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古钟文化源远流长,以钟闻名之处更不胜枚举。在我国古代的佛教寺院里,一般都有钟楼鼓楼。很多大钟和钟楼,都被列为当地著名景点之一。除了清晨和日暮撞钟外,逢新年伊始,撞钟108响,代表12个月,24个节气,72个气候,意味着岁岁平安、时时报喜,消灾灭祸。佛学大辞典解释为:“人人都会遇到108个烦恼,“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出佛,渡众生”。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本人归纳较有名的钟声二十处,配以当地景点门券(尚有6处缺门券),以飨券友,并向大家拜年。
“南屏晚钟”,为西湖十景之九。南屏是指西湖南面峭壁林立、宛若屏障的南屏山,晚钟是指山下净慈寺内的钟声。晚钟敲响,钟声回荡,传播山谷,远飘杭城。原钟不存。1986年,日本佛教界捐资新铸铜钟。钟高3.6米,直径2.3米,重10吨,钟体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及铭文共计六万七千字,钟声可持续120秒钟之久。

“雁塔晨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是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及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早在唐代小雁塔建成时,便有此声此景,传说当年义净释经为早起礼佛、译经,向寺中主持建议“每日清晨击钟”。这口铁质巨钟通高 3.55米,重 8吨,钟口围长7.65米。钟声清亮,塔影秀丽,数十里内都可听到。

广东肇庆市庆云寺是华南最大的寺院之一,寺内钟楼上挂有清咸丰十年铸成的一口大铜钟,重965公斤,口径1.2米,高1.32米,是岭南罕见的大铜钟。凌晨或午夜,在万籁俱寂的时候,庆云寺的钟声在山谷回荡,越过峰峦,传到西江河畔,便是著名的“风岭疏钟”。(缺门券)
“古剎晨钟”指独乐寺,它位於天津薊县城西门內。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於辽统和二年,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是国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天界晓钟”在厦门市天界寺,包含“仙井”和“仙岩”。“仙井”在“仙岩”下方巨石之洞里,洞中泉水流入井中,水质甘洌,可以醇酒,故名“醴泉”,洞也就叫“醴泉洞”。从仙井旁拾级而上,就是仙岩,又称醉仙岩,建有天界寺。天界寺供奉观音和仙翁。过去,寺里的和尚,每天拂晓念经,必先敲钟108下,钟声悠扬激荡,也就有了“天界晓钟”的美名。(缺门券)
湘山寺屹立于名城遵义市中心,雄躆红花岗区群山环抱、贯城河湘江偎依的湘山之巅。碧波捧莲蕊,绿叶护红花,是幽雅秀丽的千年古刹。亭亭玉立的钟楼与敦敦鞍坐的石拱门对峙于前二殿两边,秀美宝鼎与金色梵钟立于院中,新春举行撞钟活动,信众共祈平安多福。称“白云梵钟”(缺门券)
开封相国寺的钟楼和鼓楼,位于二殿的南方,东西对峙。楼顶琉璃,两层飞檐。钟楼悬挂大钟。当时每日交四更,寺钟即鸣,人们闻钟声就分别上朝入市。虽风、雨、霜、雪,从不间断。尤其市每逢菊黄霜落季节,钟楼上传出的钟声,雄浑洪亮,响彻全城。称“相国霜钟”。现在的钟亭,建于1974年。飞橼挑角,琉璃覆盖。内悬乾隆三十三年所铸的铜钟一口,高约八尺,重一万余斤。

“烟寺晚钟”—湘江北行至衡山县城北,有佛教胜地南岳衡山清凉寺。晚来风急,万物入眠,唯寺内报时的古钟,不时敲出悠扬宏亮的声音。江舟中的旅者在这种钟声中系舟或者远行。

金代大安铁钟悬挂于甘肃泾川县王母宫山顶的钟亭,原为回山佛寺遗物。钟高1.90米,下口直径1.5米,口沿厚13厘米,重约5吨。钟顶有音孔四个,上部铸有“皇帝万岁,巨佑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等16个大字,“宫山晓钟”为古泾川八景之一,也是泾川的一大象征。(缺门券)
“南华晚钟”位于韶关南华禅寺,铸于宋乾道初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此钟挂于钟楼顶层,重万余斤,高 2.75米,直径 1.8米,造型精美,龙体钟钮,钟身光滑,纹饰清楚,铭文清晰,钟声浑圆厚实,悦耳动听,传扬数里,“南华晚钟”被称为“中国十大晚钟”之一。

“永乐钟声”。每年央视春晚中听到新年的钟声来自中国第一大钟—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该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高 6.75米,底径 3.3米,重 46.5吨,用铜、锡、铝合金铸成,钟内外共铸经文100多种,23 万余字,是世界上铭文最多的钟,享有“世界钟王”之一的美称。钟声轻击圆润深沉,重击浑厚洪亮,节奏明快幽雅,可传50公里之外,是“北京十六景”之一。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钟”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出名,但诗中描写的钟早已流失日本。1905年,日本10万友好人士募资铸仿唐表铜乳头钟一口送归寒山寺。此钟重5吨,高 2.5米,钟声悠扬动听,余音长达120秒。如今,每逢元旦或春节,都会有大批海内外游客到寒山寺,尽享新年的欢乐。

“马寺钟声 ”是“洛阳八景”之一。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佛殿上挂着嘉靖三十四年所铸的一口铁钟,重 2500 公斤。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与洛阳东门城楼上的大钟频率相同,每当白马寺的钟一响,洛阳城大钟就发生共鸣。故在当地有“马寺钟响,洛阳而应”一说。

“龙华晚钟”在上海天台宗名刹龙华寺,是著名的“申城八景”之一,堪与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相媲美。每逢岁末年首,千万中外游客相聚龙华,举行“迎新春撞龙华晚钟”活动,届时寺内香烟缭绕,宾客云集,游人摩肩接踵,聆听一百零八响梵钟,祈福迎祥,共迎新年。

武威大云寺,原名宏藏寺,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升平七年(363年),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著名古刹。因屡遭地震、兵燹,寺庙被毁,唯存古钟楼。楼悬巨钟,据说是唐钟,钟鼓腹,通高2.5米,径1.2米,重600余公斤。钟体铸八耳,饰有图案三层十八格。每到传统节日,凉州民间有撞钟避邪的风俗。日出时分,霞光万里,但见巨钟通体被朝霞煨成红色,四周透出道道瑞光金色,钟声轰然,响彻云霄。“大云钟声”为凉州八景之一。(缺门券)
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祖寺。寺内原有万余斤古钟,现存寺内的铜钟,重2000斤,高约丈余,铸于清光绪年间,该钟制作精美,音质悠扬洪亮。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化城寺钟声一响,满山寺院僧尼随钟声开始诵经。“东崖晚钟”为九华山八景之一,亦称“化城寺洪钟”。

法门寺的钟楼和鼓楼均系双层楼阁式建筑,檐牙高啄,钩心斗角,玲成而又秀丽,是仿明代钟鼓楼原样修复的。钟楼内存放着明朝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3600斤,通身刻着一部完整的《金刚经》。每当黎明,寺僧撞响晨钟,声振四野,十三级宝塔迎着朝霞而立,使“法门晓钟”成为扶风八景之一。

“东林寺钟”—每年除夕之夜,东林寺都会吸引来自海内外的宾朋欢聚古刹参加新年祈福撞钟活动,你可以在梵音中聆听希望的钟声,祈祷新年好运安康,还以在香火缭绕的东林寺猜谜添睿智,礼佛祈吉祥,品尝“腊八粥”、“越年面”。

南山寺位于贵港市南山公园内狮山岩洞里,千年古寺,岭南名刹。洞的左侧有大铁钟,叫飞来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一吨多,击之巨响,山鸣谷应,声播十里。此钟铸于宋天圣三年,为贵港市尚存16个铁钟之最,是全国十大名钟之一。传说,铁钟原是广州光孝寺的神物,因慕南山,在一夜之间从广州飞来,故名“飞来钟声”。(缺门券)
“中华和钟”在北京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以曾侯乙编钟为原型,运用现代科技设计、制造,是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一套编钟,由108枚钟、36音玉磬和石磬、建鼓等三部分组成。上层34枚钮钟,代表34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中排56枚甬钟象征56个民族;下面18枚大钟,表示中华民族的16个历史时期,以及“和平、发展”的当今世界主旋律。中央大钟铭刻江泽民题词“中华和钟,万年永保”。中华和钟,回响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和沧桑。

春 节 快 乐 !
【编辑:陈捷】
|