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唐寅祈梦悟人生

唐寅祈梦悟人生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1-02-15 查看次数:821; 复制本文地址
福建:蔡宝呈

图片总大小:97KB;最小图片:48KB;最大图片:49KB;


唐寅,是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其实他并非象传说中所说的那么潇洒风流、风光无限,而是充满坎坷、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的一生。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明代苏州人。出身商人之家,少年早慧,才华横溢,性情奔放。但玩世不恭,纵酒放怀,不求功名。年少时,家庭连遭不幸,父母双亡、妻死妹故,情绪更为消沉。后在祝枝山苦劝下,二十九岁考取“解元”。三十岁去南京会试时,因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蒙冤入狱,平反后发配浙江布政司当书吏,愤不赴任,从此后绝意仕途。历时九个月,壮游千里,览阅名山大川。回到苏州家中,境迂困难,过着清贫的卖文鬻画的生活。虽然如此,也不移其志。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苏州城北有处桃花坞,原为宋人荒废别墅旧址。虽处郊野,但景色宜人,环境清幽,一弯流水绕庄而过,数株衰柳依垂两岸。唐寅得手后,建起清闲家园,满园种满他喜爱的桃花,庄园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虽然只有茅屋数间,但堂名屋匾却是十分雅致,有“学圃堂”、“蛱蝶斋”,还特地建了一间“梦墨亭”。

唐寅的“梦墨亭”来历于他的祈梦,可以说唐寅的生死都与他祈梦有关。他在千里壮游中,来到了福建中部的仙游县九鲤湖(现隶属莆田市),听说这里九仙祈梦很是灵验,于是当晚沐浴焚香,祷告神仙托梦。当他进入梦乡时,神仙从天而降来到他身边,与其切磋文章、诗词、书画的技巧章法,唐寅想再请教时,只见神仙把一个口袋塞了过来,他赶快接住,打开一看,满袋墨锭,想问端祥,神仙已飘然而去,一觉醒来,已是东方发白。解梦的人都说这是吉祥梦兆,意味着将来文章盖世,独占鳌头,高官厚禄。而唐寅自己则认为:这预兆着自己一生依靠笔墨为生。果不其然,他一生卖文鬻画,过着清贫生活。但自他九鲤湖祈梦后,有如神助,诗文画技,大有长进,使他诗文擅名,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画名尤著,列“吴门四家”之一。唐寅梦墨,对他一生是刻骨铭心的,所以在庄园中特建“梦墨亭”,并刻有“梦墨亭”的蒇书章。

二十多年后,这位江南才子,已从生活中悟出了真谛,皈依佛门,自号“六如居士”。此时的唐寅身体是每况愈下,他自诗云:“四更中酒半床病,三月伤春满镜愁。”在此多病的境况中,他有意想再去九鲤湖祈个寿梦,探知寿数,但力不从心。而此时他的弟弟唐申看到大哥的病况,也心急如焚,有意代兄前去九鲤湖祈梦。唐申祈梦回归后,告诉大哥,梦中神仙交“中吕”二字与他,嘱转交唐寅。但二人均不得其解,唐寅亦将生死之事不大在意。

晚年辞官的阁老王鳌回到苏州老家,看到唐寅的际迂,极为同情,唐寅也十分敬佩阁老前辈,二人成为莫及之交,结伴同游,赋诗唱和,相交甚知。一天,王阁老在府上专请唐寅小宴。唐寅进门时,看到厅堂之上挂有苏东坡《满庭芳》词的书法一幅,在词牌旁注写“中吕”二字(笔者注:按古人填词讲究乐律,“中吕”是古乐十二律中的第六律),唐寅忽然有了感悟,仔细地把全篇词章通读,当他念到“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时,神色遽然突变,因为他想到了唐申九鲤湖祈梦的“中吕”二字,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不久人世。回家后作《绝笔》一首:“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嘉靖二年,他以五十四岁阳寿谢世,刚好“百年强半”,应验“中吕”梦兆。真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九鲤湖的梦兆关连唐寅的生和死。唐寅游历过九鲤湖,史有记载。苏州也真有“梦墨亭”,据说现在移至唐寅墓,作为景点供游人参观。

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神秘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着、影响着。人们对自已息息相关的睡梦,知之甚少,共识也不多。本文无意渲染祈梦的预兆,而是作为门券收藏中梦文化的内容介绍一番,相信现代的人们不会从迷信的局限,误解的岐义去理解梦兆,应该从科学的观念取义解释,才是正确的。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1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1-02-15 08:01:21;  
长见识,学习了!
姓名:陈捷; 时间:2011-02-15 09:08:16;  
好。长见识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1-02-15 09:23:45;  
神奇的传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蔡老让我们认识了唐寅传奇的另外一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1-02-15 09:26:15;  
学习了。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1-02-15 09:56:33;  
美文共赏!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1-02-15 10:01:01;  
阅读文章,了解历史,增长知识,谢谢蔡老。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1-02-15 10:03:15;  
听老蔡上了一课,受益匪浅。谢谢了!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1-02-15 10:34:40;  
拜读,学习了。谢谢您。顺便告诉您您节前寄来的卡和票都收到了。我已经留言告诉过您。不知道您是否收到。再次表示感谢。
姓名:梁红梅; 时间:2011-02-15 10:47:27;  
收获颇多!谢谢蔡老师!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1-02-15 11:10:59;  
看来一切都已注定,还是淡定为宜。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11-02-15 13:09:09;  
增长知识,学习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1-02-15 20:30:57;  
苏州人听蔡老师讲苏州才子的故事,更觉津津有味。谢谢啦!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1-02-15 21:45:09;  
长见识了,谢谢!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1-02-15 22:18:01;  
拜读了,谢谢蔡老师!
姓名:杨帆; 时间:2011-02-16 02:45:58;  

拜读,
又一次收获知识,
感谢!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1-02-16 21:04:08;  
欣赏蔡老师的佳作,增长了知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95396; 今日10927; 昨日12377;
本页访问量:2659314; 今日250; 昨日310; 收录总数:6936213; 今日:4870; 昨日:56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