散记
显示日期:2011-04-12 查看次数:947; 复制本文地址

   孟昭怀,天津市人,曾为天津市旅游文化门券协会会长,天津地区券界领军人物之一。集券数十年,藏量在四、五万枚之间,用孟先生自己的话说,数,不清,集券不在多,在精,尤为重要是在其过程,在追寻求索中的乐趣。于是乎,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年累月,乐此不疲,渐成规模,也成气候,怡情,益智,广交天下……               

                          腹 有 诗 书 气 自 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闻知孟先生大名,在尔后的交往中窥见了他的收藏境地。第一次到他家探访,一进门便惊得我目瞪口呆,只见室内一字排开的书柜中,茶几上,书案上,沙发上,地上的箱子、盒子、叠床架屋尽是书籍门票册及待整理的门券信函,先生好客,递茶寒暄,搬出大堆券册让我欣赏。孟先生集券以书陪伴,以史为向导,治学严谨,开篇谋略,布局有方,立意有据,以七十多岁高龄,娴熟自如地使用电脑,经常通宵达旦地在网上搜索所需资料,这在券界也屈指可数。

  孟昭怀先生朋友多,人脉通畅,资源丰厚,他从不卖券,门券复品送知己券友,慷慨豪爽,在券界有口皆碑。他与全国各地券友交往频繁,友情深厚,丰富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他尤其看重与中青年券友的交往,他把提携后进(初集券者)奖掖青年作为自己的责任,他说这是门券收藏的希望所在。全国每有大展,便赞助资金,同时送去贺词,表现了他对券界活动的关切和支持。与券友攀谈起门券收藏,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所感和盘托出,提醒券友,免走弯路,真诚待人,从不保留,他在各种场合强调门券的整理,否则积重难返,头绪纷繁,不利收藏。

  孟先生把收藏门券视作自己的事业,夜以继日,似乎是每天的例行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专注痴迷持之以恒,为圈外人不理解,究竟如何集到如此多的券,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么多作品,当是一言难以概述,个中甘苦唯有自知。曾有一次指着满屋有序而略显杂乱的门券对我说,你看,这多好,干到什么时候?干到不能干。如此乐观达人,体现了藏券人的精神。老当益壮不知老之将至,是他的真实写照,全国各地每有券展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以充沛的精力证实自己收藏的青春时光仍未退去,并坚持自始至终,以实际行动支持门票展会活动的举办。说起门券收藏以外的东西,先生有自己独到见解和睿智的定见,于门券的满腹经纶,在于他文化知识的厚重,体现在孟老身上的儒雅和长者风度,令人由然而生出一种钦敬。正是: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

春 燕 衔 泥 筑 大 观

  孟先生兴趣广泛,收藏纸制品票证门类较多,邮票、粮票、站台票等都有收藏,所藏站台票曾不止一次参加全国展和地方展。前不久,天津市筹备成立站台票组织,孟老以站台票资深人士被推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鉴于年龄及忙于券事,孟老谦逊一再婉拒。据悉,其组织仍为孟老保留了领导位置,足见他在当地收藏界的地位及影响。由于孟老的努力,促成2000年全国首届站台票展在天津的举行。

  多年来,孟先生门券集藏皓首穷经,可谓春燕衔泥,蔚为大观,已然整理出几十部专题,有苏州、山西、古塔、寺庙、民居、园林、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几十部专题。他喜欢建筑类门券,尤特别青睐山西门券,据他考证,中国地上古建筑山西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以上。1960年他因公赴山西文水县采访,见到山西的古建筑,从此与山西门券结缘,随着他手中山西券逐渐丰富,山西专题的名气越来越为人称道。2003年山西省举办太原建城两千五百年纪念活动,特邀孟先生参展,作为外阜人以山西券在山西展出,并获得特等奖,引来当地多家媒体同时采访报道,立时在圈内外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并由此掀起收藏山西券的热潮,至今长盛不衰。

  先生所作贴片,干净整洁,典雅标致,券品塑封严谨规整,许多门票还加衬黑边,以增加立体效果,手写的说明词,用炭笔隶书写就,极具书法韵味,与贴片珠联璧合,夺人眼目。他的专题一经确定,即契而不舍,孜孜以求。他的毛泽东专题,可谓洋洋大观,仅与毛泽东有关的门券、请柬、出席证等,就有600多枚,并制作成大幅贴片,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煌煌巨作无疑为后人研究毛泽东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历史资料。

  孟先生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按中国历史进程编排,篇幅浩繁,洋洋洒洒,是罕见的大部头作品,五十页的大贴片册,有四十多册,计有2800多个贴片,就其内容数量,一部作品足可以办一场展览,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作品内容自史前文化,原始社会,先秦百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主要以历史人物及相关纪念馆,博物馆等门券说事,展示社会发展进程,历史沿革变故,帝王丰功伟业,往事如烟,浩浩荡荡,如长篇影视剧徐徐展开,形式新颖,图文别致,看后令人兴致盎然,印象深刻,惊叹之余,足见作者匠心独运的功力。似这等作品,窃以为,当有与历史书籍殊途同归之功效。有一位大家说“收藏家是人类文明物证的守护神”,〈〈中华上下五千年〉〉为历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作者忠实地用他的作品展示并守护了历史。这部专题当是孟先生的代表之作。

  孟先生藏券量大,并有许多珍稀券和精品券,为一枚喜欢或需要的券,四处奔波,体现了收藏家一种执著坚韧的精神。他同时强调不必猎奇,需要与否决定收藏与否,切忌“全面”盲目收券,一味追求“百花齐放”。重要的是首先定位自己的收藏(就门券而言)方向及所喜欢的专题。对于目前门券行情看涨的情势,他主张不宜盲目跟从,有时为了断“行情”,孟先生以他特有的方式进行抑制干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孟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届展和省市地方券展,奖项不是他最终的追求,他的精华之作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散淡优雅,不与之争锋,静心自我消闲,增加玩券的兴趣,提高文化情操,做好门券作品,是他最大的喜好。

  学识的积累丰厚会促使形成自我完善的人品,人品完美程度决定门券作品品位的高低,在许多领域,这似乎是一个规律。但凡大手笔,必有宽广的视野与坦荡的胸怀,方能有震撼人心的作品出现。孟先生出色的门券作品,源于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他的门券专集不乏大气磅礴之作,尽管有的作品仍在不断地丰富补充与完善之中,这也恰如我们的人生。

 

 

(原载《门券博览》2011春季号。感谢刘伟章老师传递稿件)

【上传:张宝贵】

编辑:张宝贵
目前,网友留言共9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叶建国; 时间:2011-04-12 07:40:37;  
文章写的极有韵味,值得拜读。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1-04-12 10:58:09;  
拜读国琪大作是一种享受,谢谢。
顺问孟先生好。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1-04-12 10:58:43;  
一位具有学者风范的收藏大家,一位童心不泯的可敬老人!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1-04-12 12:45:16;  
集券大家的风采录。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1-04-12 15:11:27;  
可敬的孟先生,真正的收藏家。
姓名:张全保; 时间:2011-04-13 10:36:11;  
“养在深闺人未识”,有点儿遗憾!扫描传上网,让大家共同欣赏,那该多么好呀!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1-04-13 17:05:45;  
孟老是为可敬可亲的收藏大家,在和他的交往中,深有体会。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1-04-16 19:19:20;  
向孟老学习,致敬!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1-04-17 21:11:54;  
是一位可敬的老人,收藏界的大家。为人真诚值得学习。只是未能欣赏到孟老的大作,有些遗憾。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3143050; 今日34838; 昨日21469;
本页访问量:2748249; 今日239; 昨日209; 收录总数:9191594; 今日:12229; 昨日:609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