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访谈〗: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张福厚专访

雨人访谈(集券九问)——张福厚专访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2-04-12 查看次数:1293;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168KB;最小图片:18KB;最大图片:45KB;


嘉宾简介:

张福厚:笔名“田子”,网名“上海田子”,八十年代后期融入旅游门券收藏爱好者的全国联谊,历任上海门券收藏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雨人:田子先生您好,非常荣幸能请到您作为栏目第5期访谈的嘉宾,感谢您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的专访。

    田子:券友一家嘛!没空动笔,写不成大文章,还是随便聊聊的好。

 

    雨人:好的。其实我们也是老朋友了,相识应该是6、7年前吧!不知道您还能否记得,当时您在我网店里购买了一枚左海西游记宫的木制门券。我当时就对您的网名很好奇,取这网名是否有特殊的含义?

    田子:哈哈,当然记得,被我捡了个“漏”,哈哈!所以我后来也帮你以很低的代价搜寻到一个极具收藏价值的孤稀独特的请柬。

左海西游记宫的木制门券

    其实“田子”原本是我在门券界的笔名。八十年代后期,各地的爱好者像滚雪球一样,逐步形成全国的联谊网络。我们开始意识到,收集门券已不仅是个别的爱好,而是一个遍布各地的群体,于是我们积极的提倡、推动门券集藏的理论研究,为群众性的旅游门券收藏活动寻求理论依据。特别是在抵制假券、门券集藏活动不宜过早商品化等等一些敏感激烈的问题上,机警的券刊编发者用我名字的下半部分“田子”作笔名,我觉得意喻也很好—“我是大地的儿子”,于是二十多年来在门券界一直沿用这个笔名。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开始摸索电脑,在上网注册网名时,我干脆就用我的笔名注册,但“田子”老是要被人抢注,我就注册“上海田子”沿用至今。

 

    雨人:是啊,您给我找得那枚请柬非常棒,再次感谢!各类收藏都有自己的统一、专业的知识体系,如邮票有邮识,但门券收藏发展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券识体系,您觉的规范券识重要吗?有什么可行的方法?

   田子:规范券识、统一专业的知识体系当然很重要,也是大家长久以来的良好愿望,但不能操之过急。我注意到了你的论文《溯本求源——规范券识迫在眉睫》。门券集藏的理论研究是整个门券界的大事,每个爱好者都应该站在被教育者的立场上,去实践,去思索,以“同学”的和谐状态,相互提携,共同探讨,以求共识,为逐步建立健全、统一、专业的知识体系而努力。

    20多年前,我们开始关于门券的理论研究,对于一些基础理论,如我们的收藏品种的广义名称?集券的起因、目的、意义是什么?门券的范畴和定义是什么?狭义门券的社会属性是什么?群体的性质是什么?等等问题上引发了大讨论,还列过基础理论条目,但后来发现我们的实践还不够,门券集藏活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十分理性的解答这些问题。理论应该是源于实践,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提高,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研究一定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然,纵观20年来门券界对门券收藏理论的研究,取得的进步与成绩是首肯的。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共同探讨联谊共进。

    我当年的《门券商品化为时过早》也被称为坚决反对门券商品化的人,那主要是为了争取社会的正面理解和支持。但后来,特别是各地交流会的蜂拥举办,打破了“一对一以物易物”的原始格局,我的观点也改变为“让货币充当媒介物,促使进门券藏品的交流”。

 

    雨人:您的理念非常前沿,您应该是券界最早使用手机和视频报道门券收藏活动的藏家。总是在第一时间为券友送上最前沿的报道,获得大家的认可和赞扬,可以说现在已成了一个品牌,那您是何时想到用这种报道形式的?

    田子:八十年代后期,门券收藏爱好者像滚雪球一样,逐步形成全国的联谊网络,各地的门券刊物起到了信息传播作用,那时不管哪个门券刊物一到手,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对所有新发现的爱好者,都要发信联谊。它让我们记忆犹新,同时意识到信息传播对于门券收藏这一群体活动发展的重要性。正是这种感受和意识,让我在摸索电脑、使用手机、学习摄像制作的技术基础上,意识到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传播信息,推进门券收藏这一群体活动的快速发展。

    收藏活动本身是个信息流行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我门群众性的收藏活动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动自身发展。手机短信可以用网络免费群发,第一时间把信息快捷的发送到有关人员手机上,特别方便那些不会上网以及会上网但不可能随时在线的人。视频报道门券收藏活动更加及时直观,当然喜闻乐见,有利扩大相关信息在社会中更大范围的传播。

    我的第一次视频报道是2006年10月14 日“上海第五届门券收藏交流会”;报道“2009年无锡是个好地方门券交流会”创下137306人次的最高点击率;手机短信《田子信箱》发布参与人数最多者是最近“关于门票越来越贵了”的讨论。

视频网址   http://www.56.com/h82/uv.index.php?user=sh_tz

   

    雨人:既然说到这次“关于门券越来越贵了”大讨论的事情,确实大家都非常关注,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券友对现在高价券、高拍卖的困惑和担忧,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价券这种现状?这利于门券收藏的健康发展吗?

    田子:哈哈,别困惑别担忧,别忘了咱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咱们门券界是处在现实社会大环境中的,交流中既然已有货币的介入,能不受货币经济规律的影响么?货币经济规律也并不是可怕不讲理的东西,每个人每处一事的态度,都取决于你自身立场利益而建立的指导观念,想一想你为什么要集券,你集券的目的是什么?你看问题的心态就会淡定很多。走自然规律的路,走社会规则的路,走个性独立奋发、走整体活跃和谐的路,门券收藏就会健康发展!

 

    雨人:老人们曾说过“一跌三长”,在门券收藏中有许多刚刚起步的,跌跤是积累经验的必经步骤,请您向他们介绍下门券收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他们早点顺利进入到这大家庭中。

    田子:集友们都有不少体会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听听大家的好建议。我特别想提醒新集友的是:“不要主观的,过早的把自己锁闭在较小的专题收集范围里”。门券收藏是一门综合的学问,涉及范围广,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要想取得实效,就要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和熟悉,再根据个人熟知情况、情趣喜好、逐步定向。凡是在门券收藏方面取得较大成效者,大都是有独到之处的,要防止急躁情绪和盲目跟风。

 

    雨人:每位收藏者都有其各不同的原因进入到门券收藏之中,想问问您,是什么机缘促使您进入到门券收藏之中的?至今已历多少年?谈谈你在门券收藏活动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田子:你这指的就是门券收藏的自然起因这个课题。就个人以及较多早期集券的人而言,喜爱旅行及旅游文化、所到之处的旅游纪念和满足神游愿望,可能是收集门券的原动力。在欣赏中发现,门券客体记载了不少的社会历史信息,是一种较简易的大众收藏品。如果根据每张门券所载的信息,挖掘它的内涵,通过积极的文化艺术加工,编组专集,展示一种健康的灵感主题,对个人陶冶情操,对社会活跃精神文明,岂不乐乎!而当发现身边还有众多和自己一样爱好的朋友可真诚交往的时候,你便一发不可收拾。自己自八十年代后期融入全国旅游门券收藏爱好者联谊以来,也有二十余年了吧。在门券收藏活动中难忘的事情太多了,待有空再聊聊旧事吧!

参加江苏省第八届旅游门券收藏展时,被委以嘉宾的身份向获奖者颁奖

 

    雨人:好的。大凡搞收藏的人脑子里都有“捡漏”的喜好,您觉得能靠捡漏来丰富收藏吗?收藏中您吃过药并捡过漏吗?每枚门券都有其自身的价格与价值,请您谈谈“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田子:“捡漏”是每位收藏者的心理喜好,每个人都“吃过药”也“捡过漏”,但不能完全希冀靠捡漏来丰富收藏,因为“吃药”与“捡漏”是因人因时因事而相对出现的,只是一种相对现象,要以平静心态去对待, “捡漏不骄,吃药不馁”。

    你说的“价值”可能是指“收藏价值”,你说的“价格”可能是指“交换价格”。在整个社会市场和历史长河中,收藏品的“价值”是一种社会普遍观念认识,“价格”是当事人成交一刹那的货币量,“价格”与“价值”不存在恒等。门券收藏品的价格与价值的统一,只是在个案交易中体现。

接受上海电视台访谈门券收藏

 

    雨人:门券收藏发展到今天,交易也日益火暴,假券也层出不穷,最近网上发起纪念券是假券的大讨论,那谈谈您对纪念券的看法好吗?我还注意到网上在卖很多种上海的游园纪念片,那这类东西是不是门券呢?

    田子:“纪念券是假券”的提问还不太严谨,被提问的纪念券的范畴分类是什么?假券的界定原则是什么?所以还不便直接回答。

    其实对纪念券方面的议论,是个“古老”的问题,曾涉及到对门券理论的一些基础认识,首先是开展门券集藏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门券的定义?门券收藏范围如何定义?等等问题。它关系到看问题的立场观念,不是简单的区分“真假”问题,要立足门券界整体,要客观的分析探讨。理论研究是对事物发展的总结与提高,要朝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努力。民间收藏品的收藏对象都是由个性发挥,进而共性稳定的。好多纪念券是具有丰富历史信息的资料和收藏品。没必要把纪念券笼统的列入“打假”范围。

    就纪念券的历史变迁和目前状况来说,可分为属于旅游行为范畴的旅游纪念券,以及属于门券集藏活动范畴的门券集藏活动纪念券两大类。旅游景点景观纪念券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分别出好多种类的情况。我当年的《可痴不可愚》被称为“打假第一人”,那主要是想提醒大家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抵制某些纯为牟利的臆造票,希望大家认识并强调“门券的第一功能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入门凭证功能”。这些认识,已经形成了大家的共识。旅游门券就其社会属性的本质而言,是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契约行为。但随着旅游经济经营模式的变异,门券的纪念与传媒功能在提升,有些门券现象甚至跨越了门券的入门凭证功能。我们对门券的功能、门券的定义范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思考,可以进一步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剖析,逐步加深对其个性特征到共性特征的认识。至于随门券集藏活动的蓬勃发展而出现的门券集藏活动纪念券,作为我们门券界,应该“给门券集藏活动纪念券一席之地”,只是在设计制作时要注意券面信息的客观统一性,避免强作之嫌。

    上海的游园纪念片是不是门券呢?是,又怎的?不是,又怎的?讨论这个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就历史而言,它不是“入门的凭证”,但他是“入门的佐证”,以曾“入门的形态”记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其收藏价值。这个问题要待有机会展开来深入探讨。

 

    雨人:您也经常浏览门券收藏网站,在您的心目中,门券收藏研究网有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改进与提高,能否提点建议?

    田子:改进与提高的建议还不敢说,心里老是惦念的是怎么才能发动更多更多的集友上网,参与到网络的联谊中来,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进门券集藏活动的自身发展。向在这方面作出不息努力的集友们致意!

 

    雨人:时间过的很快,田子先生用他多年的收藏经验,无私的为我们解答,在这里再次衷心的感谢!

    田子:不客气!随便聊聊,不成文理,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温馨提示:4月22日,是对胡保平先生关于展集创作的专访,敬请关注!

(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3-08-29 12:41:30;  
学习了!!!!!!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18-09-07 12:04:48;  
敬佩的藏家!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79098; 今日7024; 昨日19423;
本页访问量:2658917; 今日163; 昨日381; 收录总数:6928349; 今日:2680; 昨日:474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