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门券收藏研究网’门券展品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

《‘门券收藏研究网’门券展品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1-02-14 查看次数:989; 复制本文地址
本网编辑部

图片总大小:1.2MB;最小图片:376KB;最大图片:874KB;


【编者按语】门券展览搞分类评审是公平、公正的体现,是门券展览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本网推出《“门券收藏研究网”门券展品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供券界各位朋友审阅,欢迎广大券友们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

具体修改意见可以在“智友论坛”的“券集创作”专栏中发表。

 


关于《“门券收藏研究网”门券展品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

说  明:

门券展览的分类评审是公平、公正的体现,是门券收藏发展的必然趋势。

门券展品的类别划分,应力求条理清晰,但不可能面面俱到天衣无缝。笔者认为,分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类别划分不宜过细,基本科学,符合客观实际,能够高度概括各种既有类型或可能出现的类型之门券展览作品,便于编排和利于评审。

本方案认为:各种形式编组的券集作品大致可以归纳为“多框”和“一框”两大板块(暂不含文献类)。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延伸出“开放类”和“主题类”两个类别。

其中“多框”板块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别,即“传统类”、“专题类”、“开放类”、和“主题类”。另外,“传统类”可以细划出“展示”、“资料”、“研究”三种基本类型;“专题类”可以细划出“文化(艺术)”、“风光(景观)”、“人物(历史)”“科普(知识)”四种基本类型。

再有,随着券刊、券报的办刊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推动门券理论研究和扩大门券收藏队伍,预留“文献类”竞赛板块是必要的;虽然目前还不成熟,但预留这个竞赛项目也是符合长远需要的。

上述所有的类型,根据作者的自有素材持有情况多寡,也都能以“开放”和“一框”的形式体现。

鉴于以上分类情况,本方案将门券展览作品化分为:传统、专题、开放、主题、一框和文献六个类别(简称5+1,其中“1”代表文献类),其中的传统、专题、开放、一框四个类别是基本类别。

需要提醒的是:门券展览作品划分类别和类型,并不影响门券展集的编创、设计和组织,仅仅是为了使竞赛类展览的评比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下面具体解释:

1. 设置传统类展品的必要性。

门券展览初期的作品应该是以门券自身图案按风光、景观、人物等类型简单划分编排展示,或者以研究门券素材自身图案的某一类别信息组集参展。后来门券展览发展到专题编组,形成今天的主流展览形式,这是门券展览水平发展和提高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今活跃在券界的一大批有一定编创能力的券友,处于种种原因,他们不再热心编组券集(或以前编过,现在不编了),而只是迷恋于门券的专项收藏,有专攻塑料门券收藏的,有专门收藏早期票的,还有专门收集文革门券的等等。他们手中藏品虽然丰富,但一般情况下很少外漏。究其原因,一是编组专题作品难度较大,费力费心;二是单一素材难以编组出高水平的专题展品。在早期的门券展览中,传统类展品是起步先锋,但随着门券专题作品的盛行,传统类作品由于缺乏故事性似被淘汰,这一现象不是正常的;三是现有评审规则的弊端,影响了编组展集的积极性。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没有一点优势,一般很难和专题作品竞争高低。现在的门券展览中,已经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了。

如果我们设立了“传统类”的竞赛类别,那么,许多不善于编组专题券集但又拥有丰富券藏的朋友,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因为按材质、按门类、按套组等形式都可以采用简单罗列的方式编组出精彩的展集,这种精彩的门券展示,不仅编创简单,而且还可以突出素材的完美、珍稀和鲜见的程度,彰显门券的魅力,使人们的眼界更加宽广,更容易吸引圈外人们走进门券收藏这个精彩的世界。

本方案将传统类作品再细划分为“展示”、“资料”和“研究”三种类型,可以进一步减轻编排此类展集设计构思的难度。(如果此类别参赛作品少,可以将这三种类型的作品集中一并评审。)

2. 细化传统类和专题类作品类型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从门券展集作品编创发展的形式看,专题类作品是主导潮流,但同属专题作品,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将专题类作品再大致细划为“文化(艺术)”、“风光(景观)”、“人物(历史)”“科普(知识)”四个基本类型,既符合客观实际,也明晰了作者的编创思路,可以进一步提升此类作品的创作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在传统类和专题类作品中,细化类型的目的更主要是为了便于评审,增加比照性,使得评审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而并不是增加竞赛类别。 

还应看到,绝对的科学合理是不存在的。因为有些作品的属性是不太容易区分类型范畴的,个别作品的内容往往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之中,遇此情况,应以作品最终表达的主题思想为准则划分类型;也可以由作者提出或评审委员会决定划分到适当类型组列进行评审。

3. 正确认识主题类作品的涵盖范畴

无论什么内容的展览活动,其展览性质一般都可以归纳为综合、主题和专题三种情况。主题展览既可以是某一个或数个单位组织筹办的命题展览,也可以是某一人(或数人)自筹的个人展览。

所谓主题展览,也可以吸纳一定意义的非主题类作品参展,形成主题(综合)展览的大众形式,门券展览也不外乎这样情况。如“第××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等属于综合性展览;“纪念‘×××××××××周年’门券收藏展览”及个人展览等都属于主题展览(兼顾综合展览)。

凡是为了某一主题制作的券集作品或者题材内容符合这个展览主题的券集作品,此刻都可以纳入进这个类别的范畴。也就是说,某些传统或专题作品,它既是某一专题或传统类型的作品,也可以临时划为某个特定主题展览中的“主题类”展品范畴。

据笔者掌握,一般情况下,主题展览活动的组织者,除了必须要征集数部符合主题要求的作品外,还会吸纳一些非主题类作品参展,以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此类展览一般也可以视为主题性的综合性展览。

据此,“主题类”作品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在具体的主题门券展览活动中,根据展览会的主题要求和性质内容,征集符合表现展览活动主题题材的作品参展(含文献作品),这类作品既可以是临时专门编排,还可以是利用已有现成的符合该次主题活动要求的作品,临时纳入本次展览的“主题类”范畴参加评审。

所以,一般的综合性展览活动,是没有必要设置“主题类”这种类别项目的。

4. 一框类作品

“一框类”作品的具体类型划分,与多框类没有原则区别,它是在贴片数量最小限定幅度内,以最大限度满足小题材作品的要求。也可以说“一框类”作品是多框类作品的微缩版形,涵盖各个类别(含可以做成贴片的文献类作品)的各种类型。

“一框类”作品的编创难度和素材的需求量相对小一些,可以减少编创难度,吸引更多券友参展。

   

5. 设立“开放类”竞赛类别,也是符合实际的,它可以进一步繁荣门券展集的制作内容和形式。需要探讨的是,非门券素材的比例限制。在竞赛类专题作品中,现有规定允许有20%的非门券素材,那么在开放类作品中可以放宽至始末程度呢?可以讨论。本方案暂且规定50%。

6. 本方案的设计是按照网络展览架构的,作为常规展览,尤其是省级以上的展览,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定贴片尺寸和展框规格等细则。

7. 本方案由门券收藏研究网专题部负责解释。

  

【 编辑:陈明新】


编辑:陈明新
目前,网友留言共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1-02-14 20:10:00;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不断完善专题分类评审标准,才能促进专题创作的积极性,使专题创作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1-02-14 10:36:23;  
归纳梳理,总结经验,引领方向,指导实践,有益的探索,可行的方案,期待群策群力,更加完善!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1-02-14 11:02:00;  
说的清楚,讲的明白。是专题分类评审的指导性意见。支持!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1-02-14 16:03:56;  

有理有据,
分类明细,
众人完善,
实践有益。
姓名:李建平; 时间:2011-02-16 18:25:54;  
不错,集思广益,确定方向,不断完善,快乐收藏!
姓名:浙江; 时间:2011-03-28 21:53:06;  
积极准备中!!!!!!!!!!!!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770242; 今日7146; 昨日27364;
本页访问量:2656723; 今日46; 昨日371; 收录总数:6900937; 今日:1426; 昨日:4871;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